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治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5701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对人眼内的屈光异常加深进行治疗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所述人眼的视网膜上产生第一图像和产生第二图像以产生散焦的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诸如人眼内的近视和远视的屈光异常加深(progression)进行治疗的方法。
技术介绍
视网膜是眼球中的最内层,而且是由该眼睛的透镜所生成的光学图像所聚焦的地方。来自图像的信息被转变成神经脉冲,然后这些神经脉冲经由视觉神经传递到大脑。如果视网膜与眼睛的光学部分的合成焦点不一致,那么散焦就会产生。正如在这里使用的,术语“散焦”指的是光学图像偏离到视网膜之后或者之前的点。人眼具有一种反馈机制,这种反馈机制调节眼睛的生长,从而在眼睛的大小/长度和眼睛光学部分的焦距之间达到最佳的平衡。这种反馈机制称作正视化。近视和远视是常见的人眼屈光异常。它们通常被描述为眼睛光学部分的聚焦度(focusing power)和眼睛的大小/长度之间的失衡。近视眼的焦点位于眼睛的视网膜之前,而远视眼的焦点位于眼睛的视网膜之后。通常被人们所接受的是这些异常是在眼睛的出生后发育过程中不准确的轴向生长的结果。换句话说,近视一般是在眼睛的大小/长度生长得超过了眼睛光学部分的焦距的情况下发育形成的,而远视则是在眼睛的大小/长度生长得短于眼睛光学部分的焦距的情况下发育形成的。参考图1,在近视的情况下,光学图像12在视网膜的前面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散焦为正,且称为近视散焦13。当近视散焦13减小时,正视化机制的运行使得眼睛在大小方面的生长延迟,直到视网膜11与光学图像12一致。结果,眼睛的近视程度就会减轻。参考图2,在远视的情况下,光学图像22在视网膜之后形成。这种形式下的散焦为负,称作远视散焦23。当远视散焦23减小时,正视化机制的运行使得眼睛在大小方面的生长加快,直到视网膜21与光学图像22一致。结果,眼睛的远视程度就会减轻。参考图3,人眼散焦的主要的固有原因来自于人眼的适应性调节滞后和周边散焦(ambient defocus)。适应性调节滞后通常是由关注目标35投影到视网膜31的中心或者是沿着视轴32的视网膜中区34。通常,在例如阅读之类的近距离目视工作中,对于非老花眼的人而言,远视散焦36在0.5D到1.0D的范围内变化。周边散焦是由除关注目标35之外的周边可视目标进行投影。由于周边目标通常位于比关注目标35更远的位置,它们通常在近距离目视工作中产生高达3.0D的近视散焦。例如,周边目标37在视网膜31的四周产生近视散焦38。在常见情况中,周边可视目标很少位于比关注目标35更近的位置。然而,如果它们如周边目标39一样,则远视散焦33将会产生。正视化的自然过程是由上面的两种相反的散焦之间的平衡来调节的。屈光误差的影响范围相对于这个平衡的破坏是次要的。例如,周边近视散焦不足可以导致近视。另一方面,周边近视散焦过度可以导致远视。现有的以眼镜,隐性眼镜,角膜植入或者角膜整形形式的光学辅助器和屈光手术,是与改变眼睛总的聚焦度以产生更清楚的视网膜图像直接相关的矫正方法。这些方法并没有消除这种异常的起因或者对其进行处置,而只是修复性的。最近,通过减轻近距离目视工作中的自适应性调节来延迟近视加深的现有被证实是临床无效的。例如,在这些治疗中包括双焦镜片、多焦渐近镜片及其派生产品,以及球面像差控制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人眼中屈光异常加深进行治疗的方法。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加强近视散焦来抵消近视发育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通过加强远视散焦来抵消远视发育的方法。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使用的装置可改变眼睛的散焦平衡,从而影响在向屈光正常发展的方向上的轴向眼生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总的方面,这种对人眼内的屈光异常加深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在该人眼的视网膜上产生第一图像,以及产生第二图像以产生散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这种对人眼内的屈光异常加深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提供具有主光学区域和辅助光学区域的菲涅耳镜片。所述主光学区域包括主屈光度,所述辅助光学区域包括至少一个辅助屈光度。该方法还包括利用所述主屈光度矫正所述屈光异常,并且利用所述辅助屈光度产生至少一个散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方面,这种对人眼内的屈光异常加深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指定具有后置层和部分透明的前置层的光学系统。