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处理的一体化脱氮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626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的一体化脱氮装置及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反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室包括进水口、出水口以及曝气反洗装置,所述曝气反洗装置由风机以及曝气管路组成。所述反应室内还设置有排污装置。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进水提升泵。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低温环境下也可以快速恢复包埋菌种的激活,并且释放碳源。系统培养周期较短,可以减少或不用投加碳源药剂从而实现污水处理的深度脱氮的要求,同时该填料还有一定的除磷能力,并且产生的污泥量较少,无需频繁反洗,电耗、药耗较小,无需人工运营可基本实现全自动化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处理的一体化脱氮装置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的一体化脱氮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工艺或填料需要在外加大量碳源的情况下实现污水处理的脱氮要求,且产泥量较大。污水处理传统的反硝化脱氮工艺在碳源不足时一般采用甲醇、葡萄糖、蔗糖等可溶性有机物作为外加碳源。这类碳源分子量低,利于微生物利用,反硝化速率高,有利于改善脱氮效果、减少水力停留时间,是目前污水厂外加碳源的首要选择。以甲醇作为生物反硝化外加碳源时,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够达到期望的脱氮效果,但必须严格控制甲醇投加量,综合考虑经济因素,其投加量应根据周围环境进行调整。但以葡萄糖为碳源的最佳碳氮比明显高于甲醇,而当碳源不足时,葡萄糖为碳源时亚硝酸盐积累现象更严重。因此这类物质作为外加碳源时存在投加量不易控制,容易产生二次污染,运营成本高,需设置专门的计量投加设备等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主要用于水处理构筑物或设备装置的用于水处理的一体化脱氮装置及其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包括反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室包括进水口、出水口以及曝气反洗装置,所述曝气反洗装置由风机以及曝气管路组成。所述反应室内还设置有排污装置。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进水提升泵。一种用于水处理的一体化脱氮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方法如下:第一步、在反应室内放入足量的脱氮填料,所述脱氮填料包括海绵铁、玉米芯、秸秆、活性炭以及聚氨酯,其重量份数比为:海绵铁1;玉米芯5-40;秸秆5-40;活性炭1-3;聚氨酯1-40;第二步、过滤前的水源经进水口流入到反应室中,使水与填料充分接触,反应室利用风机及配套的曝气管路进行充氧曝气,使填料附着的好氧微生物利用氧气分解水中的污染物;污水继续经过缺氧段经过反硝化菌反硝化反应去除总氮;污水再次经过好氧段吹脱水中残留氮气,并再次利用好氧菌进行好氧反应去除污染物;第三步,过滤后的水源经出水口排出。本专利技术还包括球形壳体,所述球形壳体上设置有不规则的网格状填料槽,所述海绵铁、玉米芯、秸秆、活性炭、聚氨酯嵌置于所述网格状填料槽内。所述球形壳体采用聚乙烯复合高分子改性材料制成。所述球形壳体直径为50-150mm。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在低温环境下也可以快速恢复包埋菌种的激活,并且释放碳源。系统培养周期较短,可以减少或不用投加碳源药剂从而实现污水处理的深度脱氮的要求,同时该填料还有一定的除磷能力,并且产生的污泥量较少,无需频繁反洗,电耗、药耗较小,无需人工运营可基本实现全自动化运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都在努力寻找能够替换液体碳源的新型反硝化碳源,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及固体纤维素类物质等缓释碳源,因能够避免反复投加,无毒无害等优点而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天然固体物质因富含纤维素而被作为反硝化固体碳源,其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其作为反硝化碳源时,结构疏松,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由于反应初期微生物利用纤维素类碳源中易分解利用的物质,碳源充足,反硝化效率较高,后期微生物所需碳源必须通过分解利用稻草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获得,而纤维素的晶格结构及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交联缠绕都不利于纤维素的分解利用,碱法预处理是指利用强碱弱碱等处理纤维素类物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脱除木质素,降低纤维素的结晶度,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和备受关注的预处理方法。