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北方干旱区的V+水平叶幕连棚葡萄架及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55180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合北方干旱区的V+水平叶幕连棚葡萄架及栽培方法,以解决现有栽培模式效率低、品质不佳的问题。葡萄架相邻第一立柱的顶端通过支撑钢筋连接,前后相邻支撑钢筋之间均匀设置6条小号支撑钢丝连接,小号支撑钢丝底端均匀设置若干大号支撑钢丝连接,大号支撑钢丝固定于第二立柱顶端,第二立柱沿行向均匀设置于第一立柱之间,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上方分别设置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下方一侧均设置有挂钩,相邻的横梁间和相邻的挂钩间均通过铁丝连接,本栽培方法:一、主蔓上架水平绑缚于连接挂钩的铁丝上,形成顺行龙干树形,二、新稍分两次绑缚于连接横梁端的铁丝和行间第二道小号支撑钢丝上,形成V+水平叶幕。

A V + horizontal canopy grape trellis suitable for northern arid area and its cultiv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合北方干旱区的V+水平叶幕连棚葡萄架及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葡萄种植
,特别涉及一种适合北方干旱区的V+水平叶幕连棚葡萄架及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葡萄栽培架式的选择对树势调控十分重要,适宜的葡萄架式有利于葡萄树体的调控、葡萄产量的形成、果实品质的提高和田间管理的省力减工。国外主要架式为棚架、篱架,多采用标准化架式,单立架,单干双臂或单臂栽培等规则树型,结果部位统一,叶幕与果实有明显的分界,便于喷药管理和机械化生产。修剪简单化、栽培规模化、管理专业化、生产规范化、品质一致化是国外葡萄生产先进国家的重要特点。长期以来北方干旱区葡萄栽培架式主要为倾斜小棚架和水平棚架,倾斜小棚架具有防风效果好、用材较少等特点,但架面低矮,不便于管理和机械化操作,且存在葡萄品质一致性差、病虫害发生严重等缺点,特别是‘新郁’等大粒红色品种采用传统小棚架栽培存在不同结果部位果实着色、成熟度不一致等问题,造成品质良莠不齐,优质商品果率偏低,成熟期延迟及耐贮运性能降低。水平棚架的高度一般在180.0厘米以上,葡萄生长季节随着负载量增加会导致架面下沉,同样存在果实光照条件不一致,葡萄品质不一、红色品种着色难及成熟不一致的问题。这两种架式栽培的葡萄新梢交叉、重叠生长,夏季需要多次摘心、修剪,种植者需要仰头工作,劳动效率低;春季上架、秋季下架需90°扭转葡萄主蔓,葡萄主蔓容易扭伤,且增加了劳动强度。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生产成本提高,果农经济效益下降严重。随着国内外葡萄栽培技术的发展,北方葡萄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下降,如何提高果实品质和机械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顺行水平龙干式+水平叶幕栽培架式(CN103120111A:一种适合北方葡萄水平连棚架栽培的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北方鲜食葡萄栽培,该种栽培架式促进果实早熟、部分品种果实品质有一定提升,修剪量、下架劳动强度均得于降低,利于机械化操作,生产成本得到一定控制。但该栽培架存在架面过高,主蔓设置在距离地面1.8米-2.0米的高度,上架劳动强度仍然较大,主蔓需在2.50m左右处才开始留结果枝组,主蔓培养时间长且难度大,葡萄园投产时间被延长,大量的无效主蔓增加了埋土量,导致开墩、埋墩成本增加;其次,该栽培架结果带果穗均在1.8-1.9米高度,新稍更是在2.0米高度,新稍绑缚、管理和果穗管理均需仰头进行,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最重要的是在北方干旱地区,葡萄生长季节炎热高温,空气湿度小,光照强烈,该栽培架由于结果带叶面积指数小、花序、果实所处高度较高,受到高温、干热风、光照过度等不良气候因素影响会导致坐果率下降、果粒质量减小、产量降低、红色葡萄品种着色过深、果实过早失水皱缩、萎蔫,挂果周期短等问题。难以生产出果色鲜红、果粒质量大,糖酸比适中的优质商品果,不能充分挖掘葡萄品种优良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北方干旱区的V+水平叶幕连棚葡萄架及栽培方法,该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主体强度高、牢固耐用,能够显著降低葡萄生产管理成本,显著提高葡萄品质及商品率,能够充分挖掘葡萄品种优良品质的优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合北方干旱区的V+水平叶幕连棚葡萄架,包括若干单行葡萄架,所述单行葡萄架由第一立柱、第二立柱、支撑钢筋、大号支撑钢丝、小号支撑钢丝和第一铁丝、第二铁丝组成,所述第一立柱的顶端铺设有支撑钢筋,支撑钢筋将每两个左右相邻的第一立柱连接起来,每个