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适配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688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56
一种内窥镜适配镜头,包括:光学成像镜组。光学成像镜组包括从物侧至像面依次设置的前固定镜组、变焦镜组和补偿镜组,其中变焦镜组和补偿镜组为可相互独立轴向移动地设置。光学成像镜组的反远比大于1。由于光学成像镜组的反远比大于1。使得内窥镜适配镜头具有较大的工作距离,使得保护片和像面之间还可以增设其他光学元件,扩大了内窥镜适配镜头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镜适配镜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具体涉及一种内窥镜适配镜头。
技术介绍
内窥镜适配镜头又称为内窥镜光学卡口,一般分为固定焦距卡口和可变焦距卡口,可变焦距卡口即光学变焦卡口。光学变焦卡口的核心包含一个可连续变焦的光学成像镜组,以及支撑该镜组实现变焦功能的机械变焦模块。通过目镜连接模块和内窥镜目镜相连后,内窥镜的图像信息传递到变焦卡口的成像系统,成像到后端图像传感器采集图像信息,并放大显示在显示器上。现有的内窥镜适配镜头反远比偏小,保护片和像面之间的工作距离偏小,导致无法在保护片和像面之间放下其他的光学元件,限制内窥镜适配镜头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窥镜适配镜头,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内窥镜适配镜头的反远比。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内窥镜适配镜头,包括:光学成像镜组;所述光学成像镜组包括从物侧至像面依次设置的前固定镜组、变焦镜组和补偿镜组,其中所述变焦镜组和补偿镜组为可相互独立轴向移动地设置;所述光学成像镜组的反远比大于1。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镜组的反远比为1.2~2.4,所述光学成像镜组的焦距为13~26mm。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前固定镜组依次包括第一负透镜和第一双胶合透镜,所述第一双胶合透镜依次由第二负透镜和第一正透镜胶合而成,所述第一正透镜靠近所述变焦镜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前固定镜组包括第一三胶合透镜,所述第一三胶合透镜依次由第一负透镜、第二负透镜和第一正透镜胶合而成,所述第一正透镜靠近所述变焦镜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变焦镜组依次包括第四负透镜、第二正透镜和第二三胶合透镜,所述第二三胶合透镜依次由第三正透镜、第五负透镜和第四正透镜胶合而成,所述第四正透镜靠近所述补偿镜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变焦镜组依次包括第二双胶合透镜、第二三胶合透镜和第三负透镜,所述第二双胶合透镜依次由第四负透镜和第二正透镜胶合而成,所述第二三胶合透镜依次由第三正透镜、第五负透镜和第四正透镜胶合而成,所述第三负透镜靠近所述补偿镜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变焦镜组依次包括第二双胶合透镜和第二三胶合透镜,所述第二双胶合透镜依次由第四负透镜和第二正透镜胶合而成,所述第二三胶合透镜依次由第三正透镜、第五负透镜和第四正透镜胶合而成,所述第四正透镜靠近所述补偿镜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补偿镜组依次包括第三三胶合透镜和第五正透镜,所述第三三胶合透镜依次由第六负透镜、第六正透镜和第七正透镜胶合而成,所述第六负透镜靠近所述变焦镜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补偿镜组依次包括第三负透镜、第三双胶合透镜、第七负透镜和第五正透镜,所述第三双胶合透镜依次由第六负透镜和第六正透镜胶合而成。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变焦镜组靠近所述前固定镜组一侧设置孔径光阑,所述孔径光阑与所述变焦镜组同步移动,所述补偿镜组与变焦镜组联动;所述变焦镜组相对所述前固定镜组的移动范围为1mm~20mm;所述补偿镜组相对所述前固定镜组的移动范围为20mm~40mm;所述光学成像镜组主光线的入射角小于10°。依上述实施例中的内窥镜适配镜头,由于光学成像镜组的反远比大于1。使得内窥镜适配镜头具有较大的工作距离,使得保护片和像面之间还可以增设其他光学元件,扩大了内窥镜适配镜头的使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再一种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变焦凸轮曲线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短焦距调制传递函数曲线图;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长焦距调制传递函数曲线图。