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指康复训练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生活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手指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行为活动都会用到手指,因此手指受伤概率比其他部位要高许多,手指受伤康复过程中需要专门的康复训练装置进行训练,以帮助受伤的手指快速恢复肌能。但是,市场上现有的用于手指康复训练的装置并不多,同时,其结构复杂、功能单一、康复训练效果也不理想,同时,其制造成本也较高,并不适合大面积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指康复训练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康复训练效果理想,同时,其成本低,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指康复训练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侧压滚动机构、至少两根弹性连接件;每个侧压滚动机构均包括条形顶座、条形底座、左侧挡板、右侧挡板、导向机构、圆形滚轮、一对竖向连杆A、一对竖向连杆B、一对坚向转轴和一对柱形辊轮;所述条形顶座和条形底座上下相对的设置,条形顶座的下部开设有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底座对应条形凹槽的部分开设有条形通槽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指康复训练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侧压滚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根弹性连接件(2);/n每个侧压滚动机构(1)均包括条形顶座(3)、条形底座(4)、左侧挡板(5)、右侧挡板(6)、导向机构(18)、圆形滚轮(11)、一对竖向连杆A(12)、一对竖向连杆B(13)、一对坚向转轴(14)和一对柱形辊轮(15);/n所述条形顶座(3)和条形底座(4)上下相对的设置,条形顶座(3)的下部开设有条形凹槽(19),所述条形底座(4)对应条形凹槽(19)的部分开设有条形通槽(23),左侧挡板(5)和右侧挡板(6)左右相对的设置,左侧挡板(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条形顶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指康复训练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侧压滚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根弹性连接件(2);
每个侧压滚动机构(1)均包括条形顶座(3)、条形底座(4)、左侧挡板(5)、右侧挡板(6)、导向机构(18)、圆形滚轮(11)、一对竖向连杆A(12)、一对竖向连杆B(13)、一对坚向转轴(14)和一对柱形辊轮(15);
所述条形顶座(3)和条形底座(4)上下相对的设置,条形顶座(3)的下部开设有条形凹槽(19),所述条形底座(4)对应条形凹槽(19)的部分开设有条形通槽(23),左侧挡板(5)和右侧挡板(6)左右相对的设置,左侧挡板(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条形顶座(3)的左端下部和条形底座(4)的左端上部固定连接,右侧挡板(6)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条形顶座(3)的右端下部和条形底座(4)的右端上部固定连接;
所述导向机构(18)由一对水平导轨A(7)、一对水平导轨C(8)、一对水平导轨B(9)和一对水平导轨D(10)组成;一对水平导轨A(7)前后间隔的设置在左侧挡板(5)和右侧挡板(6)之间的下部,一对水平导轨A(7)分别位于条形凹槽(19)的前后两侧,且左端分别与左侧挡板(5)里侧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右端分别与右侧挡板(6)里侧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一对水平导轨C(8)分别位于一对水平导轨A(7)的外侧,且水平导轨C(8)和水平导轨A(7)之间留有导向间隙;一对水平导轨C(8)的左端分别与左侧挡板(5)里侧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且右端分别与右侧挡板(6)里侧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一对水平导轨B(9)前后间隔的设置在左侧挡板(5)和右侧挡板(6)之间的下部,且对应的设置在一对水平导轨A(7)的下部,一对水平导轨B(9)的左端分别与左侧挡板(5)里侧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且右端分别与右侧挡板(6)里侧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一对水平导轨D(10)分别位于一对水平导轨B(9)的外侧,且水平导轨C(8)和水平导轨A(7)之间留有导向间隙;一对水平导轨D(10)的左端分别与左侧挡板(5)里侧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且右端分别与右侧挡板(6)里侧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
在条形凹槽(19)、一对水平导轨A(7)之间、一对水平导轨B(9)之间和条形通槽(23)中形成容纳圆形滚轮(11)滚轮的滚动空间;
所述圆形滚轮(11)设置在所述滚动空间中,其下端边缘位于条形底座(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丽,高鹏,潘超煜,张超,杨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