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3047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中设置可轴向旋转活动的背面斜率为45度的注射针护套,使得针管套与护套卡接后,旋转尾部手柄时可直接或通过拉索带动针管套和护套一起轴向转动,操作者通过显示屏观察护套正面的定位标识位置即可方便地调整穿刺角度,当标识位于正中时进行穿刺,可精确控制注射针进针角度为45度斜刺,确保穿刺注射的有效深度与安全,从而降低了操作难度和入针角度过大或过小带来的治疗风险,有效避免了出血、穿孔或穿刺深度过浅等情况的发生,可以更好地实现内窥镜下粘膜下注射的治疗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注射装置非常适合目前的临床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
技术介绍
普通的内窥镜注射针有一定的治疗风险,为更好的达到粘膜下注射的目的,进针角度以45度斜刺为佳,垂直刺入时非常容易刺深造成出血或者穿孔,而平行刺入则容易穿刺深度过浅,不能达到粘膜下注射的目的。内窥镜下注射通常为远距离操作,操作医生调节镜身来控制针刺角度存在一定困难和不便,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精确控制穿刺角度的内窥镜下注射针,成为本领域人员亟需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内窥镜下注射针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对注射针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制成了一种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本技术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通过在外管前端设置可轴向旋转活动的斜率为45度的注射针护套及相应的机械联动装置,当旋转尾部手柄时同时带动护套轴向转动从而调节穿刺角度,精确控制注射针进针角度为45度斜刺,确保穿刺注射的有效深度与安全,更好地实现内窥镜下粘膜注射的治疗目的。本技术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包括前手柄组件1和后手柄组件2,其中:前手柄组件1包括手柄本体3以及与手柄本体3相连接的外管4,外管4的前端连接可轴向旋转活动的护套5;后手柄组件2包括尾部手柄6、三通手柄7、连接三通手柄7的内管8,内管8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有针管套9以及穿刺针头10,三通手柄7包括侧通路11和主通路12;其中,内管8位于外管4的内部,针管套9和穿刺针头10位于三通手柄7以及内管8的内部,且与内管8间隙配合,穿刺针头10与针管套9连接配合,针管套9、穿刺针头10以及内管8的间隙连通三通手柄7的侧通路11;手柄本体3内的内管8侧面设置有限位块14,以限制穿刺针头10的伸缩距离,穿刺组织时,将尾部手柄6向前推,限位块14抵住手柄本体3的内部前端,防止出针距离过长;注射结束时,将尾部手柄6后拉回撤,限位块14抵住手柄本体3的内部后端,防止将内管8过于拔出,以使穿刺针头10在限定的范围内活动;通过轴向旋转尾部手柄6,可以带动内管8及针管套9转动;护套5为内部中空结构,外部近外管4端有环形滑槽15,借助外管4远端的凸耳16与外管4松动连接,使护套5能够自由轴向转动;护套5内部均匀分布四个凸块17;针管套9外部均匀设置有四个弧形斜面18的导向通槽19,当将后手柄组件2向前推时,针管套9前移,护套5内的凸块17沿导向通槽19的弧形斜面18滑动,最终与导向通槽19卡接,同时穿刺针头10从护套5内的通孔20伸出,进行组织穿刺操作;当将后手柄组件2向后拉时,凸块17从导向通槽19内滑出,穿刺针头10从通孔20内回缩,完成穿刺操作;当凸块17与导向通槽19卡接时,轴向转动尾部手柄6,进而带动针管套9转动,使得护套5旋转;穿刺针头10与针管套9连接,通过斜行针管套通孔22与内管8相通,当将注射器接于三通手柄7的侧通路11并推注时,即可进行组织注射操作。进一步地,上述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中所述护套5背面斜率为45度,正面设置有定位标识21,以便通过内窥镜显示屏观察定位标识21的位置来确定穿刺角度;穿刺操作时,将护套5背面完全贴合于组织,即能够控制注射针进针角度为45度斜刺。进一步地,上述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中所述护套5前端为弧形钝角设计,以避免在固定穿刺角度时造成组织损伤。