图中,1.前固定镜组、11.第一负透镜、12.第二负透镜、13.第一正透镜、2.变焦镜组、20.孔径光阑、21.第四负透镜、22.第二正透镜、23.第三正透镜、24.第五负透镜、25.第四正透镜、26.第三负透镜、3.补偿镜组、31.第六负透镜、32.第六正透镜、33.第七正透镜、34.第五正透镜、35.第七负透镜、4.第一保护片、5.像面、6.第二保护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请参考图1-3,一种实施例中,内窥镜适配镜头,包括:光学成像镜组。光学成像镜组包括从物侧至像面5依次设置的前固定镜组1、变焦镜组2和补偿镜组3。其中变焦镜组2和补偿镜组3为可相互独立轴向移动地设置。光学成像镜组的反远比大于1,具体地,光学成像镜组的工作距离L′和光学成像镜组的焦距f的比值为反远比。在补偿镜组3和像面5之间设置第一保护片4,在前固定镜组1远离变焦镜组2的一侧设置第二保护片6。第一保护片4和像面5之间的距离为工作距离L′,工作距离L′为光学成像镜组的后截距,且为固定值,即第一保护片4和像面5是固定不动的。前固定镜组1可以根据需要相对图像传感器前后小幅移动,达到对焦和调节景深的作用,此处不做具体限制。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的内窥镜适配镜头,由于光学成像镜组的反远比大于1。使得内窥镜适配镜头具有较大的工作距离L′,使得第一保护片4和像面5之间还可以增设其他光学元件,例如增加棱镜、色差仪等,扩大了内窥镜适配镜头的使用范围。一种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组采用反远比结构,光学成像镜组的工作距离L′和光学成像镜组的焦距f′的比值为反远比,反远比1.2<L′/f′<2.4。光学成像镜组的焦距f′为13~26mm,工作距离L′为15~63mm,2倍变焦,系统总长为50~65mm(系统总长即内窥镜适配镜头第二保护片6到第一保护片4之间的距离)。一种实施例中,前固定镜组1依次包括第一负透镜11和第一双胶合透镜,第一双胶合透镜依次由第二负透镜12和第一正透镜13胶合而成,第一正透镜13靠近变焦镜组2。一种实施例中,前固定镜组1包括第一三胶合透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适配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成像镜组;所述光学成像镜组包括从物侧至像面(5)依次设置的前固定镜组(1)、变焦镜组(2)和补偿镜组(3),其中所述变焦镜组(2)和补偿镜组(3)为可相互独立轴向移动地设置;所述光学成像镜组的反远比大于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适配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成像镜组;所述光学成像镜组包括从物侧至像面(5)依次设置的前固定镜组(1)、变焦镜组(2)和补偿镜组(3),其中所述变焦镜组(2)和补偿镜组(3)为可相互独立轴向移动地设置;所述光学成像镜组的反远比大于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适配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组的反远比为1.2~2.4,所述光学成像镜组的焦距为13~26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适配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镜组(1)依次包括第一负透镜(11)和第一双胶合透镜,所述第一双胶合透镜依次由第二负透镜(12)和第一正透镜(13)胶合而成,所述第一正透镜(13)靠近所述变焦镜组(2)。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适配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镜组(1)包括第一三胶合透镜,所述第一三胶合透镜依次由第一负透镜(11)、第二负透镜(12)和第一正透镜(13)胶合而成,所述第一正透镜(13)靠近所述变焦镜组(2)。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适配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镜组(2)依次包括第四负透镜(21)、第二正透镜(22)和第二三胶合透镜,所述第二三胶合透镜依次由第三正透镜(23)、第五负透镜(24)和第四正透镜(25)胶合而成,所述第四正透镜(25)靠近所述补偿镜组(3)。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适配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镜组(2)依次包括第二双胶合透镜、第二三胶合透镜和第三负透镜(26),所述第二双胶合透镜依次由第四负透镜(21)和第二正透镜(22)胶合而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毅军刘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