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67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轮椅,该折叠轮椅包括前轮固定杆、后轮固定杆、前横梁、后横梁、座支架、靠背支架、后支架、卡扣组件和推杆,后轮固定杆顶端转动连接在前轮固定杆顶端上,推杆一端与前横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靠背支架底端以及后支架顶端转动连接,后支架固定于后横梁上,卡扣组件包括弹性插销以及与弹性插销配合作用的带通孔的固定片,弹性插销固定于后支架顶部,带通孔的固定片固定于靠背支架底端,座支架后端与靠背支架侧边转动连接,前端与前轮固定杆顶部固定连接。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向前推动靠背支架带动推杆拉动整个车架的折叠,折叠操作简单方便,而且折叠后整体车架体积可以达到最小化,极大提高了轮椅的实用性和便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轮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折叠轮椅。
技术介绍
对于行动不便的人,轮椅是其出行或者活动的主要交通工具,为了节省占用空间,现有技术中很多轮椅都已经设计成可折叠式,但是现有的折叠结构都存在折叠不够方便的问题,或者折叠后整体体积不够小,而且对于使用者来说,其本身行动不便,折叠起来需要其他人帮助才可以完成。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折叠轮椅的折叠结构进行改进,使得使用者能够自行完成折叠工作,并且折叠后体积达到最小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叠轮椅,能有效解决现有折叠结构折叠不便和折叠后体积不能达到最小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折叠轮椅,所述折叠轮椅包括两个固定有前轮的前轮固定杆、两个固定有后轮的后轮固定杆、前横梁、后横梁、座支架、靠背支架、后支架、卡扣组件和推杆,所述前横梁连接两个所述前轮固定杆,所述后横梁连接两个所述后轮固定杆,所述后轮固定杆顶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前轮固定杆顶端上,所述推杆一端与所述前横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靠背支架底端以及所述后支架顶端转动连接,所述后支架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弹性插销以及与所述弹性插销配合作用的带通孔的固定片,所述弹性插销固定于所述后支架顶部,所述带通孔的固定片固定于所述靠背支架底端,所述座支架后端与所述靠背支架侧边转动连接,前端与所述前轮固定杆顶部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推杆另一端同一铰接点铰接有交错重叠的两转动连接片,其中一所述转动连接片另一端与所述靠背支架底端转动连接,另一所述转动连接片另一端与后支架顶端转动连接。其中,所述卡扣组件还包括插销座,所述弹性插销固定于所述插销座内,所述插销座固定于所述后支架顶部。其中,所述弹性插销包括伸缩弹簧、插销以及操作拨杆,所述伸缩弹簧一端抵接所述插销座内壁,另一端与所述插销一端抵接,所述操作拨杆一端与所述插销垂直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插销座上的通孔露出,以通过所述操作拨杆拨动带动所述插销脱离所述固定片。其中,所述前轮固定杆和所述后轮固定杆为圆弧形固定杆。其中,所述靠背支架上转动连接有扶手杆,所述扶手杆上设置有扶手。其中,所述靠背支架顶端向后延伸形成推握杆。其中,所述座支架上设置有坐垫,所述靠背支架上设置有靠背。其中,所述折叠轮椅还包括脚踏板,所述脚踏板通过连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前横梁外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轮椅,该折叠轮椅包括前轮固定杆、后轮固定杆、前横梁、后横梁、座支架、靠背支架、后支架、卡扣组件和推杆,后轮固定杆顶端转动连接在前轮固定杆顶端上,推杆一端与前横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靠背支架底端以及后支架顶端转动连接,后支架固定于后横梁上,卡扣组件包括弹性插销以及与弹性插销配合作用的带通孔的固定片,弹性插销固定于后支架顶部,带通孔的固定片固定于靠背支架底端,座支架后端与靠背支架侧边转动连接,前端与前轮固定杆顶部固定连接。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向前推动靠背支架带动推杆拉动整个车架的折叠,折叠操作简单方便,而且折叠后整体车架体积可以达到最小化,极大提高了轮椅的实用性和便携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轮椅整体结构第一视角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轮椅整体结构第二视角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轮椅开始折叠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轮椅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扣组件部分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扣组件截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扣组件主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扣组件侧视图。