优选地,上述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中所述内管8、外管4和护套5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上述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将该注射装置插入内镜活检孔道,在显示屏指引下对准操作部位组织,将后手柄组件2向前推,使护套5内的凸块17与针管套9外的导向通槽19卡接,使穿刺针头10从护套5的通孔20中伸出,轴向旋转尾部手柄6,带动护套5旋转,通过内窥镜显示屏观察护套5正面的定位标识21的位置来确定穿刺角度,当定位标识21位于正中时,将护套5背面完全贴合于组织进行穿刺操作,即能够控制注射针进针角度为45度斜刺,此时将注射器接于三通手柄7的侧通路11并推注,进行组织注射操作,操作完毕后,将后手柄组件2向后拉,护套5内的凸块17从导向通槽19内滑出,穿刺针头10从通孔20内回缩,完成注射操作。作为一种优选,本技术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还可作出以下改进,在所述后手柄组件2中内管8的内部还设置有拉索13,拉索13、针管套9和穿刺针头10位于三通手柄7以及内管8的内部,且与内管8间隙配合,穿刺针头10与针管套9连接配合,拉索13、针管套9、穿刺针头10以及内管8的间隙连通三通手柄7的侧通路11;所述拉索13的近端与尾部手柄6固定连接,远端与针管套9连接,通过轴向旋转尾部手柄6,可以带动拉索13旋转,从而带动内管8及针管套9转动;当凸块17与导向通槽19卡接时,轴向转动尾部手柄6,进而通过拉索13转动针管套9,从而带动护套5旋转。进一步地,上述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中所述护套5背面斜率为45度,正面设置有定位标识21,以便通过内窥镜显示屏观察定位标识21的位置来确定穿刺角度;穿刺操作时,将护套5背面完全贴合于组织,即能够控制注射针进针角度为45度斜刺。进一步地,上述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中所述护套5前端为弧形钝角设计,以避免在固定穿刺角度时造成组织损伤。优选地,上述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中所述内管8、外管4和护套5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综上,本技术通过在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中设置可轴向旋转活动的背面斜率为45度的注射针护套,使得针管套与护套卡接后,旋转尾部手柄时可直接或通过拉索带动针管套和护套一起轴向转动,操作者通过内窥镜显示屏观察护套正面的定位标识位置即可方便地调整穿刺角度,当标识位于正中时进行穿刺,可精确控制注射针进针角度为45度斜刺,确保穿刺注射的有效深度与安全,从而降低了操作难度和入针角度过大或过小带来的治疗风险,有效避免了出血、穿孔或穿刺深度过浅等情况的发生,可以更好地实现内窥镜下粘膜下注射的治疗目的。因此,本技术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非常适合目前的临床需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下述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注射装置的总体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注射装置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注射装置前手柄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注射装置后手柄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注射装置护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注射装置护套的正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注射装置针管套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改进后的本技术注射装置(增加拉索设置)的总体剖视图。