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时地层模型控制下的砂砾岩体岩相预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6871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等时地层模型控制下的砂砾岩体岩相预测方法,包括:根据井震频谱分析、fischer曲线和耦合系数对井震关系进行标定;根据EMD,分解获得本征模函数分量,实现地震剖面的重构;建立初步三维虚拟网格;形成节点网格并以相关门槛值约束形成基础的对象单元;利用应用价值函数计算对象单元间相关度指标,将相关度指标高的对象单元连接,得到层位框架,再根据地层沉积的继承性,细化内插形成三维等时地层模型;根据等时地层模型获得等时地层切片,通过等时地层切片对砂砾岩体岩相。本发明专利技术极大提高了砂砾岩体层序划分精度,并在该模型约束下通过敏感属性优选对影响砂砾岩体非均质性的岩相进行预测,为深层砂砾岩体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时地层模型控制下的砂砾岩体岩相预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质勘探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等时地层模型控制下的砂砾岩体岩相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砂砾岩体是岩性的概念,是油田对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粗碎屑沉积物的通俗的统称。盐家地区砂砾岩体经过几代石油勘探者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地质认识逐渐深化(孔凡仙,2000;孙龙德,2003;操应长等,2014),勘探开发硕果累累,已成为东营凹陷目前重要的增储上产阵地。但随着勘探目标日趋隐蔽(埋藏深度不断加大,油藏类型转向岩性油藏),加之工程技术--特别是水平井、大角度斜井技术的发展,对储层刻画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合理的地层精细划分是开展精细储层研究的前提,如何实现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内小尺度砂砾岩体的平面展布及时空演化研究是摆在地质研究人员面前现实的难题。传统地震层序划分受分辨率限制只能划分到四级,为解决更精细地层划分问题,通常引入地层切片技术。简单地震反射中地层切片基本接近等时沉积界面,但在复杂地震反射中非线性、不规则的沉积体(角度不整合和包络面)会导致地层切片穿时(刘招君等,2012)。为此,等时地层模型建立显得尤为重要。等时地层模型基本理念是:地下地质界面在局部区域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表现为相邻地震道上的相似性或相关性,通过分析地震道的这种相似性和相关性,从而实现地震层位等时细化(郑公营等,2013)。目前建立等时地层模型的技术主要有四类:地质建模类、倾角驱动类、层位拼片类和全局最优化类。其中,地质建模类模型框架仍依赖人工解释,效率低且对解释人员经验要求高;后三类属于从地震数据计算地质模型的三维地震解释算法,实现了三维地震自动解释,而Pauget等提出的“基于价值函数全局最优化的三维地震自动解释方法”可通过交互修改的方式进一步优化解释方案,对复杂地质条件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丁梁波等,2018)。砂砾岩体作为近源快速堆积的产物,受多期次叠置的复杂性及深层地震资料品质限制,内幕反射杂乱、空白,地震期次界面不明显,同时岩石结构特征复杂,岩相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等时地层模型建立和岩相预测难度较大,大大制约了该类油藏的发现和扩大。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精准且方便简单的等时地层模型控制下的砂砾岩体岩相预测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等时地层模型控制下的砂砾岩体岩相预测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等时地层模型建立和岩相预测难度大且不够精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等时地层模型控制下的砂砾岩体岩相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井震频谱分析、fischer曲线和耦合系数对井震关系进行标定;其中耦合系数为通过测井资料获取的合成记录与原始的地震资料的耦合系数;S2.根据经验模态分解法,通过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自身的时间尺度特征把复杂信号分解为有限个本征模函数分量,以与井上地层旋回划分相对应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分量作为标尺来确定匹配度高的地震波形数据分量,实现地震剖面的重构,在重构的地震剖面上进行地震期次界面的判别;S3.在地震波形数据分量的基础上,建立初步三维虚拟网格;在极性处设置固定步长形成节点网格,以预设的相关门槛值作为约束来连接邻近节点形成的面元为对象单元;利用应用价值函数计算对象单元间相关度指标,将相关度指标高的对象单元连接,得到层位框架,再根据地层沉积的继承性,细化内插形成三维等时地层模型;S4.根据等时地层模型获得等时地层切片,通过等时地层切片对砂砾岩体岩相。优选的,S1的具体内容包括:获取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分别进行地震时频分析和测井时频分析,并进一步根据测井资料获取Fischer曲线,获取耦合系数,通过所获取到的地震时频分析和测井时频分析结果、Fischer曲线和耦合系数对井震关系进行标定。