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医用紧急气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5654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次性医用紧急气道装置,属于医学相关技术设备及耗材领域,其包括穿刺针、连接管、气管导管连接头;连接管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设置可滑动的护翼固定的护翼,通过按动插块,滑块一和滑块二滑出滑槽一和滑槽二的部分将护翼一和护翼三卡住,完成针头和呼吸机的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快速组装,迅速完成环甲膜穿刺后手控或者机控呼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连接管设计为L形,避免在人体一侧的呼吸机的管导管连接头与连接管竖直插接时,呼吸机的出气管发生弯折,导致呼吸机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性医用紧急气道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具
,具体为一种一次性医用紧急气道装置。
技术介绍
临床上对于急性的严重喉水肿、喉梗阻,严重呼吸困难,紧急困难气道,来不及做或不具备做气管切开术条件时,可应用环甲膜穿刺术,它可为气管切开术赢得时间,是现场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环甲膜穿刺针存在着较多的缺陷,如专利号为201710223426.7,CN202010275888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的一种环甲膜穿刺通气装置,专利技术人发现该专利仍存在以下缺陷:1.穿刺针的外套管是非金属材质软管,容易挤压变形,导致通气不畅;2.穿刺针需要在针芯拔出后与连接管进行插接,此时穿刺针容易打滑,不易插接;3.用于连接刺针和连接管的连接方式是简单的插接,容易脱落,不能将连接管很好的固定;4.连接管与呼吸机只能在竖直方向插接,由于呼吸机的出气管也是软管,竖直连接会导致呼吸机的出气管弯折导致进气不畅。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作成本低,造型小巧精致,操作方便,连接紧密,增加安全性的一次性医用紧急气道装置。(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性医用紧急气道装置,其包括穿刺针、连接管、气管导管连接头;所述穿刺针包括穿刺针头、穿刺针芯;所述穿刺针头为勺形,所述穿刺针头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穿刺针头的内部套设有穿刺针芯,所述穿刺针头的右端连通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右端连通有连接管连接头;所述穿刺针头和连通管之间固定连接有手握板;所述连通管和连接管连接头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卡圈,所述连接管连接头上端固定连接第二卡圈;所述穿刺针头的外壁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防滑垫,所述穿刺针头的外壁中部粘有第一胶条和第二胶条,所述第一胶条的内壁左部和所述穿刺针头的外壁粘接,所述第一胶条的内壁右部和所述防滑垫的顶端左部粘接,所述第二胶条的内壁左部和防滑垫的右部粘接,所述第二胶条的内壁右部和所述穿刺针头的外壁粘接;所述连接管包括L型管体、进气窄头、出气口,所述进气窄头与L型管体进气端一端固定连接,所述L型管体进气端与进气窄头相连的一端设置有护翼一和护翼二,所述L型管体进气端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护翼一通过第一滑槽与L型管体进气端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护翼二与L型管体进气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护翼一和护翼二上有与穿刺针头上第一卡圈和第二卡圈相匹配的凹槽,所述进气窄头与连接管连接头活动插接。所述L型管体出气端的出气口与气管导管连接头相匹配,所述L型管体出气口上下两侧设置有护翼三和护翼四,所述L型管体出气端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护翼三通过第二滑槽与L型管体出气端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护翼四与L型管体出气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护翼三和护翼四上有与气管导管连接头上凸起相匹配的凹槽;所述L型管体内部平行于管体的管壁内设置有滑槽一和滑槽二,所述滑槽一和滑槽二内分别设置有与滑槽一和滑槽二的长边等长的滑块一和滑块二,所述滑槽一和滑槽二的交界处设置有滑槽三,所述滑槽三与滑槽一夹角的角度为度,所述滑槽三设置有插块,按动插块,可以将推动滑块一和滑块二在滑槽一和滑槽二内滑动,所述插块与滑块一和滑块二相接触的一端的形状与滑块一和滑块二相匹配;所述滑块一和滑块二滑出滑槽一和滑槽二的部分将护翼一和护翼三卡住。优选的,所述穿刺针头为小儿硬膜外穿刺针。优选的,所述防滑垫为带有防滑纹的硬质橡胶块。优选的,所述防滑垫的内壁和所述穿刺针头的外壁粘接。