研究发现,纤维素类物质经碱预处理后,纤维素结晶度和聚合度降低,打破了木质素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包裹,原料更易于被水解利用,其备水解后的产物可作为微生物反硝化能量利用,在一定比例下,木质纤维素水解可达到平衡态,在低浓度情况下释放碳源,在高浓度情况下停止释放碳源,从而达到稳定缓慢释放碳源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水处理构筑物或设备装置内,其主要作用是将微生物固定在载体内部,并且可以实现固体碳源填料的缓释功能,达到为微生物提供能量,并且可以维持高浓度的微生物负荷,保证水处理的深度脱氮效果。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填料球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反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室包括进水口1、出水口2以及曝气反洗装置,所述曝气反洗装置由风机3以及曝气管路4组成。所述曝气管路4为穿孔曝气管。所述反应室内还设置有排污装置5。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进水提升泵6。所述反应室上端设置有溢流管7。排污系统由排泥管和吸泥泵组成,通过吸泥泵将污泥通过排泥管送入后续处置过程。一种用于水处理的一体化脱氮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方法如下:第一步、在反应室内放入足量的脱氮填料,所述脱氮填料包括海绵铁、玉米芯、秸秆、活性炭以及聚氨酯,其重量份数比为:海绵铁1;玉米芯5-40;秸秆5-40;活性炭1-3;聚氨酯1-40;第二步、过滤前的水源经进水口流入到反应室中,使水与填料充分接触,反应室利用风机及配套的曝气管路进行充氧曝气,使填料附着的好氧微生物利用氧气分解水中的污染物;污水继续经过缺氧段经过反硝化菌反硝化反应去除总氮;污水再次经过好氧段吹脱水中残留氮气,并再次利用好氧菌进行好氧反应去除污染物;第三步,过滤后的水源经出水口2排出。本专利技术还包括球形壳体8,所述球形壳体8上设置有不规则的网格状填料槽9,所述海绵铁、玉米芯、秸秆、活性炭、聚氨酯嵌置于所述网格状填料槽9内。所述球形壳体8采用聚乙烯复合高分子改性材料制成。所述球形壳体8直径为50-150mm。在低温环境下也可以快速恢复包埋菌种的激活,并且释放碳源,从而可以减少或不用投加碳源药剂,实现污水处理的深度脱氮的要求,同时该填料还有一定的除磷能力,并且产生的污泥量较少。以下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包括海绵铁、玉米芯以及秸秆,其重量份数比为:海绵铁1;玉米芯5;秸秆5。将上述填料嵌置于所述球形壳体8的网格状填料槽内,即为成品。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包括海绵铁、玉米芯以及秸秆,其重量份数比为:海绵铁1;玉米芯40;秸秆40。将上述填料嵌置于所述球形壳体8的网格状填料槽内,即为成品。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包括海绵铁、玉米芯以及秸秆,其重量份数比为:海绵铁1;玉米芯15;秸秆20。将上述填料嵌置于所述球形壳体8的网格状填料槽内,即为成品。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本专利技术包括海绵铁、玉米芯以及秸秆,其重量份数比为:海绵铁1;玉米芯20;秸秆15。活性炭1。聚氨酯40。将上述填料嵌置于所述球形壳体8的网格状填料槽内,即为成品。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本专利技术包括海绵铁、玉米芯以及秸秆,其重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处理的一体化脱氮装置,其包括反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室包括进水口(1)、出水口(2)以及曝气反洗装置,所述曝气反洗装置由风机(3)以及曝气管路(4)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处理的一体化脱氮装置,其包括反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室包括进水口(1)、出水口(2)以及曝气反洗装置,所述曝气反洗装置由风机(3)以及曝气管路(4)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处理的一体化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室内还设置有排污装置(5),所述排污系统(5)由排泥管和吸泥泵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处理的一体化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路(4)为穿孔曝气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处理的一体化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进水提升泵(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处理的一体化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室上端设置有溢流管(7)。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处理的一体化脱氮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方法如下:
第一步、在反应室内放入足量的脱氮填料,所述脱氮填料包括海绵铁、玉米芯、秸秆、活性炭以及聚氨酯,其重量份数比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东
申请(专利权)人:银发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