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肖芬专利>正文

一种生物膜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6362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膜材料,包括以下原料:纳米级丝素蛋白粉末、聚氨酯、氧化微晶纤维/壳聚糖、硝酸银、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去离子水;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纳米级丝素蛋白与成型性好的医用级聚氨酯混合,通过加添氧化微晶纤维/壳聚糖,引入抗菌活性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膜材料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生物膜材料。
技术介绍
医院中频发的院内感染问题一直是临床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院内感染,不仅会影响医院的声誉,占用大量的医疗资源,还给病人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安全。研究发现,引起院内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很多种。按病原微生物的不同种类型,院内感染主要包括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原虫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等,其中以细菌感染最为普遍。研究发现,由于医疗设备领域、医用材料等使用带来的医源性细菌感染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如一些新型人工生物材料,像人工器官、吸入装置、人工导尿管、人工静脉导管、监控仪器探头等次材料本身不具备抗菌性,病原微生物极易附着在材料表面生长繁殖,常引起局部或者全身心感染。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大量使用抗生素来减轻院内感染的发生,抗生素的使用不仅以损害人体的健康为代价,而且一旦细菌产生耐药性,导致二次或者多次反复感染,使病人遭受更大的痛苦。因此,从材料本身性能出发,研究和开发本身具有抗菌功能的生物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膜材料。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技术中,临床上使用的聚氨酯、天然乳胶等本身不具备抗菌性,微生物极易附着于其表面生长,成为医院内感染的罪魁祸首,临床上解决生物感染问题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对人体具有极大的副作用,而且一旦诱发产生超级细菌便会造成二次感染的恶性循环,给院内人员的身体造成危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生物膜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纳米级丝素蛋白粉末10-30份、聚氨酯80-100份、氧化微晶纤维/壳聚糖10-15份、硝酸银3-5份、N,N-二甲基甲酰胺800-1000份、四氢呋喃100-200份、去离子水1500-2000份;该生物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第一步、将N,N-二甲基甲酰胺分成3等份,再将纳米级丝素蛋白粉末、聚氨酯和硝酸银分别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中,形成纳米级丝素蛋白粉溶液、聚氨酯溶液和硝酸银溶液;第二步、将纳米级丝素蛋白粉溶液和氧化微晶纤维/壳聚糖加入聚氨酯溶液中,在温度55-60℃条件下水浴加热,转速150-300r/min搅拌2-3h,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温度、转速不变的条件下,继续反应3-5h,加入80%去离子水,使反应物析出,然后抽滤,再用20%去离子水反复洗涤,于110-120℃下干燥至恒重,得片状抗菌复合材料;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片状抗菌复合材料加入四氢呋喃中,转速100-200r/min搅拌30-50min,得混合物,用移液管将混合物转移至成膜器中,使用纱布盖住成膜器顶部,静置16-24h,即得所述生物膜材料。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聚氨酯为德国拜耳脂肪族-医疗级聚氨酯Texin5590。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纳米级丝素蛋白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1、将家蚕茧壳除去蚕蛹,剪切成1-2cm茧壳片段,用去离子水洗涤3-5次,晾干水分,备用;步骤S12、将步骤S11处理过的茧壳放入乙醚中浸泡36-48h除去茧壳表面的蜡质物质,浸泡期间每隔3h用玻璃棒翻拌1次,12h更换一次乙醚,然后过滤,滤渣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晾干得除蜡茧壳,将除蜡茧壳放入无水乙醇溶液中浸泡24h,除去茧壳中碳水化合物及灰分,过滤,滤渣用去离子水洗涤3-5次,然后放置于50-60℃烘箱中干燥5-10h,得干燥除碳水蚕壳,将干燥除碳水蚕壳按照1:30浴比置于去离子水中煮沸6-8h,以脱去蚕壳中的丝胶蛋白,抽滤除去溶液,得到粗处理丝素纤维;步骤S13、将粗处理丝素纤维按照1:30浴比置入配制好的质量分数0.4%的Na2CO3溶液中煮沸2-3h,每煮沸0.5h换一次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抽滤,除去滤液,将滤渣用蒸馏水洗涤三次,50-5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得到精制丝素纤维;步骤S14、将CaCl2、C2H6OH、蒸馏水按照摩尔比1:2-3:8-10混合,得到有机无机盐混合溶剂,在85℃水浴条件下,将精制丝素纤维按照1:40-50浴比溶解于有机无机盐混合溶剂中,转速100-200r/min,搅拌至精制丝素纤维完全溶解,得到丝素盐溶液;步骤S15、将丝素盐溶液灌入透析袋中,放入蒸馏水中透析3-5天,每隔12h换一次蒸馏水,透析结束后,将透析袋中的混合物转移至烧杯中,得到丝素蛋白溶液;步骤S16、将丝素蛋白溶液放置于54-58℃的水浴恒温箱中水浴10-20min,用质量分数25%的氨水溶液调节丝素蛋白溶液pH值为6.0-7.0,按照中性蛋白酶与丝素蛋白溶液质量比1:10-15加入中性蛋白酶,转速50-100r/min条件下搅拌1-2h,然后冷却至室温用除酶孔径为0.22μm规格的超滤膜过滤,得到纳米级丝素蛋白溶液;步骤S17、将纳米级丝素蛋白溶液倒入圆底烧瓶中,装在旋转蒸发器上浓缩,浓缩至溶液体积至1/3时停止浓缩,将纳米级丝素蛋白浓缩液置于-70℃超低温冰箱预冻12h,然后经过-110℃真空干燥36h,即得纳米级丝素蛋白粉末。