优选的,所述护翼一和护翼二上的凹槽之间开设有大凹槽。(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次性医用紧急气道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穿刺针头、穿刺针头的内部设置有空腔,穿刺针头的内部套设有穿刺针芯,且穿刺针头为小儿硬膜外穿刺针,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因为挤压发生变形,保证气体通畅的排出体外。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穿刺针头的外壁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防滑垫,穿刺针头的外壁中部粘有第一胶条和第二胶条,使用者和防滑垫接触,进而减少使用者在按住穿刺针头时打滑的情况,且本专利技术固定式只需按动插块,不需在穿刺针的垂直方向上用力,提高使用可靠性;且穿刺针有针芯且锐利,可快速穿刺实施通气;并且由于穿刺针勺型针头的设计,不宜在后续手控或者机控呼吸时穿透气管后壁,增加安全性。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连接管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设置可滑动的护翼固定的护翼,通过按动插块,滑块一和滑块二滑出滑槽一和滑槽二的部分将护翼一和护翼三卡住,完成针头和呼吸机的固定;由于护翼上有与穿刺针头上卡圈相匹配的凹槽,穿刺针和连接管、连接管和呼吸机的气管导管连接头不易分离,固定效果好。4.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连接管设计为L形,避免在人体一侧的呼吸机的管导管连接头与连接管竖直插接时,呼吸机的出气管发生弯折,导致呼吸机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5.本专利技术在L型管体201内壁有气流监控装置,能够对气流进行监控,在出现气流不畅通时进行预警,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L型管体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L型管体的连接状态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穿刺针头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图2中A处的细节图。图中:1、穿刺针;2、连接管;3、气管导管连接头;101穿刺针头;102穿刺针芯;104手握板;105连通管;106第一卡圈;107连接管连接头;108、第二卡圈;防滑垫109,第一胶条110;第二胶条111;L型管体201;进气窄头202;出气口203;第一滑槽204;护翼一205;护翼二206;第二滑槽207;护翼三208;护翼四209;滑槽一210;滑槽二211;滑块一213;滑块二214;滑槽三215;插块2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5,一种一次性医用紧急气道装置,其包括穿刺针1、连接管2、气管导管连接头3。穿刺针1包括穿刺针头101、穿刺针芯102;穿刺针头101为勺形,穿刺针头10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穿刺针头101的内部套设有穿刺针芯102,穿刺针头101的右端连通有连通管105,连通管105的右端连通有连接管连接头107;穿刺针头101和连通管105之间固定连接有手握板104;连通管105和连接管连接头107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卡圈106,连接管连接头107上端固定连接第二卡圈108。穿刺针头101的外壁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防滑垫109,穿刺针头1的外壁中部粘有第一胶条110和第二胶条111,第一胶条110的内壁左部和穿刺针头101的外壁粘接,第一胶条110的内壁右部和防滑垫109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性医用紧急气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穿刺针(1)、连接管(2)、气管导管连接头(3);/n所述穿刺针(1)包括穿刺针头(101)、穿刺针芯(102);所述穿刺针头(101)为勺形,所述穿刺针头(10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穿刺针头(101)的内部套设有穿刺针芯(102),所述穿刺针头(101)的右端连通有连通管(105),所述连通管(105)的右端连通有连接管连接头(107);所述穿刺针头(101)和连通管(105)之间固定连接有手握板(104);所述连通管(105)和连接管连接头(107)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卡圈(106),所述连接管连接头(107)上端固定连接第二卡圈(108);/n所述穿刺针头(101)的外壁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防滑垫(109),所述穿刺针头(1)的外壁中部粘有第一胶条(110)和第二胶条(111),所述第一胶条(110)的内壁左部和所述穿刺针头(101)的外壁粘接,所述第一胶条(110