图9是改进后的本技术注射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包括前手柄组件(1)和后手柄组件(2),其特征在于:/n前手柄组件(1)包括手柄本体(3)以及与手柄本体(3)相连接的外管(4),外管(4)的前端连接可轴向旋转活动的护套(5);/n后手柄组件(2)包括尾部手柄(6)、三通手柄(7)、连接三通手柄(7)的内管(8),内管(8)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有针管套(9)以及穿刺针头(10),三通手柄(7)包括侧通路(11)和主通路(12);/n其中,内管(8)位于外管(4)的内部,针管套(9)和穿刺针头(10)位于三通手柄(7)以及内管(8)的内部,且与内管(8)间隙配合,穿刺针头(10)与针管套(9)连接配合,针管套(9)、穿刺针头(10)以及内管(8)的间隙连通三通手柄(7)的侧通路(11);/n手柄本体(3)内的内管(8)侧面设置有限位块(14),以限制穿刺针头(10)的伸缩距离,穿刺组织时,将尾部手柄(6)向前推,限位块(14)抵住手柄本体(3)的内部前端,防止出针距离过长;注射结束时,将尾部手柄(6)后拉回撤,限位块(14)抵住手柄本体(3)的内部后端,防止将内管(8)过于拔出,以使穿刺针头(10)在限定的范围内活动;/n通过轴向旋转尾部手柄(6),可以带动内管(8)及针管套(9)转动;/n护套(5)为内部中空结构,外部近外管(4)端有环形滑槽(15),借助外管(4)远端的凸耳(16)与外管(4)松动连接,使护套(5)能够自由轴向转动;护套(5)内部均匀分布四个凸块(17);针管套(9)外部均匀设置有四个弧形斜面(18)的导向通槽(19),当将后手柄组件(2)向前推时,针管套(9)前移,护套(5)内的凸块(17)沿导向通槽(19)的弧形斜面(18)滑动,最终与导向通槽(19)卡接,同时穿刺针头(10)从护套(5)内的通孔(20)伸出,进行组织穿刺操作;当将后手柄组件(2)向后拉时,凸块(17)从导向通槽(19)内滑出,穿刺针头(10)从通孔(20)内回缩,完成穿刺操作;当凸块(17)与导向通槽(19)卡接时,轴向转动尾部手柄(6),进而带动针管套(9)转动,使得护套(5)旋转;/n穿刺针头(10)与针管套(9)连接,通过斜行针管套通孔(22)与内管(8)相通,当将注射器接于三通手柄(7)的侧通路(11)并推注时,即可进行组织注射操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医用内窥镜下注射装置,包括前手柄组件(1)和后手柄组件(2),其特征在于:
前手柄组件(1)包括手柄本体(3)以及与手柄本体(3)相连接的外管(4),外管(4)的前端连接可轴向旋转活动的护套(5);
后手柄组件(2)包括尾部手柄(6)、三通手柄(7)、连接三通手柄(7)的内管(8),内管(8)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有针管套(9)以及穿刺针头(10),三通手柄(7)包括侧通路(11)和主通路(12);
其中,内管(8)位于外管(4)的内部,针管套(9)和穿刺针头(10)位于三通手柄(7)以及内管(8)的内部,且与内管(8)间隙配合,穿刺针头(10)与针管套(9)连接配合,针管套(9)、穿刺针头(10)以及内管(8)的间隙连通三通手柄(7)的侧通路(11);
手柄本体(3)内的内管(8)侧面设置有限位块(14),以限制穿刺针头(10)的伸缩距离,穿刺组织时,将尾部手柄(6)向前推,限位块(14)抵住手柄本体(3)的内部前端,防止出针距离过长;注射结束时,将尾部手柄(6)后拉回撤,限位块(14)抵住手柄本体(3)的内部后端,防止将内管(8)过于拔出,以使穿刺针头(10)在限定的范围内活动;
通过轴向旋转尾部手柄(6),可以带动内管(8)及针管套(9)转动;
护套(5)为内部中空结构,外部近外管(4)端有环形滑槽(15),借助外管(4)远端的凸耳(16)与外管(4)松动连接,使护套(5)能够自由轴向转动;护套(5)内部均匀分布四个凸块(17);针管套(9)外部均匀设置有四个弧形斜面(18)的导向通槽(19),当将后手柄组件(2)向前推时,针管套(9)前移,护套(5)内的凸块(17)沿导向通槽(19)的弧形斜面(18)滑动,最终与导向通槽(19)卡接,同时穿刺针头(10)从护套(5)内的通孔(20)伸出,进行组织穿刺操作;当将后手柄组件(2)向后拉时,凸块(17)从导向通槽(19)内滑出,穿刺针头(10)从通孔(20)内回缩,完成穿刺操作;当凸块(17)与导向通槽(19)卡接时,轴向转动尾部手柄(6),进而带动针管套(9)转动,使得护套(5)旋转;
穿刺针头(10)与针管套(9)连接,通过斜行针管套通孔(22)与内管(8)相通,当将注射器接于三通手柄(7)的侧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毅徐俊华张金浩陆铤杨晓倩荀珣周在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