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风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669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风炉,属于炉灶设备技术领域。防风炉包括炉壳及位于炉壳中的燃烧灶和支撑环;燃烧灶上设有凹陷部,用于容纳燃烧料;燃烧灶活动安装在炉壳内,使得燃烧灶可相对于炉壳上下移动,燃烧灶由弹性材料支撑;支撑环用于支撑与防风炉配合的锅灶;支撑环由两个半环组合成一个完整圆环,环绕在燃烧炉外围;组成支撑环的两个半环,分别对应铰接安装在炉壳内部的不同位置;燃烧灶铰接有两条连杆,连杆分别驱动对应的半环转动,实现支撑环的开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燃烧灶、支撑环及炉壳之间形成的三重加热空间,避免了外界风贯通炉体的可能,延缓了燃烧热逸散速率,从而提高了加热效能,使热量能够得到最大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风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炉灶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风炉。
技术介绍
现有的便携式小火炉通常采用固体酒精炉,或者目前更为流行的小罐燃气瓶供气的燃气炉。传统固体酒精炉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可靠。小罐燃气瓶供气的便携式燃气炉燃料供给安全,但是燃气灶具通常使用铸造金属,重量大,携带不便,成本也更高。燃气炉除了改进了供燃料方式外,并没有针对炉体进行优化设计,其采用的传统家庭燃气灶架构不能满足户外使用要求,因为户外使用炉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防风问题。在户外/野外使用环境下,燃气炉火苗相对于传统酒精炉火焰更集中,热效能更高,抗风性能更佳,但是在风的扰乱作用下,也会产生大量热能从周围逸散,浪费宝贵的能源,不利于野营或者野游使用者更高效地使用。鉴于以上对于成本和防风的要求,人们需要一种更有效防风和节能的炉灶。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炉体防风性能一般,热能逸散较多,导致能源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风炉,通过结构改进,提高炉体的热能保持性能和热能利用率,加快锅炉烧热,满足人们户外/野外使用要求。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风炉,包括炉壳,及位于炉壳中的燃烧灶和支撑环;所述燃烧灶上设有凹陷部,用于容纳燃烧料;所述燃烧灶活动安装在炉壳内,使得燃烧灶可相对于炉壳上下移动,为了实现对燃烧灶上下移动的控制,燃烧灶由弹性材料支撑;所述支撑环用于支撑与防风炉配合的锅灶;支撑环由两个半环组合成一个完整圆环,环绕在燃烧炉外围;组成支撑环的两个半环,分别对应铰接安装在炉壳内部的不同位置;所述燃烧灶铰接有两条连杆,所述连杆分别驱动对应的半环转动,实现支撑环的开合。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炉壳为盆体,炉壳侧壁上缘开排气孔,炉壳侧壁上还开设有位于排气孔下方的进气孔;所述支撑环与燃烧灶之间有间隙,用于助燃气体进入;所述燃烧灶侧壁上缘设有若干换气孔。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燃烧灶上缘、支撑环上表面、炉壳上缘均与锅灶贴合。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燃烧灶底部设有两根导杆;所述导杆自由端分别活动穿入对应导套内;所述导套固定在炉壳上,导套内分别对应嵌设一压簧;所述压簧分别支撑导杆复位。一种优选的方案,组成支撑环的两个半环底部分别设有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下端分别设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内对应穿过一根转轴;所述转轴的端部由炉壳固定支撑。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延伸部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燃烧灶底部分别设有第二连接端;所述连杆对应端采用孔轴配合形式分别与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对应铰接;所述转轴位于第一连接端下方。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的两个半环相对靠最近时,两者端部仍留有间隙,用于通过该间隙排出燃烧废气。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半环靠近燃烧灶的内延边向下弯折并延伸至燃烧灶的底面处;半环组成的支撑环与燃烧灶之间有间隙。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燃烧灶、支撑环及炉壳之间形成的三重加热空间,避免了外界风贯通炉体的可能,延缓了燃烧热逸散速率,从而提高了加热效能,使热量能够得到最大利用。本专利技术中,支撑环由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拼合而成,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的拼合或分开状态与燃烧灶的升降联动,即与锅灶的放置与否联动,能够快速将燃烧灶从最内侧,且最低部位置托出,从而方便地对燃烧灶进行加料、清理等,避免被周围靠近的炽热支撑环烫伤。