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权飞专利>正文

一种抗震的汽车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6068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的汽车悬架,包括圆杆状的横梁,还包括弹簧架,弹簧架固定在横梁的下侧;第一减震座铰接在弹簧架的一端;第二减震座铰接在弹簧架的另一端;连接杆固定在两个第一减震座之间;连接座固定在第一减震座的侧壁上;伸缩筒一端枢接到连接座上且另一端固定在横梁上;所述第一减震座包括外壳,还包括支撑板;支撑板固定在外壳的内腔的中部;支撑板将外壳的内腔分割为缓冲室和调节室;第一弹簧板设置在外壳的内腔的顶部;缓冲座设置在缓冲室内;固定架固定在调节室内;第二减震座包括筒体,还包括第一减震组件;第一减震组件固定在筒体内;加强座固定在筒体的底端;底座设置在加强座的背离筒体的一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的汽车悬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悬架
,具体涉及一种抗震的汽车悬架。
技术介绍
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由于车辆行驶在不平整的路面上会出现颠簸,对车轮造成震荡,车身需要利用汽车悬架进行减震以确保车身的稳定。汽车悬架在实现减震功能的同时,也会受到车身的反作用力。现有的汽车悬架结构本身结构是固定的,其能够承受的车辆的作用力也是固定的。当遇到车辆的较大的作用力时,汽车悬架甚至会出现损坏的情况。当汽车上承载有较大重量的物品时或者是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行驶时,由于颠簸产生的作用力较大,甚至超出了汽车悬架本身承载范围,导致汽车悬架损坏。因此,需要提供抗震的汽车悬架,其能够根据车辆承载的物品的重量情况适当的调整其自身的承载能力,适应多种震荡力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震的汽车悬架,其能够根据车辆承载的物品的重量适当的调整其自身的承载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震的汽车悬架,包括圆杆状的横梁,还包括弹簧架,弹簧架用螺栓固定在横梁的下侧且两个弹簧架分别设置在横梁的两端部;第一减震座,其铰接在弹簧架的一端;第二减震座,其铰接在弹簧架的另一端;连接杆,其用螺栓固定在两个第一减震座之间;连接座,其用螺栓固定在第一减震座的侧壁上;伸缩筒,其一端枢接到连接座上且另一端固定在横梁上;所述第一减震座包括长方体状的外壳,还包括:支撑板,其用螺栓固定在外壳的内腔的中部;支撑板将外壳的内腔分割为缓冲室和调节室;第一弹簧板,其设置在外壳的内腔的顶部;缓冲座,其设置在缓冲室内且顶部延伸到第一弹簧板的上侧;固定架,其用螺栓固定在调节室内;所述第二减震座包括圆管状的筒体,还包括:第一减震组件,其用螺栓固定在筒体内;第一减震组件的上端从筒体的顶端出口处伸出;加强座,其用螺栓固定在筒体的底端;底座,其设置在加强座的背离筒体的一端。优选地,所述缓冲座包括内筒,还包括:外罩,其滑动的罩设在内筒的上部;辅助支撑架,其用螺栓固定在外罩的侧壁上;橡胶座,其沿着外罩的轴向固定在其顶部;第一橡胶板,其套设在橡胶座上且压紧在外罩的顶部;套筒,其沿着内筒的轴向旋接于其内腔里面;顶杆,其沿着套筒的轴向滑动的穿设于其上部;第一弹簧,其套设在套筒和顶杆上且压紧在外罩和内筒之间。优选地,所述固定架包括矩形的外框,还包括:夹板,其放置在外框内;第一螺杆,其旋接于外框和夹板上;第一螺杆的下端旋接到外框的内腔壁上;垫片,其套设于第一螺杆的底部;垫片是圆形的橡胶垫片。优选地,所述伸缩筒包括圆柱状的拉紧筒,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其铰接在拉紧筒的一端;拉杆,其滑动的穿设在拉紧筒内;拉杆从拉紧筒的背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伸出;连接框,其铰接在拉杆的背离拉紧筒的一端;所述拉紧筒包括圆管状的外筒,还包括:滑动槽,其凹设于外筒的内壁上且沿着外筒的轴向延伸;连接盘,其用螺纹旋接在外筒的端口处;锁定件,其旋接于连接盘的圆心处;锁定件的端部伸入到外筒内;第一定位杆,其用螺纹旋接于锁定件内且端部伸入到外筒内;第二橡胶板,其套设在第一定位杆上;第二弹簧,其套设在第一定位杆上;多个第二橡胶板和第二弹簧沿着第一定位杆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框包括圆环状的连接环,还包括:第二连接板,其侧壁是圆柱曲面;相邻的两个第二连接板铰接在一起;连接环铰接在第二连接板上;第二螺杆,其沿着第二连接板的径向旋接于其上。