单行葡萄架前后相邻的支撑钢筋之间均固定连接有6条小号支撑钢丝,中心两个小号支撑钢丝的距离为1.0米,其余相邻小号支撑钢丝的距离为0.5米,6条所述小号支撑钢丝的底端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大号支撑钢丝,若干所述大号支撑钢丝均固定于若干第二立柱顶端,所述第二立柱沿行向均匀设置于第一立柱之间,所述第一立柱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梁,所述第二立柱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梁,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高度相同,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一侧的高2.5米处均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第一立柱的底部均穿插连接有第一水泥墩(12),第一横梁与相邻第二横梁的两端、以及相邻两个第二横梁的两端均通过第一铁丝固定连接,每两个前后相邻的挂钩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铁丝。所述第一横梁固定在第一立柱的高2.7米处,距地面高度为1.7米。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均为外径88.9毫米,壁厚4.0毫米,长3.0米的镀锌钢管,第一立柱的底部插进第一水泥墩,第一水泥墩埋入地下,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的底部均埋入地下1.0米,地上部分高度均为2.0米。优选的,每两个左右相邻的第一立柱之间的距离3.5米,每两个左右相邻的第二立柱之间的距离为3.5米,每两个前后相邻的第二立柱之间的距离为4.0米,第一立柱与相邻第二立柱之间的距离为4.0米。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柱距离地面1.8米处与内顶斜柱的顶端连接,且内顶斜柱与第一立柱的角度为45°,内顶斜柱的底部插入第二水泥墩,第二水泥墩埋入地下,所述内顶斜柱为外径60.3毫米,壁厚3.8毫米,长度3.0米的镀锌钢管。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泥墩规格为长0.4米、宽0.4米、高0.5米。优选的,所述第二水泥墩规格为长0.3米、宽0.3米、高0.3米。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梁由8号槽钢(高度80.0毫米、腿宽43.0毫米、腰厚度5.0毫米)制成,长度为0.6米,离地高度为170.0厘米。优选的,所述第二横梁由角钢制成,规格为长0.6米,边宽0.03米,厚度3.0毫米,离地高度为170.0厘米。优选的,所述小号支撑钢丝为12号镀锌钢丝,所述大号支撑钢丝为8号镀锌钢丝。优选的,所述第二铁丝为双股8号铁丝,所述第一铁丝为10号铁丝,每个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两端的第一铁丝距离为0.58米。优选的,所述挂钩设置在第一立柱或第二立柱靠定植沟一侧,离地高度为150.0厘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适合北方干旱区的V+水平叶幕连棚葡萄架的葡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葡萄架的安装,安装预定的要求填装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并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部分别安装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同时安装挂钩,在第一立柱底端浇筑第一水泥墩和安装内顶斜柱,并在内顶斜柱底端浇筑第二水泥墩,同时铺设支撑钢筋,设置连接的大号支撑钢丝、小号支撑钢丝和第一铁丝、第二铁丝;S2:顺行龙干树形的培养,葡萄苗定植株距为2.0米,定植行与第一立柱或第二立柱的距离为30.0厘米,葡萄苗选留一根主蔓进行培养,定植当年主蔓生长至第一立柱或第二立柱顶端即可顺行压倒绑缚在连接挂钩的第二铁丝上培养,主蔓以与地面夹角先小于20°、再小于50°的递增方式上架,主蔓与第二铁丝之间的夹角大于120°,主蔓上架处即可预留结果枝组,培养主蔓直至与下一植株主蔓相连接,可视结果枝量适当重叠,直至架面均匀布满结果枝组,完成顺行龙干树形培养;S3:V+水平叶幕的构建:春季抹芽定稍后,当新稍生长至50.0厘米即将新稍绑缚至连接第一横梁或第二横梁端部的第一铁丝上,新稍间距为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合北方干旱区的V+水平叶幕连棚葡萄架,包括若干单行葡萄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行葡萄架(14)由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11)、支撑钢筋(6)、大号支撑钢丝(7)、小号支撑钢丝(8)、第一铁丝(9)和第二铁丝(10)组成,每两个左右相邻的所述第一立柱(1)顶端通过支撑钢筋(6)固定连接,每个单行葡萄架(14)前后相邻的支撑钢筋(