火电机组配煤掺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721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6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火电机组配煤掺烧方法,包括评估入炉煤指标需求、确定原煤仓的上煤指令、上煤、根据机组负荷确定磨组运行方式和根据机组负荷变化调整磨组运行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火电机组配煤掺烧方法中的分仓上煤掺配方式不涉及燃料配煤调整,不存在输煤设备上煤、加仓、原煤仓煤质置换等延迟行为,只要快速调整相关磨组出力(或提前预判进行低硫分磨组启停),即可实现既能满足负荷或环保参数的响应速度,又能最大限度消耗高硫分劣质煤质、最大程度节约低硫分优质煤质的双重目的,真正降低入炉煤燃料成本,实现企业降本增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火电机组配煤掺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煤发电
,特别涉及一种火电机组配煤掺烧方法。
技术介绍
火力发电燃煤厂,对各种来煤进行混煤操作后的配煤掺烧,尤其当前在火电企业提质增效要求下,需要进一步细化高硫分劣质煤掺烧办法,通过增加掺烧劣质煤量,实现降低采购燃料成本的目的,与之相关的机组满负荷要求和粉尘排放标准问题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由于从不同煤矿采购的燃料价格也是不同的,这就使不同的配煤掺烧比例下,燃料成本出现明显差异。因此,掺配方法对发电成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当前来煤品种较多,在煤场按煤质、热值、硫份等差异进行合理接卸和分类堆放;同时,煤场容量有限,各类煤堆中煤质指标差异也较大,实现精确掺配比较困难。当前的掺配方法为:厂部下达的配煤掺烧指令,燃料部将相关煤堆煤质进行初级掺配,保证混煤满足一定的指标要求;煤场相关区域间混煤按不同比例分别上煤至两个筒仓,进行煤质入炉前的二次掺配,两个筒仓煤质、指标均不同,他们之间不同比例分配可满足多种混煤指标要求;将两个筒仓内混煤按一定比例加仓至原煤仓,完成入炉煤的第三次掺配,混煤后指标必须满足机组安全运行、环保排放指标达标、满负荷运行等硬性要求。但是当前掺配存在一些问题:来煤受调运、煤矿、环保、控价等制约因素较多,无法实现按设计煤质采购,且在掺配方案的多种指标约束下,无法实现理想掺配方案,频繁发生采购结构预警,生产压力重点落至燃料掺配和运行燃烧调整工作上。同时,由于输煤、机组等各设备特点不同,组合的系统对机组负荷、环保指标等变化响应时间不同。尤其不同时段不同煤质掺配、煤质指标以目前手段无法准确确定,存在从掺配到燃烧的较大延迟性,煤质化验数据无法实时监测且严重滞后,导致无法及时跟随负荷或环保参数变化,为保证满足实际负荷或环保参数变化,掺配方案较为保守,增加高硫煤等劣质煤掺烧、节约使用低硫优质煤等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综上所述,当前的配煤掺烧管理技术既无法满足负荷或环保参数的响应速度,又不能实现增加高硫分劣质煤等掺烧量、节约低硫优质煤的目的。因此,开发一种既能满足负荷或环保参数的响应速度,又能实现增加高硫分劣质煤等掺烧量、节约低硫优质煤的火电机组配煤掺烧方法,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火电机组配煤掺烧方法,以既能满足负荷或环保参数的响应速度,又能实现增加高硫分劣质煤等掺烧量、节约低硫优质煤。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火电机组配煤掺烧方法,火电机组包括A、B、C、D、E、F磨组,所述火电机组配煤掺烧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根据原煤仓存煤信息、煤场存煤信息、环保及试验要求、机组负荷预计和机组设备情况,评估入炉煤指标需求;b、根据入炉煤指标需求和各煤质的入厂采样指标数据,确定原煤仓的上煤指令;c、根据步骤b的上煤指令进行上煤;d、根据机组负荷,确定磨组运行方式;所述机组负荷包括机组天然煤耗、SO2原烟气浓度、净烟气浓度、脱硫系统运行方式;e、根据机组负荷变化,调整磨组运行方式。进一步的,步骤a中,所述入炉煤指标需求包括混煤中各煤质的比例、混煤的热值、混煤的硫分、混煤的挥发分、混煤的水分、混煤的灰熔点和混煤的可磨系数。进一步的,步骤a中,所述入炉煤指标需求包括混煤的硫份和混煤的热值。进一步的,步骤b中,b1、根据入炉煤指标需求和各煤质的入厂采样指标数据,核算各煤质掺配比例;b2、根据各煤质掺配比例,确定各煤质掺配方式;b3、根据各煤质掺配方式,确定上煤指令。进一步的,所述上煤指令包括分仓上煤方式,所述分仓上煤方式为D磨组上低硫分煤质,所述低硫分煤质的收到基硫份≤1.2%;B磨组上高硫分煤质,所述低硫分煤质的收到基硫份为1.8~2.5%;A、E、C、F磨组上正常煤质,所述正常煤质的收到基硫份为1.4~1.7%。进一步的,步骤d中,d1、根据机组天然煤耗、SO2原烟气浓度、净烟气浓度、脱硫系统运行方式,判断出入炉煤份高低;若脱硫系统满出力,则判断入炉煤份为高,若脱硫系统非满出力,则判断入炉煤份为低;d2、若入炉煤份判断为高,则确定磨组运行方式为:降低高硫分磨组出力,增加正常硫分磨组出力;若满足符合和排放要求,则继续运行;若不满足负荷和排放要求,则启动低硫分磨组或增加低硫分磨组出力;d3、若入炉煤份判断为低,则确定磨组运行方式为:降低低硫分磨组出力或停运低硫分磨组,调整正常硫份磨组出力,加大高硫分磨组出力。