这个方法还包括在所述人眼的视网膜上产生所述前置层和后置层中的一个的主图像,并且产生所述前置层和后置层中的另一个的辅助图像以产生散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这种对人眼内的屈光异常加深进行治疗的方法提供包括中心光学区域和至少一个周边光学区域的镜片,其中,所述中心光学区域具有主光学屈光度,而所述至少一个周边光学区域具有辅助光学屈光度。该方法还包括利用所述第一光学屈光度在所述人眼的视网膜上产生主图像,并且利用所述辅助光学屈光度产生至少一个辅助图像以产生散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方面,这种对人眼内的屈光异常加深进行治疗的方法指定具有中心可视目标和至少一个周边可视目标的光学系统。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人眼的中心视网膜上产生该中心可视目标的第一图像,并且产生该周边可视目标的第二图像以产生散焦。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近视眼的截面和近视散焦性质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远视眼的截面和远视散焦性质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眼截面的示意图,用于表示适应性调节滞后和周边散焦的原因和形成过程。图4a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使用的菲涅耳型同心双焦或多焦镜片的横截面图。图4b是图4a中的菲涅耳型同心双焦或多焦镜片的后视图。图5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配有同心双焦镜片的近视眼的图解。图5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配有同心多焦镜片的近视眼的图解。图6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配有同心双焦镜片的远视眼的图解。图6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配有同心多焦镜片的远视眼的图解。图7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配有具备半透明的前置层和不透明的后置层的光学系统的近视眼的图解。图7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配有具备不透明的后置层和半透明的前置层的光学系统的远视眼的图解。图8a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使用的中心-周边式多焦镜片的横截面图。图8b是图8a中的中心-周边式多焦镜片的后视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配有图8a和8b中的中心-周边式多焦镜片的近视眼的图解。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配有图8a和8b中的中心-周边式多焦镜片的远视眼的图解。图11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配有光学系统的近视眼的图解,其中该光学系统具有比中心可视目标更靠近的周边可视目标。图11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配有光学系统的远视眼的图解,其中该光学系统具有比中心可视目标更靠近的周边可视目标。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人眼中屈光异常加深进行治疗的方法。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加强近视散焦来抵消近视发育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通过加强远视散焦来抵消远视发育的方法。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使用的装置可改变眼睛的散焦平衡,从而影响在向屈光正常发展的方向上的轴向眼生长。在眼睛的光学系统中人为地偏离散焦平衡可以通过任何希望的方法来引入,例如通过眼镜、眼镜附件、隐性眼镜、角膜整形、眼植入的或指定的观察系统。优选地是,与传统的矫正结合起来引入这种偏离,以便于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维持正常的视力。这意味着聚焦图像必须被维持在视网膜中区(macula)34附近,同时将一个或更多的散焦图像引入眼睛的光学系统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治疗方法以叠加方式引入至少一个散焦图像和一个聚焦图像。例如,通过如图4-6中所示的同心菲涅耳型双焦或多焦镜片、衍射多焦镜片及其派生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在人眼内屈光异常加深的方法,包括:(a)提供包括主光学区域和辅助光学区域的菲涅耳镜片,其中,所述主光学区域具有主屈光度,所述辅助光学区域具有至少一个辅助屈光度;以及(b)利用所述主屈光度矫正屈光异常并且利用所述辅助屈光度产生至少一个散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嗣河林小燕谢欣然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