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药燃气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672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53
一种火药燃气冷却装置,包括:堵片、一级冷却部件、二级冷却部件和过滤板组件。一级冷却部件和二级冷却部件将冷却装置沿径向由内至外划分为多层腔体;高温燃气通过堵片喷入最内层腔体,由内至外依次流过各层腔体后通过过滤板组件流出;两相邻层腔体内的高温燃气流动方向相反;同时,腔体内设置有沿轴向阵列的多层隔板,隔板周向开有通孔,两相邻隔板上的通孔位置交错。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燃气出口处增加结构件,通过结构件串联增加长度、套装形成多层壳体,改变燃气流道,增加燃气与结构件的接触面积和道通行程,使高温燃气与结构件充分换热,利用高温燃气与占比不大于装药空间的冷却结构的温差和热容差降低燃气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药燃气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火药燃气冷却装置,适用于火药燃气过滤降温,尤其适用于对气囊充气,代替高压冷气源充气或做功。
技术介绍
我国现在主要燃气发生器为火药型气体发生器,该类产品具有充气快、灵活方便、不受环境条件影响等优点,已广泛用于各型号武器、巡飞弹翼展开、军用伪装充气假目标、子母弹等。其应用领域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做功类,另一类是充气类;做功类气体发生器一般对燃气出口温度要求不严,但随着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和做功一致性的提高,也希望能有洁净低温的气体做功;而充气类气体发生器因受气囊材料等外界环境的限制,燃气出口温度会被限制在500℃以下,并且不允许燃气中有固体残渣等,传统的燃气发生器已不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相关单位也开展了相关研究,但是存在以下问题:1)冷却组件占比较大,性价比不高;2)冷却组件未实现模块化;3)冷却组件降温效果不大,输出燃气温度偏高。因此,传统的燃气发生器在功能上能够实现基本功能,但是在燃气温度控制,燃气洁净度控制以、空间利用率及模块化等方面均无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火药燃气冷却装置,在燃气出口处增加结构件,通过结构件串联增加长度、套装形成多层壳体,改变燃气流道,增加燃气与结构件的接触面积和道通行程,使高温燃气与结构件充分换热,利用高温燃气与占比不大于装药空间的冷却结构的温差和热容差降低燃气温度。本专利技术中冷却组件成本小、技术风险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火药燃气冷却装置,包括:堵片、一级冷却部件、二级冷却部件和过滤板组件;一级冷却部件和二级冷却部件将冷却装置沿径向由内至外划分为多层腔体;高温燃气通过堵片喷入最内层腔体,由内至外依次流过各层腔体后通过过滤板组件流出;两相邻层腔体内的高温燃气流动方向相反;同时,腔体内设置有沿轴向阵列的多层隔板,隔板周向开有通孔,两相邻隔板上的通孔位置交错,从而增加燃气与结构件的接触面积和道通行程;初始状态,堵片阻断壳体和内层腔体之间的气体流道;利用高温燃气的压力喷开堵片,使壳体和内层腔体之间形成连通的气体流道。堵片的圆筒结构,圆筒结构靠近喷管一侧的端面上刻蚀有削弱槽,削弱槽能够被高温燃气的压力喷开形成缝隙。堵片的材料为钛合金。一级冷却部件包括:冷却板Ⅰ、导流环和内筒;冷却板Ⅰ作为所述隔板;导流环由一体化加工而成的圆筒和圆板,圆筒的一端套装在堵片的外壁上,圆筒的另一端连接圆板,圆筒的另一端的壁面周向均布有通孔;圆筒一端的外壁上套装有多个冷却板Ⅰ,两相邻冷却板Ⅰ之间通过插接结构连接,多个冷却板Ⅰ之间无法相对转动;内筒套装在多个冷却板Ⅰ的外部形成内外层腔体;内筒朝向喷管的一端的壁面周向均布有通孔,使内外层腔体之间连通。二级冷却部件包括:冷却板Ⅱ、冷却筒;冷却板Ⅱ作为所述隔板;内筒的外壁上套装有多个冷却板Ⅱ,两相邻冷却板Ⅱ之间通过插接结构连接,多个冷却板Ⅱ之间无法相对转动;冷却筒套装在多个冷却板Ⅱ的外部,使内筒和冷却筒之间形成最外层腔体;冷却筒一端固定连接壳体,冷却筒另一端内部底面固定安装有过滤板组件;冷却筒的另一端开有中心孔作为出气口。冷却筒和壳体通过螺纹连接,同时,冷却筒和壳体的外壁焊接固定。一种火药燃气冷却装置,还包括:垫圈Ⅰ;冷却筒内壁和壳体棱边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垫圈Ⅰ,垫圈Ⅰ用于密封。堵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壳体的出口处的喷管,堵片的另一端连接导流环的一端。一种火药燃气冷却装置,还包括保护帽和垫圈Ⅱ;冷却筒另一端的出气口处安装有保护帽,冷却筒出气口的棱边与保护帽连接位置设置有垫圈Ⅱ;垫圈Ⅱ用于密封,保护帽防止多余物进入冷却装置内部;使用时拆除保护帽和垫圈Ⅱ。过滤板组件包括:滤网和过滤板;过滤板表面阵列有多个通孔;滤网的目数不低于400目。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可较大的控制燃气冷却结构空间尺寸,保证冷却组件占比不大于装药空间,同时实现火药燃气降温;2)本专利技术的燃气降温解决方案,可根据不同要求的燃气温度要求对冷却组件中冷却件数量进行调整,达到最优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工作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过滤板组件轴向剖视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导流环轴向剖视图;图4(b)为图4(a)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内筒轴向剖视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冷却板Ⅱ轴向剖视图;图6(b)为图6(a)的俯视图;图6(c)为图6(a)的仰视图;图7(a)为本专利技术冷却板Ⅰ轴向剖视图;图7(b)为图7(a)的俯视图;图7(c)为图7(a)的仰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堵片的削弱槽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火药燃气冷却装置,包括:堵片11、一级冷却部件、二级冷却部件和过滤板组件2。