图中标号说明:1、前轮固定杆;2、后轮固定杆;3、前横梁;4、后横梁;5、座支架;6、靠背支架;7、后支架;8、卡扣组件;9、推杆;81、弹性插销;82、带通孔的固定片;83、插销座;811、伸缩弹簧;812、插销;813、操作拨杆;831、槽口;832、滑槽;833、螺纹通孔;834、内凹弧形面;10、转动连接片;11、扶手杆;12、扶手;13、推握杆;14、坐垫;15、脚踏板;16、连杆;17、前轮;18、后轮;19、靠背。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附图1-8分别为本专利技术折叠轮椅以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图8,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轮椅,其整体结构包括两个固定有前轮17的前轮固定杆1、两个固定有后轮18的后轮固定杆2、前横梁3、后横梁4、座支架5、靠背支架6、后支架7、卡扣组件8和推杆9,前横梁3连接两个前轮固定杆1,后横梁4连接两个后轮固定杆2,后轮固定杆2顶端转动连接在前轮固定杆1顶端上,推杆9一端与前横梁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靠背支架6底端以及后支架7顶端转动连接,后支架7固定于后横梁4上,卡扣组件8包括弹性插销81以及与弹性插销81配合作用的带通孔的固定片82,弹性插销81固定于后支架7顶部,带通孔的固定片82固定于靠背支架6底端,座支架5后端与靠背支架6侧边转动连接,前端与前轮固定杆1顶部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中的卡扣组件,通过弹性插销与带通孔的固定片配合作用,当折叠轮椅展示时,弹性插销插入到固定片的通孔中,从而实现靠背支架和后支架的连接固定。使得折叠轮椅展开后的整个车架的稳固支撑。当需要折叠轮椅时,通过拨动弹性插销使其脱离固定片的通孔,从而松开靠背支架和后支架的连接,靠背支架从而可以向前收折,带动推杆拉伸进而带动整个车架向前折叠,操作简单方便。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推杆9另一端同一铰接点铰接有交错重叠的两转动连接片10,其中一转动连接片10另一端与靠背支架6底端转动连接,另一转动连接片与后支架7顶端转动连接。通过两转动连接片连接,从而使得推杆的伸展可以带动转动片转动,从而使得靠背支架和后支架都可以相当于卡扣组件向前折叠。其中,更进一步地,连接片可以设置成圆弧形状,并且圆弧形凹面朝向推杆后端延伸方向,方便转动过程转动收折。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卡扣组件8还包括插销座83,弹性插销81固定于插销座83内,插销座上开设有供固定片嵌入的槽口831,插销座83固定于后支架7顶部。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性插销81包括伸缩弹簧811、插销812以及操作拨杆8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轮椅包括两个固定有前轮的前轮固定杆、两个固定有后轮的后轮固定杆、前横梁、后横梁、座支架、靠背支架、后支架、卡扣组件和推杆,所述前横梁连接两个所述前轮固定杆,所述后横梁连接两个所述后轮固定杆,所述后轮固定杆顶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前轮固定杆顶端上,所述推杆一端与所述前横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靠背支架底端以及所述后支架顶端转动连接,所述后支架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弹性插销以及与所述弹性插销配合作用的带通孔的固定片,所述弹性插销固定于所述后支架顶部,所述带通孔的固定片固定于所述靠背支架底端,所述座支架后端与所述靠背支架侧边转动连接,前端与所述前轮固定杆顶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轮椅包括两个固定有前轮的前轮固定杆、两个固定有后轮的后轮固定杆、前横梁、后横梁、座支架、靠背支架、后支架、卡扣组件和推杆,所述前横梁连接两个所述前轮固定杆,所述后横梁连接两个所述后轮固定杆,所述后轮固定杆顶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前轮固定杆顶端上,所述推杆一端与所述前横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靠背支架底端以及所述后支架顶端转动连接,所述后支架固定于所述后横梁上,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弹性插销以及与所述弹性插销配合作用的带通孔的固定片,所述弹性插销固定于所述后支架顶部,所述带通孔的固定片固定于所述靠背支架底端,所述座支架后端与所述靠背支架侧边转动连接,前端与所述前轮固定杆顶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另一端同一铰接点铰接有交错重叠的两转动连接片,其中一所述转动连接片另一端与所述靠背支架底端转动连接,另一所述转动连接片另一端与后支架顶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组件还包括插销座,所述弹性插销固定于所述插销座内,所述插销座上开设有供所述固定片嵌入的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鹏王建文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康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