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空纤维膜排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625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空纤维膜排丝装置,包括:PLC、两个绕丝轮、限位系统、张力调节系统,导丝轮组和末端导丝轮,PLC、张力调节系统、限位系统、导丝轮组和末端导丝轮顺序排放;PLC包括与丝杆电机固定连接的伸缩杆,用于通过PLC控制伸缩杆伸缩;伸缩杆分别穿过两个绕丝轮的中心,并与绕丝轮固定连接,用于通过PLC控制绕丝轮的转动和横向位移;限位系统用于固定待排膜丝排入绕丝轮的位置;张力调节系统用于控制膜丝抖动量;末端导丝轮用于导入待排膜丝;导丝轮组固定于末端导丝轮的前方,用于防止工艺脱丝。本装置可以在保证排丝元件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空纤维膜排丝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多中空纤维膜排丝装置。
技术介绍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Bio-Reactor,MBR)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与传统生物处理工艺相比,具有出水水质高、剩余污泥少及占地面积小等明显优点。目前市场上应用范围最广且运行效果较好的MBR膜组件为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一般来说,帘式膜具有运行通量高、清洗方便等优点,但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包括:(1)现市场上大多数中空帘式膜组件膜丝排布不均,膜丝间距参差不齐且相互缠绕、混乱,缺乏美观性;更重要的是,未排丝的膜组件在运行过程中,膜丝根部极易污染—易积污泥且存在毛发积累现象,严重影响帘式膜组件的运行状态和使用寿命;(2)未进行排丝处理的膜组件,由于膜丝排布混乱,相互交叉,导致在膜元件注胶入膜盒过程中,常存在灌封胶不彻底且耗时久的问题;而灌封效果差的膜组件在运行过程中又会带来膜盒根部脱丝、根部积泥严重等问题;(3)目前市场上各生产厂商对排丝有要求的帘式膜组件多为手工生产,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低,排丝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昂,且易出现排丝膜元件水平参差不齐。针对帘式膜生产工艺上的不足,出现了诸多专利,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用于避免内衬增强中空纤维浇筑后撕裂的设备及方法”,通过收丝滚筒的旋转,来达到排丝的目的,但其缺少排丝模具及备用滚筒,无法保证排丝质量且生产效率较低;苏州富淼膜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技术专利“一种用于膜丝的排丝打胶装置”,其主要实现了自动化打胶功能,但排丝仍需人工操作,耗时耗力;浙江爱易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膜丝排丝点胶机”,送丝排丝注胶均靠同一装置完成,自动化水平高,但同样因未设置模具而排丝组件质量难以保证,且装置复杂,造价高。综上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都侧重解决在某一方面的问题,未能做到兼顾。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可以保证排丝质量(膜丝等间距,排丝元件抖动量相同)、提升生产效率以及削减人工成本的装置,进而来改善帘式膜生产工艺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空纤维膜排丝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问题中的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空纤维膜排丝装置,包括: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两个绕丝轮、限位系统、张力调节系统,导丝轮组和末端导丝轮,所述的PLC、张力调节系统、限位系统、导丝轮组和末端导丝轮顺序排放;所述的PLC包括与丝杆电机固定连接的伸缩杆,用于通过PLC控制伸缩杆伸缩;所述的伸缩杆分别穿过两个绕丝轮的中心,并与所述绕丝轮固定连接,用于通过PLC控制绕丝轮的转动和横向位移;所述限位系统用于固定待排膜丝排入绕丝轮的位置;所述张力调节系统用于控制膜丝抖动量;所述的末端导丝轮用于导入待排膜丝;所述的导丝轮组固定于末端导丝轮的前方,用于防止工艺脱丝。