)的内壁右部和所述防滑垫(109)的顶端左部粘接,所述第二胶条(111)的内壁左部和防滑垫(109)的右部粘接,所述第二胶条(111)的内壁右部和所述穿刺针头(101)的外壁粘接;/n所述连接管(2)包括L型管体(201)、进气窄头(202)、出气口(203),所述进气窄头(202)与L型管体(201)进气端一端固定连接,所述L型管体(201)进气端与进气窄头相连的一端设置有护翼一(205)和护翼二(206),所述L型管体(201)进气端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滑槽(204),所述护翼一(205)通过第一滑槽(204)与L型管体(201)进气端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护翼二(206)与L型管体(201)进气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护翼一(205)和护翼二(206)上有与穿刺针头(101)上第一卡圈(106)和第二卡圈(108)相匹配的凹槽,所述进气窄头(201)与连接管连接头(107)活动插接;/n所述L型管体(201)出气端的出气口(203)与气管导管连接头(3)相匹配,所述L型管体(201)出气口上下两侧设置有护翼三(208)和护翼四(209),所述L型管体(201)出气端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滑槽(207),所述护翼三(208)通过第二滑槽(207)与L型管体(201)出气端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护翼四(209)与L型管体(201)出气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护翼三(208)和护翼四(209)上有与气管导管连接头(3)上凸起相匹配的凹槽;/n所述L型管体(201)内部平行于管体的管壁内设置有滑槽一(210)和滑槽二(211),所述滑槽一(210)和滑槽二(211)内分别设置有与滑槽一(210)和滑槽二(211)的长边等长的滑块一(213)和滑块二(214),所述滑槽一(210)和滑槽二(211)的交界处设置有滑槽三(215),所述滑槽三(215)与滑槽一(210)夹角的角度为45度,所述滑槽三(215)设置有插块(216),按动插块(216),可以将推动滑块一(213)和滑块二(214)在滑槽一(210)和滑槽二(211)内滑动,所述插块216与滑块一(213)和滑块二(214)相接触的一端的形状与滑块一(213)和滑块二(214)相匹配;所述滑块一(213)和滑块二(214)滑出滑槽一(210)和滑槽二(211)的部分将护翼一(205)和护翼三(208)卡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医用紧急气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穿刺针(1)、连接管(2)、气管导管连接头(3);
所述穿刺针(1)包括穿刺针头(101)、穿刺针芯(102);所述穿刺针头(101)为勺形,所述穿刺针头(10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穿刺针头(101)的内部套设有穿刺针芯(102),所述穿刺针头(101)的右端连通有连通管(105),所述连通管(105)的右端连通有连接管连接头(107);所述穿刺针头(101)和连通管(105)之间固定连接有手握板(104);所述连通管(105)和连接管连接头(107)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卡圈(106),所述连接管连接头(107)上端固定连接第二卡圈(108);
所述穿刺针头(101)的外壁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防滑垫(109),所述穿刺针头(1)的外壁中部粘有第一胶条(110)和第二胶条(111),所述第一胶条(110)的内壁左部和所述穿刺针头(101)的外壁粘接,所述第一胶条(110)的内壁右部和所述防滑垫(109)的顶端左部粘接,所述第二胶条(111)的内壁左部和防滑垫(109)的右部粘接,所述第二胶条(111)的内壁右部和所述穿刺针头(101)的外壁粘接;
所述连接管(2)包括L型管体(201)、进气窄头(202)、出气口(203),所述进气窄头(202)与L型管体(201)进气端一端固定连接,所述L型管体(201)进气端与进气窄头相连的一端设置有护翼一(205)和护翼二(206),所述L型管体(201)进气端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滑槽(204),所述护翼一(205)通过第一滑槽(204)与L型管体(201)进气端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护翼二(206)与L型管体(201)进气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护翼一(205)和护翼二(206)上有与穿刺针头(101)上第一卡圈(106)和第二卡圈(108)相匹配的凹槽,所述进气窄头(201)与连接管连接头(107)活动插接;
所述L型管体(201)出气端的出气口(203)与气管导管连接头(3)相匹配,所述L型管体(201)出气口上下两侧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莉赵利鹏吕琳付军桦郑昕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