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猕猴桃栽培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10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猕猴桃栽培架。所述猕猴桃栽培架,包括:固定杆;保护架,所述保护架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的顶部;栽培支架,所述栽培支架的内壁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的表面,所述栽培支架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杆;护果组件,所述护果组件的内壁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的表面,所述护果组件位于所述栽培支架的下方;两个固定组件,两个所述固定组件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的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猕猴桃栽培架能够通过固定杆、带槽块、定杆、转杆、定齿轮、主挡片、辅助齿轮、固定片、驱动齿轮、副挡片和护板的配合使用,使栽培架周围的成熟的猕猴桃果实不会直接掉落在地上摔坏。

A kiwifruit cultivation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猕猴桃栽培架
本技术涉及植物栽培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猕猴桃栽培架。
技术介绍
猕猴桃为攀缘性藤本果树,枝蔓细长柔软,如让其自然生长,将发生攀缘和严重的相互缠绕现象,影响其正常生长和结果,而猕猴桃栽培架不仅能够使猕猴桃在生长时能够达到充分的光照,还能一定程度上保护藤蔓的生长。由于猕猴桃属于藤本植物,栽培架会将猕猴桃的藤蔓和果实架在离地一定高度的空中,若藤蔓上的果实成熟,果实只要受到很小的外界干扰就会掉落在地上,导致可销售的果实数量大大减少。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猕猴桃栽培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猕猴桃栽培架,解决了猕猴桃栽培架将果实架在高空无法保护果实不掉落摔坏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猕猴桃栽培架,包括:固定杆;保护架,所述保护架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的顶部;栽培支架,所述栽培支架的内壁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的表面,所述栽培支架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杆;护果组件,所述护果组件的内壁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的表面,所述护果组件位于所述栽培支架的下方;两个固定组件,两个所述固定组件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的表面,两个所述固定组件均位于所述护果组件的下方;踩板,所述踩板的内壁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的表面;两个破土块,两个所述破土块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的表面,两个所述破土块均位于所述踩板的下方。优选的,所述护果组件包括带槽块,所述带槽块的内壁与所述固定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带槽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定杆,所述带槽块顶部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滑动连接有转杆。优选的,所述定杆右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定齿轮,所述定齿轮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主挡片,所述主挡片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辅助齿轮,所述辅助齿轮的正面转动连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背面的右侧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副挡片,所述副挡片的右侧与所述转杆的左侧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主挡片和副挡片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护板。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个连杆,两个所述连杆相对的一侧与所述固定杆表面的两侧固定连接。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杆相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副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副破土块,两个所述副破土块位于两个所述副支撑板的下方。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猕猴桃栽培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猕猴桃栽培架,该猕猴桃栽培架能够通过固定杆、保护架和栽培支架的配合使用,使该猕猴桃栽培架能够在猕猴桃藤蔓生长到栽培支架顶部时,很好地保护猕猴桃藤蔓以及果实不会被一些鸟类伤害,该猕猴桃栽培架能够通过固定杆、栽培支架和加强杆的配合使用,使该猕猴桃栽培架能够承担更大重量的猕猴桃藤蔓以及果实,该猕猴桃栽培架能够通过固定杆、带槽块、定杆、转杆、定齿轮、主挡片、辅助齿轮、固定片、驱动齿轮、副挡片和护板的配合使用,使该猕猴桃栽培架周围的成熟的猕猴桃果实不会直接掉落在地上摔坏,该猕猴桃栽培架能够通过固定杆、连杆、支撑杆、副支撑板、副破土块、踩块和破土块的配合使用,使猕猴桃栽培架更加牢固的固定在地面,保证了整个栽培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猕猴桃栽培架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猕猴桃栽培架侧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护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护果组件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保护架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固定杆,2、保护架,3、栽培支架,4、加强杆,5、护果组件,51、带槽块,52、定杆,53、转杆,54、定齿轮,55、主挡片,56、辅助齿轮,57、固定片,58、驱动齿轮,59、副挡片,510、护板,6、固定组件,61、连杆,62、支撑杆,63、副支撑板,64、副破土块,7、踩板,8、破土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猕猴桃栽培架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猕猴桃栽培架侧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护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护果组件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保护架俯视的结构示意图。