优选地,限位系统包括2组限位轮和一个限位轮支撑杆,每组限位轮包括2个限位轮,每组的两个限位轮前后并列固定于限位轮支撑杆上,且每组限位轮位置对应位于绕丝轮的入丝位置,使用时,待排膜丝通过错位的方式进入绕丝轮,所述限位轮支撑杆固定于所述的PLC上。优选地,张力调节系统包括至少三个导丝轮和一个导丝轮固定板,所述的导丝轮固定于导丝轮固定板上,通过调节导丝轮的位置、数量和膜丝的缠绕方式控制膜丝抖动量。优选地,导丝轮组包括3个导丝轮,三个导丝轮排放位置为等边三角形,且固定于导丝轮固定板上,使用时,待排膜丝通过错位缠绕的方式缠绕于所述的导丝轮组上。优选地,装置还包括装置框架,所述装置框架用于将所述的张力调节系统、导丝轮组和末端导丝轮位置固定。优选地,绕丝轮上包括两组排丝模具,所述的排丝模具包括排丝牙模具和注胶定形压板,所述的排丝牙模具为等间距的凹槽结构,用于对待排膜丝进行排列,所述的注胶定形压板用于进行热熔胶注胶定形,所述两组排丝模具对向放置,且两个注胶定形压板位于中间位置。优选地,限位轮支撑杆为同杆连接的两个镜面“h”型结构。优选地,装置还包括给丝桶,用于盛放待排膜丝。优选地,装置还包括陶瓷孔,所述陶瓷孔固定于末端导丝轮的轮座上,用于在待排膜丝进入末端导丝轮之前防止膜丝在传递过程中磨损。优选地,装置还包括两个压板,用于对所述排丝模具注胶后的定形。由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中空纤维膜排丝装置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针对帘式膜生产及运行过程中的不足,通过排丝模具的运用,可控制排丝元件膜丝间距相等,保证排丝元件质量;通过导丝轮的合理布局,防止工艺脱丝,保证膜丝张力处于同一水平,控制排丝膜元件抖动量在合适范围,对待排膜丝的入牙模具位置进行限制,保证膜丝能准确进入牙模具;通过A、B绕丝轮交替运行,提高排丝效率,避免单片排丝元件注胶定形时冷却时间的浪费,保证生产连续性;排丝元件组装成膜组件时,注胶灌封效果好,不易留有空隙,方便省时;提高了帘式膜美观性及抗污染性能,在保证排丝元件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中空纤维膜排丝装置示意图;图2为排丝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陶瓷孔位置示意图;图4为排丝牙模具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空纤维膜排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两个绕丝轮、限位系统、张力调节系统,导丝轮组和末端导丝轮,所述的PLC、张力调节系统、限位系统、导丝轮组和末端导丝轮顺序排放;/n所述的PLC包括与丝杆电机固定连接的伸缩杆,用于通过PLC控制伸缩杆伸缩;/n所述的伸缩杆分别穿过两个绕丝轮的中心,并与所述绕丝轮固定连接,用于通过PLC控制绕丝轮的转动和横向位移;/n所述限位系统用于固定待排膜丝排入绕丝轮的位置;/n所述张力调节系统用于控制膜丝抖动量;/n所述的末端导丝轮用于导入待排膜丝;/n所述的导丝轮组固定于末端导丝轮的前方,用于防止工艺脱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空纤维膜排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两个绕丝轮、限位系统、张力调节系统,导丝轮组和末端导丝轮,所述的PLC、张力调节系统、限位系统、导丝轮组和末端导丝轮顺序排放;
所述的PLC包括与丝杆电机固定连接的伸缩杆,用于通过PLC控制伸缩杆伸缩;
所述的伸缩杆分别穿过两个绕丝轮的中心,并与所述绕丝轮固定连接,用于通过PLC控制绕丝轮的转动和横向位移;
所述限位系统用于固定待排膜丝排入绕丝轮的位置;
所述张力调节系统用于控制膜丝抖动量;
所述的末端导丝轮用于导入待排膜丝;
所述的导丝轮组固定于末端导丝轮的前方,用于防止工艺脱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系统包括2组限位轮和一个限位轮支撑杆,每组限位轮包括2个限位轮,每组的两个限位轮前后并列固定于限位轮支撑杆上,且每组限位轮位置对应位于绕丝轮的入丝位置,使用时,待排膜丝通过错位的方式进入绕丝轮,所述限位轮支撑杆固定于所述的PLC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力调节系统包括至少三个导丝轮和一个导丝轮固定板,所述的导丝轮固定于导丝轮固定板上,通过调节导丝轮的位置、数量和膜丝的缠绕方式控制膜丝抖动量。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亦力郭兴然任凤伟张业雷任海勇
申请(专利权)人:碧水源膜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