当锅灶已经与燃烧灶贴合,且最终必然要与炉壳贴合的情况下,由于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从两侧逐渐向锅灶靠拢,能够适应性地贴合在锅灶底面上,且仍然保证炉壳内部相对密封的保温环境,降低对锅灶尺寸和曲率要求,提高设备适应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侧俯视角的燃烧灶与支撑环配合关系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侧仰视角的燃烧灶与支撑环配合关系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炉壳局部剖状态下侧仰视角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炉壳局部剖状态下侧俯视角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主视角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炉壳;2、支撑环;21、第一半环;22、第二半环;3、燃烧灶;4、连杆;5、排气孔;6、进气孔;7、换气孔;8、锅灶;9、导杆;10、导套;11、压簧;12、延伸部;13、转轴;14、第一连接端;15、第二连接端;16、内延边;17、铰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一种防风炉,包括金属材质的盆状炉壳1,炉壳1内壁涂敷保温隔热棉材。炉壳1侧壁上缘开排气孔5,用于排出燃烧废气。炉壳1侧壁上还开设有位于排气孔5下方的进气孔6,进气孔6,通过该孔进入的气流为低温度气流,不会与其上方排出的热气流产生干涉。由于排气孔5和进气孔6位于同一侧,即使在迎风面也不会出现气流快速贯通炉体的情况,降低热量流失速率。炉壳1内设有燃烧灶3和支撑环2。燃烧灶3上表面设有用于容纳燃烧料的凹陷结构。所述支撑环2用于支撑与防风炉配合的锅灶8。支撑环2由两个半环组合成一个完整圆环,为了方便描述,此处将分列左右两侧的半环分别命名为第一半环21、第二半环22,两个半环绕在燃烧炉外围。第一半环21、第二半环22相对靠最近时,两者端部仍留有间隙,用于通过该间隙排出燃烧废气。第一半环21、第二半环22组成的支撑环2与燃烧灶3之间有间隙。用于空气等助燃气体进入,助燃气体通过燃烧灶3侧壁上缘设有若干换气孔7进入燃烧灶3进行助燃,然后通过别的换气孔7逸出。逸出的热气绕径燃烧灶3与支撑环2之间的空间,对锅灶继续加热,然后通过第一半环21、第二半环22之间留出的间隙贴锅灶底面流入支撑环外围空间,继续对锅灶加热,最后通过排气孔5进入外界环境。为了实现上述三重空间延缓热能逸散的效果,需要每一重空间均能相对密闭,避免气流直接贯通带走热量,为此需要燃烧灶3上缘、支撑环2上表面、炉壳1上缘均与锅灶8贴合。为了避免燃烧灶3与支撑环2之间的间隙过大,第一半环21、第二半环22靠近燃烧灶3的边缘向下弯折一段距离,直至与燃烧灶3的底面基本水平,然后向燃烧灶3处延伸。该向内边延伸出的结构形成了燃烧灶3与支撑环2之间所构空间的底面,有利于维持该空间环境相对密封,对于暂存热能有明显作用。本实施例中,燃烧灶3活动安装在炉壳1内,使得燃烧灶3可相对于炉壳1上下移动,为了实现对燃烧灶3上下移动的控制,燃烧灶3由弹性材料支撑。组成支撑环2的第一半环21、第二半环22分别对应铰接安装在炉壳1内部的左右两侧。燃烧灶3铰接有两条连杆4,当燃烧灶3上下移动过程中,以连杆4为推手,分别驱动对应的第一半环21、第二半环22,实现支撑环2的开合。更具体的安装方案如下:燃烧灶3为金属材质,底部焊接两根导杆9。导杆9的另一端均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分别活动穿入对应导套10内。导套10采用焊接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风炉,包括炉壳(1),及位于炉壳(1)中的燃烧灶(3)和支撑环(2),其特征在于:/n所述燃烧灶(3)上设有凹陷部,用于容纳燃烧料;/n所述燃烧灶(3)活动安装在炉壳(1)内,使得燃烧灶(3)可相对于炉壳(1)上下移动,为了实现对燃烧灶(3)上下移动的控制,燃烧灶(3)由弹性材料支撑;/n所述支撑环(2)用于支撑与防风炉配合的锅灶(8);支撑环(2)由两个半环(21、22)组合成一个完整圆环,环绕在燃烧炉外围;/n组成支撑环(2)的两个半环(21、22),分别对应铰接安装在炉壳(1)内部的不同位置;/n所述燃烧灶(3)铰接有两条连杆(4),所述连杆(4)分别驱动对应的半环(21、22)转动,实现支撑环(2)的开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风炉,包括炉壳(1),及位于炉壳(1)中的燃烧灶(3)和支撑环(2),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烧灶(3)上设有凹陷部,用于容纳燃烧料;
所述燃烧灶(3)活动安装在炉壳(1)内,使得燃烧灶(3)可相对于炉壳(1)上下移动,为了实现对燃烧灶(3)上下移动的控制,燃烧灶(3)由弹性材料支撑;
所述支撑环(2)用于支撑与防风炉配合的锅灶(8);支撑环(2)由两个半环(21、22)组合成一个完整圆环,环绕在燃烧炉外围;
组成支撑环(2)的两个半环(21、22),分别对应铰接安装在炉壳(1)内部的不同位置;
所述燃烧灶(3)铰接有两条连杆(4),所述连杆(4)分别驱动对应的半环(21、22)转动,实现支撑环(2)的开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风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壳(1)为盆体,炉壳(1)侧壁上缘开排气孔(5),炉壳(1)侧壁上还开设有位于排气孔(5)下方的进气孔(6);
所述支撑环(2)与燃烧灶(3)之间有间隙,用于助燃气体进入;
所述燃烧灶(3)侧壁上缘设有若干换气孔(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风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烧灶(3)上缘、支撑环(2)上表面、炉壳(1)上缘均与锅灶(8)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防风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烧灶(3)底部设有两根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为高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天堂唯高塑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