进一步的,步骤e中,e1、根据机组负荷变化,调整磨组运行方式;e2、调整磨组运行方式后,测试环保指标和机组负荷是否符合要求;若环保指标和机组负荷符合要求,则继续运行;若环保指标和机组负荷不符合要求,则调整原煤仓的上煤指令;e3、执行调整后的原煤仓的上煤指令;e5、根据机组负荷,确定磨组运行方式;测试环保指标和机组负荷是否符合要求;若符合要求,则继续运行;若不符合要求,则继续执行步骤e2。进一步的,调整磨组运行方式包括:若机组负荷增大,则降低B磨组出力、增加A、C、E、F磨组出力或启动D磨组;若机组负荷稳定,则降低B磨组出力、保持A、C、E、F磨组出力最大、控制D磨组出力;若机组负荷降低,则增加B磨组出力、降低A、C、E、F磨组出力或关闭低硫分磨组D磨组。进一步的,步骤e中,调整原煤仓的上煤指令的方式包括:降低原煤仓的收到基硫份。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火电机组配煤掺烧方法中的上煤掺配方式不涉及燃料配煤调整,不存在输煤设备上煤、加仓、原煤仓煤质置换等延迟行为,只要快速调整相关磨组出力(或提前预判进行低硫分磨组启停),即可实现既能满足负荷或环保参数的响应速度,又能最大限度消耗高硫分劣质煤质、最大程度节约低硫分优质煤质的双重目的,真正降低入炉煤燃料成本,实现企业降本增效。2、本专利技术火电机组配煤掺烧方法中集控值长首先提前8小时根据机组预计负荷、煤场存煤等综合情况,进行初步入炉煤指标需求调度,实施指定磨组分仓上高硫分煤质、低硫煤煤质,其余磨组上正常硫份煤质调整原煤仓煤质指标;运行部当班时,根据实际负荷变化,随时调整相应磨组出力,实施炉内掺配方案措施,因机组原煤仓包含三种不同指标,掺配煤方式更加灵活,能更快跟踪机组负荷变化,并在满足环保指标排放要求前提下,降低标煤单价较高的低硫分优质煤质消耗量,更加有效消耗标煤单价较低的高硫分煤质,切实实现配煤掺烧环节提质增效工作。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火电机组中燃烧器与磨煤机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电机组配煤掺烧方法,火电机组包括A、B、C、D、E、F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电机组配煤掺烧方法包括下列步骤:/na、根据原煤仓存煤信息、煤场存煤信息、环保及试验要求、机组负荷预计和机组设备情况,评估入炉煤指标需求;/nb、根据入炉煤指标需求和各煤质的入厂采样指标数据,确定原煤仓的上煤指令;/nc、根据步骤b的上煤指令进行上煤;/nd、根据机组负荷,确定磨组运行方式;所述机组负荷包括机组天然煤耗、S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电机组配煤掺烧方法,火电机组包括A、B、C、D、E、F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电机组配煤掺烧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根据原煤仓存煤信息、煤场存煤信息、环保及试验要求、机组负荷预计和机组设备情况,评估入炉煤指标需求;
b、根据入炉煤指标需求和各煤质的入厂采样指标数据,确定原煤仓的上煤指令;
c、根据步骤b的上煤指令进行上煤;
d、根据机组负荷,确定磨组运行方式;所述机组负荷包括机组天然煤耗、SO2原烟气浓度、净烟气浓度、脱硫系统运行方式;
e、根据机组负荷变化,调整磨组运行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机组配煤掺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入炉煤指标需求包括混煤中各煤质的比例、混煤的热值、混煤的硫分、混煤的挥发分、混煤的水分、混煤的灰熔点和混煤的可磨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电机组配煤掺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入炉煤指标需求包括混煤的硫份和混煤的热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火电机组配煤掺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
b1、根据入炉煤指标需求和各煤质的入厂采样指标数据,核算各煤质掺配比例;
b2、根据各煤质掺配比例,确定各煤质掺配方式;
b3、根据各煤质掺配方式,确定上煤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电机组配煤掺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煤指令包括分仓上煤方式,所述分仓上煤方式为D磨组上低硫分煤质,所述低硫分煤质的收到基硫份≤1.2%;
B磨组上高硫分煤质,所述低硫分煤质的收到基硫份为1.8~2.5%;
A、E、C、F磨组上正常煤质,所述正常煤质的收到基硫份为1.4~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智贾风会冯胜波王永生宋立斌李春雷华石磊杜月强田占军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上安电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