优选地,所述弹簧架包括圆弧状的第一弹簧板,还包括:第三连接板,其用螺栓固定在第一弹簧板的一端;第四连接板,其用螺栓固定在第一弹簧板的另一端;定位管,其用螺栓固定在第三连接板上;定位管的轴向和第一弹簧板的宽度方向一致;第二侧板,其用螺栓固定在第三连接板上;两个第二侧板分别固定在定位管的两侧。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包括圆形的基础板,还包括:立柱,其用螺栓固定在基础板的上侧的中心处;升降板,其枢接在立柱的顶端;两个升降板相互交叉成十字形;第一吸收座,其用螺栓固定在升降板的上侧;多个第一吸收座沿着升降板的轴向排列;第二吸收座,其用螺栓固定在基础板的上侧的边缘处;第二吸收座的顶端绑定在升降板的下侧。优选地,所述第一吸收座包括圆柱状的橡胶盘,还包括:外圈,其是圆台状的且用螺栓固定在橡胶盘的顶端;多个橡胶环同圆心的套设在一起且挤压在外圈内。优选地,所述升降板包括矩形的板体,还包括:第一安装槽,其是矩形的且凹设于板体的中部;第二安装槽,其是凹陷在板体内圆形凹槽;多个第二安装槽沿着板体的长度方向排列;第二安装孔,其沿着板体的宽度方向穿设于其内。优选地,所述第二吸收座包括圆形的顶板,在顶板的下侧用螺栓固定有减震结构;减震结构包括第二减震组件;相互配合的两个第二减震组件扣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圆柱状的减震组合,上下相邻的两个减震组合用螺栓连接在一起组成减震结构;所述第二减震组件包括圆环状的连接环体,还包括:凸起,其是长方体状的且一体成型的连接在连接环体上;多个凸起沿着连接环体的圆周方向分布;连接槽,其处于相邻的两个凸起之间。优选地,所述立柱包括圆台状的基座,还包括:中心杆,其是圆杆状的且用螺纹旋接在基座的上端;调节杆,其是圆杆状的且枢接在中心杆上;两个调节杆交叉成直角。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根据载重情况不同,当车辆载重量大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需要承载的力较大,将调节盘沿着套筒向下旋转,使得调节盘远离内筒的出口处,当第一弹簧处于自然伸展状态时其长度较长。在受到较大的挤压力时,第一弹簧产生较大的变形能够吸收较大的挤压力,起到很好的缓冲保护作用。将调节盘沿着套筒向上旋转,使得调节盘靠近内筒的出口处,当第一弹簧处于自然伸展状态时其长度较短。在受到较大的挤压小时,第一弹簧产生相应的变形就能够吸收该较小的挤压力,能够起到很好的缓冲保护作用。对于不同的使用环境,大小不同的挤压力,只需要相应的调整调节盘的位置,就能够提供相应的足够的缓冲能力,满足各种使用情况下的缓冲保护需要。(2)当第二减震座和车身之间的距离较大时,受到挤压时能够产生的变形较大,则能够吸收的挤压力较大,缓冲能力强。当第二减震座和车身之间的距离较小时,受到挤压时能够产生的变形较小,则能够吸收的挤压力较小,适用于挤压力较小的情况。(3)当中心杆伸出的长度较大时,调节杆距离基座的上端距离增大,板体的端部在竖直方向上的升降幅度变大,随之改变的是第二吸收座受到挤压产生的纵向上的幅度增大,则能够吸收的挤压力的范围增大。因此,通过调整升降板和立柱在竖直方向上位置,来调整升降板的端部升降幅度和第二吸收座受到挤压的程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的汽车悬架,包括圆杆状的横梁(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架(5),其用螺栓固定在横梁(6)的下侧且两个弹簧架(5)分别设置在横梁(6)的两端部;/n第一减震座(3),其铰接在弹簧架(5)的一端;/n第二减震座(7),其铰接在弹簧架(5)的另一端;/n连接杆(1),其用螺栓固定在两个第一减震座(3)之间;/n连接座(2),其用螺栓固定在第一减震座(3)的侧壁上;/n伸缩筒(4),其一端枢接到连接座(2)上且另一端固定在横梁(6)上;/n所述第一减震座(3)包括长方体状的外壳(31),还包括:/n支撑板(34),其用螺栓固定在外壳(31)的内腔的中部;支撑板(34)将外壳(31)的内腔分割为缓冲室和调节室;/n第一弹簧板(33),其设置在外壳(31)的内腔的