一级冷却部件和二级冷却部件将冷却装置沿径向由内至外划分为多层腔体,图2所示,高温燃气通过堵片11喷入最内层腔体,由内至外依次流过各层腔体后通过过滤板组件2流出。两相邻层腔体内的高温燃气流动方向相反;同时,腔体内设置有沿轴向阵列的多层隔板,隔板周向开有通孔,两相邻隔板上的通孔位置交错,从而增加燃气与结构件的接触面积和道通行程。初始状态,堵片11阻断壳体7和内层腔体之间的气体流道;利用高温燃气的压力喷开堵片11,使壳体7和内层腔体之间形成连通的气体流道。堵片11的圆筒结构,圆筒结构靠近喷管12一侧的端面上刻蚀有削弱槽,如图8所示。削弱槽能够被高温燃气的压力喷开形成缝隙。堵片11的材料为钛合金。一级冷却部件包括:冷却板Ⅰ10、导流环3和内筒6。冷却板Ⅰ10作为所述隔板;如图4(a)所示,导流环3由一体化加工而成的圆筒和圆板,圆筒的一端套装在堵片11的外壁上,圆筒的另一端连接圆板,圆筒的另一端的壁面周向均布有通孔如图4(b)所示。圆筒一端的外壁上套装有多个冷却板Ⅰ10,两相邻冷却板Ⅰ10之间通过插接结构连接,多个冷却板Ⅰ10之间无法相对转动,导流环3和冷却板Ⅰ10之间间隙配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冷却板Ⅰ10的结构如图7(a)~图7(c)所示。内筒6套装在多个冷却板Ⅰ10的外部形成内外层腔体,如图5所示,内筒6朝向喷管12的一端的壁面周向均布有通孔,使内外层腔体之间连通。二级冷却部件包括:冷却板Ⅱ4、冷却筒1。冷却板Ⅱ4作为所述隔板,内筒6的外壁上套装有多个冷却板Ⅱ4,两相邻冷却板Ⅱ4之间通过插接结构连接,多个冷却板Ⅱ4之间无法相对转动;内筒6和冷却板Ⅱ4之间间隙配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冷却板Ⅱ4的结构如图6(a)~图6(c)所示。冷却筒1套装在多个冷却板Ⅱ4的外部,使内筒6和冷却筒1之间形成最外层腔体。冷却筒1一端固定连接壳体7,冷却筒1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药燃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堵片(11)、一级冷却部件、二级冷却部件和过滤板组件(2);/n一级冷却部件和二级冷却部件将冷却装置沿径向由内至外划分为多层腔体;/n高温燃气通过堵片(11)喷入最内层腔体,由内至外依次流过各层腔体后通过过滤板组件(2)流出;/n两相邻层腔体内的高温燃气流动方向相反;同时,腔体内设置有沿轴向阵列的多层隔板,隔板周向开有通孔,两相邻隔板上的通孔位置交错,从而增加燃气与结构件的接触面积和道通行程;/n初始状态,堵片(11)阻断壳体(7)和内层腔体之间的气体流道;利用高温燃气的压力喷开堵片(11),使壳体(7)和内层腔体之间形成连通的气体流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药燃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堵片(11)、一级冷却部件、二级冷却部件和过滤板组件(2);
一级冷却部件和二级冷却部件将冷却装置沿径向由内至外划分为多层腔体;
高温燃气通过堵片(11)喷入最内层腔体,由内至外依次流过各层腔体后通过过滤板组件(2)流出;
两相邻层腔体内的高温燃气流动方向相反;同时,腔体内设置有沿轴向阵列的多层隔板,隔板周向开有通孔,两相邻隔板上的通孔位置交错,从而增加燃气与结构件的接触面积和道通行程;
初始状态,堵片(11)阻断壳体(7)和内层腔体之间的气体流道;利用高温燃气的压力喷开堵片(11),使壳体(7)和内层腔体之间形成连通的气体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药燃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堵片(11)的圆筒结构,圆筒结构靠近喷管(12)一侧的端面上刻蚀有削弱槽,削弱槽能够被高温燃气的压力喷开形成缝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药燃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堵片(11)的材料为钛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火药燃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级冷却部件包括:冷却板Ⅰ(10)、导流环(3)和内筒(6);
冷却板Ⅰ(10)作为所述隔板;
导流环(3)由一体化加工而成的圆筒和圆板,圆筒的一端套装在堵片(11)的外壁上,圆筒的另一端连接圆板,圆筒的另一端的壁面周向均布有通孔;
圆筒一端的外壁上套装有多个冷却板Ⅰ(10),两相邻冷却板Ⅰ(10)之间通过插接结构连接,多个冷却板Ⅰ(10)之间无法相对转动;
内筒(6)套装在多个冷却板Ⅰ(10)的外部形成内外层腔体;
内筒(6)朝向喷管(12)的一端的壁面周向均布有通孔,使内外层腔体之间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火药燃气冷却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柏松戚鹏詹春晖魏奇章唐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航天川南火工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