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木片/竹片折叠的餐盒,是采用一薄木片/竹片的单片体结构折叠而成,在单片体结构上设有作为盒底的第一区、由第一区一体延伸的第二区和第三区、由第二区的短边的中上部向前/后一体延伸的第四区、由第二区的短边的下部向前/后一体延伸的第五区,且在单片体内分别设有第一折痕、第二折痕、第三折痕、第四折痕、第五折痕、第六折痕、第七折痕和第八折痕,通过折痕的折叠以及相叠合处的粘接相固定,构成了一可连续套合叠置呈上宽下窄的,且在各个相邻折边具有较为圆弧的弯折呈现,使整体外观于人有圆滑曲线之视觉美感的薄木片/竹片折叠的餐盒,具有防止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的功效以及可相互套合缩小体积的功效。(*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木片/竹片折叠的餐盒
本技术涉及一种餐盒,特别是涉及一种由薄木片/竹片折叠而成的餐盒。
技术介绍
餐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生活用品,特别是较多地使用在快餐业。现有技术的许多快餐盒大多是采用塑料材料注塑成型或吸塑成型制作而成,由于采用塑料材料不利于环保,因此人们想到了采用木片、纸片或竹片来制成餐盒,一种薄木片餐盒结构改良,其包含有:一纸制盒体,用以承装食品;一透明胶膜,是贴合于该盒体用以承装该食品之一表面上,该胶膜面对该盒体表面之一侧面具有预制图样,且该图样透过该胶膜而显露于外,并且不与食品接触。其中,该透明胶膜是选自PE、PP、PET等塑胶材料或可生物分解之淀粉材料其中之一制成的。另一种薄木片餐盒之底盒改良结构,其至少包括:一木片,具有预压折痕使其两旁可以往上或向内折平;一粘著层,是一无毒性之粘着材料层;一纤维层,是利用该粘着层粘着于该木片的表面;及一对纸片,是连接并封合该木片的两端,而使该木片与展开时可形成一装盛食品的空间,并使成为一薄木片餐盒的底盒。以上两种技术方案所制成的薄木片餐盒,继续承袭了以往根深地固不变的样式,除外观方方正正给人有于严谨、呆板、滞凝的观感外,成型盒体无法作相互套合缩小体积的功效,据此,有过于占用空间的最大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易于分解的,具有-->防止造成环境二次污染功效的,可连续套合叠置呈上宽下窄的,且在各个相邻折边具有较为圆弧的弯折呈现,使整体外观于人有圆滑曲线之视觉美感的薄木片/竹片折叠的餐盒。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木片/竹片折叠的餐盒,它包括:一盒底,由薄木片/竹片的第一区构成,第一区为长方形;二个长盒壁,二长盒壁对称地接在盒底的二长边上,长盒壁由薄木片/竹片的第一区的长边向上一体延伸的第二区构成;所述第一区与第二区之间为无折痕过渡;二个短盒壁,短盒壁对称地接在盒底的二短边上,所述短盒壁由一个从薄木片/竹片的第一区的短边向上一体延伸的第三区和二个分别由第二区的短边的中上部向前/后一体延伸的第四区相贴合构成;所述第三区、第四区的贴合面之间由粘结剂粘接相固定;二个第一过渡盒壁,设在短盒壁与盒底之间;在第三区与第一区的相接处设有第一折痕;在第三区中的靠近第一折痕处设有与其相平行的第二折痕;所述第一过渡盒壁由第一折痕与第二折痕之间的第三区构成;四个第二过渡盒壁,设在短盒壁与长盒壁的中、上部之间;第四区与第二区的相接处设有第三折痕,在第四区中由第三折痕的底端向上斜设有第四折痕,在第四区中的靠近第四折痕处设有与第四折痕相平行的第五折痕;所述第二过渡盒壁由第三折痕与第五折痕之间的第四区构成;四个第三过渡盒壁,设在短盒壁与长盒壁的下部之间;所述的第三过渡盒壁为第二区的短边的下部向前/后一体延伸的第五区;所述第五区内设有斜向相交的第七折痕和第八折痕,由第六折痕、第七折痕和第八折痕围成的区域构-->成第三过渡盒壁,第七折痕之外的第五区与第一过渡盒壁贴合相固定,第八折痕之外的第五区与第二过渡盒壁贴合相固定。制作时,本技术是采用一片的薄木片或竹片来制作成餐盒,该薄木片或竹片被裁切成一定的形状,该形状的薄木片或竹片的单片体被划分成五个区,第一区为长方形用来构成盒底,当然,也可以为正方形;第二区构成二长盒壁,第二区是由第一区的两长边向上一体延伸构成,在第一区与第二区之间不设折痕,这样就可保证长盒壁与盒底之间圆弧过渡;第三区是由第一区的短边向上一体延伸构成,在第三区与第一区的相接处设有第一折痕,在第三区中的靠近第一折痕处设有与其相平行的第二折痕,第一折痕与第二折痕之间的第三区构成第一过渡盒壁,这样做就可以使短盒壁与盒底之间通过第一过渡盒壁实现圆弧过渡,第二折痕之外的第三区则作为短盒壁的一部分;第四区由第二区的短边的中上部向前/后一体延伸构