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辅助螺杆榨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6046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38
一种真空辅助榨油机,为卧式双层套管式榨膛,里层为管状榨膛,上部40‑45%为封闭状,下部60‑55%为筛网状漏油孔,榨膛用环形钢箍加固,外管为封闭管,兼有密封保温作用。出油管嘴旁设有真空管路,产生真空,快速吸油,负压导致油料膨胀,油路快速打开,从而保留油溶性维生素和活性物质,减少油脂氧化,多出油出好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辅助螺杆榨油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螺杆榨油机,尤其涉及食用油螺杆榨油机及真空辅助榨油领域。
技术介绍
传统螺杆榨油机压榨过程排油慢,油渣存在油料回吸,高温油质与空气接触,大量氧化,热量损耗诸多问题。本专利技术基于油料真空膨胀,负压吸油,减少油质氧化和充分节能保温而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总则:本专利技术为卧式同轴双层套管式结构。内管为主榨膛,上端45%处为封闭管,下端55%为外大内小,1.2-0.5mm长条孔的漏油孔。榨膛用同径钢环包箍加固,外管为活管套上或扣上。内外管对齐固定密封,上端与送料螺杆密封连接。下端设有锥形出油孔,出油孔末端与真空发生器相连,真空发生器置于出油孔末端侧面。榨膛一端与减速电机连接,另一端出渣口,出渣口设有叶轮式碎渣器。出油嘴末端设有真空发生器管道,真空前端不锈钢骨架支撑的ePTFE微孔膜,膜孔径小于1μm,只吸气,不吸油。真空管路为Y型设计,旁通式设计,利用附壁效应,自然流油。外管为活管式设计,可自由拆卸清洗。透气膜ePTFE微孔膜,憎水憎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至少具有以下优势:1.快速出油,减少油渣回吸,避免油料氧化2.结构简单,热能利用率提高50%以上3.使用红外辐射传热,热效率高原理说明:真空膨胀,油料组织细胞间的气体,遇到真空逐渐膨胀,随着红外加热细胞活动加剧,油脂是不可压缩物体,随着螺杆旋转推进,压力越来越大,细胞壁破油脂流出。随着真空负压吸力,油脂快速导出,排油速度加快,避免油渣回吸和空气氧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图3、4、5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总则:本专利技术为卧式同轴双层套管式结构。内管为主榨膛,上端45%处为封闭管,下端55%为外大内小,1.2-0.5mm长条孔的漏油孔。榨膛用同径钢环包箍加固,外管为活管套上或扣上。内外管对齐固定密封,上端与送料螺杆密封连接。下端设有锥形出油孔,出油孔末端与真空发生器相连,真空发生器置于出油孔末端侧面。榨膛一端与减速电机连接,另一端出渣口,出渣口设有叶轮式碎渣器。出油嘴末端设有真空发生器管道,真空前端不锈钢骨架支撑的ePTFE微孔膜,膜孔径小于1μm,只吸气,不吸油。真空管路为Y型设计,旁通式设计,利用附壁效应,自然流油。外管为活管式设计,可自由拆卸清洗。透气膜ePTFE微孔膜,憎水憎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辅助榨油机,其特征在于,双层套管式密封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辅助榨油机,其特征在于,双层套管式密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内管为筛网式榨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外管为活接式保温真空封闭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真空管路Y型,利用附壁效应自然流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上端进料口为螺杆挤出式送料器密封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谷励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