优选的,S2的具体内容还包括:将复杂信号分解为有限个本征模函数分量之前先调整参数,调整地震资料的时频实现与测井资料的时频相匹配;实现地震剖面的重构后,通过所确定的参数指导无井区参数的设定;并以匹配后的时频及地震波形数据分量信息为指导,在重构地震剖面上进行地震期次界面客观判识。优选的,应用价值函数为:式中,m为三维虚拟网格的节点数目,p(k)和p(l)分别代表k节点和l节点所在位置,为k节点和l节点间的距离,Dst(Jk,Jl)代表k节点和l节点间的相关度指标。优选的,所述相关度指标为综合分析属性得到的指标参数,其中综合分析的属性包括对象单元间的波组反射特征、地层的反射趋势和钻井的吻合度。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等时地层模型控制下的砂砾岩体岩相预测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井间速度差异较大的地区,井、震频谱分析、Fischer曲线及耦合系数三因子共同控制下的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方法可有效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降低了人为误差,该方法在保证标准反射界面一致的情况下,通过加入旋回信息及同采样率的井、震时频信息,微调时深关系,使得井震资料在可分辨的旋回界面上保持一致。(2)本专利技术中还公开了基于价值函数的三维地震自动追踪等时地层模型建立方法,尊重地震数据的同时实现了自动追踪,提高了解释精度及解释效率,但由于该方法对地震资料依赖性较大,在地震资料基础较差地区,可与EMD等其他手段相结合,在提高数据分辨率的基础上,通过交互修改的方式优化解释方案,调整各级层序界面,保证模型建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3)在高精度等时地层模型基础上可以获得纵向密集分布的地震解释层位即等时地层切片,在其基础上提取的地震属性可以更好地反映沉积体横向变化及沉积相特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等时地层模型控制下的砂砾岩体岩相预测方法;图2附图为盐家地区古断剥面与沙四下顶面立体显示图;图3附图为过YX229井垂直物源方向地震剖面及该井综合录井图;图4附图为砂砾岩体井震关系标定流程;图5附图为Y22-22井三因子合成记录标定结果及EMD分量选取;图6附图为EMD分解地震层序地层格架;图7附图为初始地层模型生成示意图;其中,(a)为三维数据体虚拟网格点,(b)为面元网格三维图,(c)为面元网格构建层位框架(d)为初始地层模型图;图8附图为研究区三维等时地层模型成果图;图9附图为模型抽稀等时地层切片;图10附图为研究区沙四上主要目的层岩相预测图与实钻井情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等时地层模型控制下的砂砾岩体岩相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根据井震频谱分析、fischer曲线和耦合系数对井震关系进行标定;其中耦合系数为通过测井资料获取的合成记录与原始的地震资料的耦合系数;/nS2.根据经验模态分解法,通过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自身的时间尺度特征把复杂信号分解为有限个本征模函数分量,以与井上地层旋回划分相对应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分量作为标尺来确定匹配度高的地震波形数据分量,实现地震剖面的重构,在重构的地震剖面上进行地震期次界面的判别;/nS3.在地震波形数据分量的基础上,建立初步三维虚拟网格;在极性处设置固定步长形成节点网格,以预设的相关门槛值作为约束来连接邻近节点形成的面元为对象单元;利用应用价值函数计算对象单元间相关度指标,将相关度指标高的对象单元连接,得到层位框架,再根据地层沉积的继承性,细化内插形成三维等时地层模型;/nS4.根据等时地层模型获得等时地层切片,通过等时地层切片对砂砾岩体岩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时地层模型控制下的砂砾岩体岩相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井震频谱分析、fischer曲线和耦合系数对井震关系进行标定;其中耦合系数为通过测井资料获取的合成记录与原始的地震资料的耦合系数;
S2.根据经验模态分解法,通过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自身的时间尺度特征把复杂信号分解为有限个本征模函数分量,以与井上地层旋回划分相对应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分量作为标尺来确定匹配度高的地震波形数据分量,实现地震剖面的重构,在重构的地震剖面上进行地震期次界面的判别;
S3.在地震波形数据分量的基础上,建立初步三维虚拟网格;在极性处设置固定步长形成节点网格,以预设的相关门槛值作为约束来连接邻近节点形成的面元为对象单元;利用应用价值函数计算对象单元间相关度指标,将相关度指标高的对象单元连接,得到层位框架,再根据地层沉积的继承性,细化内插形成三维等时地层模型;
S4.根据等时地层模型获得等时地层切片,通过等时地层切片对砂砾岩体岩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时地层模型控制下的砂砾岩体岩相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1的具体内容包括:
获取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分别进行地震时频分析和测井时频分析,并进一步根据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健林承焰李迪韩长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