猕猴桃栽培架包括:固定杆1;保护架2,保护架2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固定杆1的顶部;栽培支架3,栽培支架3的内壁固定连接于固定杆1的表面,栽培支架3栽培支架3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杆4,加强杆4的数量为多个;护果组件5,护果组件5的内壁固定连接于固定杆1的表面,护果组件位于栽培支架3的下方;两个固定组件6,两个固定组件6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于固定杆1的表面,两个固定组件6均位于护果组件5的下方;踩板7,踩板7的内壁固定连接于固定杆1的表面,踩板7的内部开设有与固定杆1相适配的安装孔;两个破土块8,两个破土块8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于固定杆1的表面,两个破土块8均位于踩板7的下方。护果组件5包括带槽块51,带槽块51的内壁与固定杆1的表面固定连接,带槽块5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带槽块5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定杆52,带槽块51顶部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滑动连接有转杆53,转杆53的数量为两个。定杆52右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定齿轮54,定齿轮5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齿轮54啮合,定齿轮5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主挡片55,主挡片55的数量为两个,主挡片5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辅助齿轮56,辅助齿轮56的数量为两个,辅助齿轮56的正面转动连接有固定片57,固定片57的数量为两个,固定片57背面的右侧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58,驱动齿轮58的数量为两个,辅助齿轮56和驱动齿轮58啮合,驱动齿轮5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副挡片59,副挡片59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副挡片59的右侧与所述转杆53的左侧转动连接。主挡片55和副挡片59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护板510,护板510的数量为四个。两个固定组件6包括两个连杆61,两个连杆61相对的一侧与固定杆1表面的两侧固定连接。两个连杆61相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2,两个支撑杆6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副支撑板63,两个支撑杆6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副破土块64,两个副破土块64位于两个副支撑板63的下方,副支撑板63与踩板7的离地高度相同。本技术提供的猕猴桃栽培架的工作原理如下:该猕猴桃栽培架需要多个同样的栽培架配合使用,在使用前需要将每个猕猴桃栽培架的固定杆1和固定组件6插入地下,通过固定杆1和支撑杆62底部的尖型设计和破土块8与副破土块64将土层拨开,向下踩动踩板7,使踩板7和副支撑板63的底部与地面接触,将两个转杆53沿带槽块51顶部凹槽的内壁转动,转杆53的转动带动副挡片59的左侧升起,驱动齿轮58和辅助齿轮56转动,固定片57向左上方运动,主挡片55随着定齿轮54的转动右侧升起,使护果组件5折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猕猴桃栽培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杆(1);/n保护架(2),所述保护架(2)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1)的顶部;/n栽培支架(3),所述栽培支架(3)的内壁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1)的表面,所述栽培支架(3)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杆(4);/n护果组件(5),所述护果组件(5)的内壁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1)的表面,所述护果组件(5)位于所述栽培支架(3)的下方;/n两个固定组件(6),两个所述固定组件(6)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1)的表面,两个所述固定组件(6)均位于所述护果组件(5)的下方;/n踩板(7),所述踩板(7)的内壁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1)的表面;/n两个破土块(8),两个所述破土块(8)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1)的表面,两个所述破土块(8)均位于所述踩板(7)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猕猴桃栽培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杆(1);
保护架(2),所述保护架(2)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1)的顶部;
栽培支架(3),所述栽培支架(3)的内壁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1)的表面,所述栽培支架(3)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杆(4);
护果组件(5),所述护果组件(5)的内壁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1)的表面,所述护果组件(5)位于所述栽培支架(3)的下方;
两个固定组件(6),两个所述固定组件(6)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1)的表面,两个所述固定组件(6)均位于所述护果组件(5)的下方;
踩板(7),所述踩板(7)的内壁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1)的表面;
两个破土块(8),两个所述破土块(8)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1)的表面,两个所述破土块(8)均位于所述踩板(7)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猕猴桃栽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果组件(5)包括带槽块(51),所述带槽块(51)的内壁与所述固定杆(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带槽块(5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定杆(52),所述带槽块(51)顶部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滑动连接有转杆(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永成
申请(专利权)人:叶集区鑫隆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