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士群专利>正文

仿生野视眼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6885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仿生野视眼镜,特别涉及在镜片上开有小孔的眼镜。镜片为不透光材料制成,在镜片中间部位开有至少七个正六角形通光孔,孔壁粗糙。通光孔的排列为,一个正六角形通光孔在中心位置,以其六个边各为一边排列其它六个正六角形通光孔。多个通光孔排列成相似圆形或棱形。每个正六角形通光孔的对角孔径为2.5-4mm,通光孔壁厚0.3-0.5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范围广,小通光孔成像清晰,眼睛不紧张也不疲劳。(*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仿生野视眼镜,特别涉及在镜片上开有小孔的眼镜。前几年有一种仿生眼镜,名为“疗理眼镜”。其结构是镜片为不透光材料制成,在镜片的中间部位开有多个小通光圆孔。这种结构的眼镜由于每个视孔为圆形,所以视孔之间的壁厚度不可能相等,这样必然严重干扰视网膜视像的清晰度,易引起眼睛的紧张和疲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结构的仿生野视眼镜。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仿生野视眼镜,镜片3为不透光材料制成。在镜片的中间部位开有至少七个正六角形通光孔4,孔壁粗糙;通光孔的排列为,一个正六角形通光孔在中心位置,以其六个边各为一边排列其它六个正六角形通光孔,形成相似圆形;每个正六角形通光孔的对角孔径为2.5-4mm,通光孔壁厚0.3-0.5mm。由于人们双眼的生理的通性和个性差异,镜片的厚度、视物小通光孔的孔径大小、孔壁厚度及瞳距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这种仿生野视眼镜,可由多个正六角形通光孔排列成相似圆形或棱形。这种排列视野状况最好。通过测试可知,人的左右两眼由于位置不同,其视野位置也不同。左眼1视野内左倾角边缘的部分右眼2看不到,见图1;同样,右眼视野内右倾角边缘的部分左眼看不到,见图2。两眼同时看物体时,视网膜能将两眼视野内的视物融成一幅完整的物景。这幅完整的物景中,两眼共同视野部分4的物景清晰度相当两眼之和,左倾角边缘部分和右倾角边缘部分的物像仍相等于单眼视物的清晰度。而动物的视觉器官是由许多小眼组成的复眼构成,其视觉灵敏,直至终生。本技术根据仿生原理,在镜片上模拟动物的复眼开出多个正六角形的通光孔。每个小通光孔都有一个视野,都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幅物像。当许多小孔同时视物时,视网膜能把所有小孔的视像融成一幅完整的物像。由于采用正六角形通光孔排列,其孔壁厚度必然相同,小孔视野交错角3可以产生一样的交融作用,小孔壁不干扰视像的完整性和清晰度。由于小孔壁粗糙,当外界光线穿过视物的小孔时,不透光的深色粗糙的小孔壁有吸收漫射光的功能,所以成像清晰。一个正六角形通光孔的通光率计算如下,对角孔径为3mm,通光孔壁厚0.5mm。通光为(3/2mm)2×3=6.75mm2阻光为0.5mm×3/2mm×62=2.25mm2]]>经小孔壁滤除漫射光后通光率为6.756.75+2.25×100%=75%]]>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应用范围广,用同一副眼镜就可应用于平光、近视、远视、散光、及老花眼。小通光孔成像清晰,眼睛不紧张也不疲劳。在阳光下还可避免强光或紫外线的刺激。 附图说明附图1是左眼视野示意图。附图2是右眼视野示意图。附图3是两眼同时视物视野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小通光孔结构形状示意图。1左眼、2右眼、3两眼视野交错角、4两眼共同视野、5镜片、6正六角形通光孔。实施例仿生野视眼镜,镜片5为不透光材料制成。在镜片的中间部位开有有43个正六角形通光孔6,分九纵行排列,每纵行小孔数目依次为3、4、5、6、7、6、5、4、3,排列成相似棱形。每个正六角形通光孔的对角孔径为3mm,通光孔壁厚0.5mm。权利要求1.一种仿生野视眼镜,镜片为不透光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在镜片(3)的中间部位开有至少七个正六角形通光孔(4);孔壁粗糙;通光孔的排列为,一个正六角形通光孔在中心位置,以其六个边各为一边排列其它六个正六角形通光孔,形成相似圆形;每个正六角形通光孔的对角孔径为2.5-4mm,通光孔壁厚0.3-0.5mm。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野视眼镜,其特征在于有多个正六角形通光孔排列成相似圆形或棱形。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野视眼镜,其特征在于有4 3个正六角形通光孔,分九纵行排列,每纵行小孔数目依次为3、4、5、6、7、6、5、4、3,排列成相似棱形;每个正六角形通光孔的对角孔径为3mm,通光孔壁厚0.5mm。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仿生野视眼镜,特别涉及在镜片上开有小孔的眼镜。镜片为不透光材料制成,在镜片中间部位开有至少七个正六角形通光孔,孔壁粗糙。通光孔的排列为,一个正六角形通光孔在中心位置,以其六个边各为一边排列其它六个正六角形通光孔。多个通光孔排列成相似圆形或棱形。每个正六角形通光孔的对角孔径为2.5—4mm,通光孔壁厚0.3—0.5mm。本技术应用范围广,小通光孔成像清晰,眼睛不紧张也不疲劳。文档编号G02C7/00GK2338771SQ98225220公开日1999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29日专利技术者冯士群 申请人:冯士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仿生野视眼镜,镜片为不透光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在镜片(3)的中间部位开有至少七个正六角形通光孔(4);孔壁粗糙;通过孔的排列为,一个正六角形通光孔在中心位置,以其六个边各为一边排列其它六个正六角形通光孔,形成相似圆形;每个正六角形通光孔的对角孔径为2.5-4mm,通光孔壁厚0.3-0.5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士群
申请(专利权)人:冯士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