6)之间均固定连接有6条小号支撑钢丝(8),中心两个小号支撑钢丝(8)的距离为1.0米,其余相邻小号支撑钢丝(8)的距离为0.5米,6条所述小号支撑钢丝(8)的底端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大号支撑钢丝(7),若干所述大号支撑钢丝(7)均固定于若干第二立柱(11)顶端,所述第二立柱(11)沿行向均匀设置于第一立柱之间(1),所述第一立柱(1)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梁(3),所述第二立柱(11)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梁(4),第一横梁(3)与第二横梁(4)高度相同,所述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11)一侧的高2.5米处均固定连接有挂钩(2),所述第一立柱(1)的底部均穿插连接有第一水泥墩(12),第一横梁(3)与相邻第二横梁(4)的两端、以及相邻两个第二横梁(4)的两端均通过第一铁丝(9)固定连接,每两个前后相邻的挂钩(2)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铁丝(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北方干旱区的V+水平叶幕连棚葡萄架,包括若干单行葡萄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行葡萄架(14)由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11)、支撑钢筋(6)、大号支撑钢丝(7)、小号支撑钢丝(8)、第一铁丝(9)和第二铁丝(10)组成,每两个左右相邻的所述第一立柱(1)顶端通过支撑钢筋(6)固定连接,每个单行葡萄架(14)前后相邻的支撑钢筋(6)之间均固定连接有6条小号支撑钢丝(8),中心两个小号支撑钢丝(8)的距离为1.0米,其余相邻小号支撑钢丝(8)的距离为0.5米,6条所述小号支撑钢丝(8)的底端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大号支撑钢丝(7),若干所述大号支撑钢丝(7)均固定于若干第二立柱(11)顶端,所述第二立柱(11)沿行向均匀设置于第一立柱之间(1),所述第一立柱(1)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梁(3),所述第二立柱(11)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梁(4),第一横梁(3)与第二横梁(4)高度相同,所述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11)一侧的高2.5米处均固定连接有挂钩(2),所述第一立柱(1)的底部均穿插连接有第一水泥墩(12),第一横梁(3)与相邻第二横梁(4)的两端、以及相邻两个第二横梁(4)的两端均通过第一铁丝(9)固定连接,每两个前后相邻的挂钩(2)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铁丝(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北方干旱区的V+水平叶幕连棚葡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1)和所述第二立柱(11)均为外径88.9毫米,壁厚4.0毫米,长3.0米的镀锌钢管,第一立柱(1)的底部插进第一水泥墩(12),第一水泥墩(12)埋入地下,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11)底部均埋入地下1.0米,地上部分高度均为2.0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北方干旱区的V+水平叶幕连棚葡萄架,其特征在于:每两个左右相邻的第一立柱(1)之间的距离为3.5米,每两个左右相邻的第二立柱(11)之间的距离为3.5米,前后相邻的第二立柱(11)之间的距离为4.0米,第一立柱(1)与相邻第二立柱(11)之间的距离为4.0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北方干旱区的V+水平叶幕连棚葡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1)距离地面1.8米处与内顶斜柱(5)的顶端连接,且内顶斜柱(5)与第一立柱(1)的角度(α1)为45°,内顶斜柱(5)底部插入第二水泥墩(13),第二水泥墩(13)埋入地下,所述内顶斜柱(5)为外径60.3毫米,壁厚3.8毫米,长度3.0米的镀锌钢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北方干旱区的V+水平叶幕连棚葡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泥墩(12)规格为长0.4米、宽0.4米、高0.5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北方干旱区的V+水平叶幕连棚葡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军社白世践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