顶部;/n缓冲座(32),其设置在缓冲室内且顶部延伸到第一弹簧板(33)的上侧;/n固定架(35),其用螺栓固定在调节室内;/n所述第二减震座(7)包括圆管状的筒体(72),还包括:/n第一减震组件(71),其用螺栓固定在筒体(72)内;第一减震组件(71)的上端从筒体(72)的顶端出口处伸出;/n加强座(73),其用螺栓固定在筒体(72)的底端;/n底座(74),其设置在加强座(73)的背离筒体(72)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的汽车悬架,包括圆杆状的横梁(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架(5),其用螺栓固定在横梁(6)的下侧且两个弹簧架(5)分别设置在横梁(6)的两端部;
第一减震座(3),其铰接在弹簧架(5)的一端;
第二减震座(7),其铰接在弹簧架(5)的另一端;
连接杆(1),其用螺栓固定在两个第一减震座(3)之间;
连接座(2),其用螺栓固定在第一减震座(3)的侧壁上;
伸缩筒(4),其一端枢接到连接座(2)上且另一端固定在横梁(6)上;
所述第一减震座(3)包括长方体状的外壳(31),还包括:
支撑板(34),其用螺栓固定在外壳(31)的内腔的中部;支撑板(34)将外壳(31)的内腔分割为缓冲室和调节室;
第一弹簧板(33),其设置在外壳(31)的内腔的顶部;
缓冲座(32),其设置在缓冲室内且顶部延伸到第一弹簧板(33)的上侧;
固定架(35),其用螺栓固定在调节室内;
所述第二减震座(7)包括圆管状的筒体(72),还包括:
第一减震组件(71),其用螺栓固定在筒体(72)内;第一减震组件(71)的上端从筒体(72)的顶端出口处伸出;
加强座(73),其用螺栓固定在筒体(72)的底端;
底座(74),其设置在加强座(73)的背离筒体(72)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震的汽车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座(32)包括内筒(325),还包括:
外罩(326),其滑动的罩设在内筒(325)的上部;
辅助支撑架(323),其用螺栓固定在外罩(326)的侧壁上;
橡胶座(321),其沿着外罩(326)的轴向固定在其顶部;
第一橡胶板(322),其套设在橡胶座(321)上且压紧在外罩(326)的顶部;
套筒(324),其沿着内筒(325)的轴向旋接于其内腔里面;
顶杆(328),其沿着套筒(324)的轴向滑动的穿设于其上部;
第一弹簧(327),其套设在套筒(324)和顶杆(328)上且压紧在外罩(326)和内筒(32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震的汽车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35)包括矩形的外框(352),还包括:
夹板(353),其放置在外框(352)内;
第一螺杆(351),其旋接于外框(352)和夹板(353)上;第一螺杆(351)的下端旋接到外框(352)的内腔壁上;
垫片(354),其套设于第一螺杆(351)的底部;垫片(354)是圆形的橡胶垫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震的汽车悬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筒(4)包括圆柱状的拉紧筒(42),还包括:
第一连接板(41),其铰接在拉紧筒(42)的一端;
拉杆(43),其滑动的穿设在拉紧筒(42)内;拉杆(43)从拉紧筒(42)的背离第一连接板(41)的一端伸出;
连接框(44),其铰接在拉杆(43)的背离拉紧筒(42)的一端;
所述拉紧筒(42)包括圆管状的外筒(421),还包括:
滑动槽(424),其凹设于外筒(421)的内壁上且沿着外筒(421)的轴向延伸;
连接盘(426),其用螺纹旋接在外筒(421)的端口处;
锁定件(425),其旋接于连接盘(426)的圆心处;锁定件(425)的端部伸入到外筒(421)内;
第一定位杆(427),其用螺纹旋接于锁定件(425)内且端部伸入到外筒(421)内;
第二橡胶板(422),其套设在第一定位杆(427)上;
第二弹簧(423),其套设在第一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权飞
申请(专利权)人:张权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