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方案,步骤S12中所述的茧壳、乙醚和无水乙醇溶液的用量比为1g:15-20mL:20-30mL;步骤S16中所述的中性蛋白酶酶活为20万μ/g。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氧化微晶纤维/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21、将NaIO4加入去离子水中,加入质量分数30-40%的硫酸溶液,调节溶液pH值为4-5,再向溶液中加入微晶纤维素,避光的情况下,转速200-300r/min搅拌2-3h,然后抽滤,滤渣用蒸馏水洗涤3-5次,在110-120℃烘箱中干燥至恒重,得到氧化微晶纤维;步骤S22、将分子量80-100万的壳聚糖加入质量分数3-5%的醋酸溶液中,在温度60-65℃下磁力搅拌20-40min,得壳聚糖分散液;步骤S23、将氧化微晶纤维加入至去离子水中,控制温度40-50℃,充氮气除氧30min,转速100-200r/min条件下搅拌20-30min,再加入质量比为1-3:1的EDC和NHS复合偶联剂,转速不变的条件下搅拌30-50min,得氧化微晶纤维处理液;步骤S24、向氧化微晶纤维处理液中滴加步骤S22中壳聚糖分散液,转速200-300r/min搅拌15-20h,然后加入质量分数2%的NaOH溶液,使溶液至中性并产生絮状物,抽滤,用去离子水洗涤滤渣5-10次,在100-11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氧化微晶纤维/壳聚糖。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方案,步骤S21中所述微晶纤维素和NaIO4的质量比为1:3-5,步骤S22中壳聚糖和质量分数3-5%的醋酸溶液的用量比为1g:10-20mL,步骤S23中氧化微晶纤维、去离子水和EDC和NHS复合偶联剂的用量比为1g:20-30mL:0.1-05g;步骤S24中氧化微晶纤维处理液、壳聚糖分散液的体积比为1: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膜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纳米级丝素蛋白粉末10-30份、聚氨酯80-100份、氧化微晶纤维/壳聚糖10-15份、硝酸银3-5份、N,N-二甲基甲酰胺800-1000份、四氢呋喃100-200份、去离子水1500-2000份;/n该生物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n第一步、将N,N-二甲基甲酰胺分成3等份,将纳米级丝素蛋白粉末、聚氨酯和硝酸银分别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中,形成纳米级丝素蛋白粉溶液、聚氨酯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第二步、将纳米级丝素蛋白粉溶液和氧化微晶纤维/壳聚糖加入聚氨酯溶液中,在温度55-60℃条件下水浴加热,转速150-300r/min搅拌2-3h,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温度、转速不变的条件下,继续反应3-5h,加入80%去离子水,使反应物析出,然后抽滤,再用20%去离子水反复洗涤,于110-120℃下干燥至恒重,得片状抗菌复合材料;/n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片状抗菌复合材料加入四氢呋喃中,转速100-200r/min搅拌30-50min,得混合物,用移液管将混合物转移至成膜器中,使用纱布盖住成膜器顶部,静置16-24h,即得生物膜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膜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纳米级丝素蛋白粉末10-30份、聚氨酯80-100份、氧化微晶纤维/壳聚糖10-15份、硝酸银3-5份、N,N-二甲基甲酰胺800-1000份、四氢呋喃100-200份、去离子水1500-2000份;
该生物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第一步、将N,N-二甲基甲酰胺分成3等份,将纳米级丝素蛋白粉末、聚氨酯和硝酸银分别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中,形成纳米级丝素蛋白粉溶液、聚氨酯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第二步、将纳米级丝素蛋白粉溶液和氧化微晶纤维/壳聚糖加入聚氨酯溶液中,在温度55-60℃条件下水浴加热,转速150-300r/min搅拌2-3h,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温度、转速不变的条件下,继续反应3-5h,加入80%去离子水,使反应物析出,然后抽滤,再用20%去离子水反复洗涤,于110-120℃下干燥至恒重,得片状抗菌复合材料;
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片状抗菌复合材料加入四氢呋喃中,转速100-200r/min搅拌30-50min,得混合物,用移液管将混合物转移至成膜器中,使用纱布盖住成膜器顶部,静置16-24h,即得生物膜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为德国拜耳脂肪族-医疗级聚氨酯Texin55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级丝素蛋白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将家蚕茧壳除去蚕蛹,剪切成1-2cm茧壳片段,用去离子水洗涤3-5次,晾干水分,备用;
步骤S12、将步骤S11处理过的茧壳放入乙醚中浸泡36-48h,浸泡期间每隔3h用玻璃棒翻拌1次,12h更换一次乙醚,然后过滤,滤渣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晾干得除蜡茧壳,将除蜡茧壳放入无水乙醇溶液中浸泡24h,然后过滤,滤渣用去离子水洗涤3-5次,然后放置于50-60℃烘箱中干燥5-10h,得干燥除碳水蚕壳,将干燥除碳水蚕壳按照1:30浴比置于去离子水中煮沸6-8h,抽滤除去溶液,得到粗处理丝素纤维;
步骤S13、将粗处理丝素纤维按照1:30浴比置入配制好的质量分数0.4%的Na2CO3溶液中煮沸2-3h,每煮沸0.5h换一次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抽滤,除去滤液,将滤渣用蒸馏水洗涤三次,50-5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得到精制丝素纤维;
步骤S14、将CaCl2、C2H6OH、蒸馏水按照摩尔比1:2-3:8-10混合,得到有机无机盐混合溶剂,在85℃水浴条件下,将精制丝素纤维按照1:40-50浴比溶解于有机无机盐混合溶剂中,转速100-200r/min,搅拌至精制丝素纤维完全溶解,得到丝素盐溶液;
步骤S15、将丝素盐溶液灌入透析袋中,放入蒸馏水中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肖芬
申请(专利权)人:潘肖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