成,第四区与第二区的相接处设有第三折痕,在第四区中由第三折痕的底端向上斜设有第四折痕,在第四区中的靠近第四折痕处设有与第四折痕相平行的第五折痕,由第三折痕与第五折痕之间的第四区构成第二过渡盒壁,第五折痕之外的第四区则作为短盒壁的一部分;这样,短盒壁就由三层的薄木片或竹片来制成,三层中相贴合的面通过粘结剂粘接相固定;第五区由第二区的短边的下部向前/后一体延伸构成,第五区与第二区相接处设有第六折痕,在第五区内设有斜向相交的第七折痕和第八折痕,由第六折痕、第七折痕和第八折痕围成的区域构成第三过渡盒壁,第七折痕之外的第五区与第一过渡盒壁贴合相固定,第八折痕之外的第五区与第二过渡盒壁贴合相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一薄木片/竹片的单片体结构,在单片体结构上设有长方形的第一区、由第一区的两长边向上一体延伸的第二区、由第一区的短边向上一体延伸的第三区、由第二区的短边的中上部向前/后一体-->延伸的第四区、由第二区的短边的下部向前/后一体延伸的第五区,且在第三区与第一区的相接处设有第一折痕,在第三区中设有第二折痕,在第四区与第二区的相接处设有第三折痕,在第四区中设有第四折痕、第五折痕,在第五区与第二区相接处设有第六折痕,在第五区中第七折痕和第八折痕,通过折痕的折叠以及相叠合处的粘接相固定,构成了一可连续套合叠置呈上宽下窄的,且在各个相邻折边具有较为圆弧的弯折呈现,使整体外观于人有圆滑曲线之视觉美感的薄木片/竹片折叠的餐盒,具有防止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的功效以及可相互套合缩小体积的功效。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薄木片/竹片折叠的餐盒不局限于实施例。图1是本技术的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薄木片/竹片的单片体的展开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6是另一实施例本技术的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薄木片/竹片折叠的餐盒,它包括:一盒底10,由薄木片/竹片的第一区11构成,第一区11为长方形;二个长盒壁20,二长盒壁20对称地接在盒底10的二长边上,长盒壁20由薄木片/竹片的第一区11的长边向上一体延伸的第二区12构成;所述第一区11与第二区12之间为无折痕过渡;-->二个短盒壁30,短盒壁30对称地接在盒底10的二短边上,所述短盒壁30由一个从薄木片/竹片的第一区11的短边向上一体延伸的第三区13和二个分别由第二区13的短边的中上部向前/后一体延伸的第四区14相贴合构成;所述第三区13、第四区14的贴合面之间由粘结剂粘接相固定;二个第一过渡盒壁40,设在短盒壁30与盒底10之间;在第三区13与第一区11的相接处设有第一折痕21;在第三区13中的靠近第一折痕21处设有与其相平行的第二折痕22;所述第一过渡盒壁40由第一折痕21与第二折痕22之间的第三区30构成;四个第二过渡盒壁50,设在短盒壁30与长盒壁20的中、上部之间;第四区14与第二区12的相接处设有第三折痕23,在第四区14中由第三折痕23的底端向上斜设有第四折痕24,在第四区14中的靠近第四折痕24处设有与第四折痕24相平行的第五折痕25;所述第二过渡盒壁50由第三折痕23与第五折痕25之间的第四区14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木片/竹片折叠的餐盒,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盒底,由薄木片/竹片的第一区构成,第一区为长方形;二个长盒壁,二长盒壁对称地接在盒底的二长边上,长盒壁由薄木片/竹片的第一区的长边向上一体延伸的第二区构成;所述第一区与第二区之间为无折痕过渡;二个短盒壁,短盒壁对称地接在盒底的二短边上,所述短盒壁由一个从薄木片/竹片的第一区的短边向上一体延伸的第三区和二个分别由第二区的短边的中上部向前/后一体延伸的第四区相贴合构成;所述第三区、第四区的贴合面之间由粘结剂粘接相固定;二个第一过渡盒壁,设在短盒壁与盒底之间;在第三区与第一区的相接处设有第一折痕;在第三区中的靠近第一折痕处设有与其相平行的第二折痕;所述第一过渡盒壁由第一折痕与第二折痕之间的第三区构成;四个第二过渡盒壁,设在短盒壁与长盒壁的中、上部之间;第四区与第二区的相接处设有第三折痕,在第四区中由第三折痕的底端向上斜设有第四折痕,在第四区中的靠近第四折痕处设有与第四折痕相平行的第五折痕;所述第二过渡盒壁由第三折痕与第五折痕之间的第四区构成;四个第三过渡盒壁,设在短盒壁与长盒壁的下部之间;所述的第三过渡盒壁为第二区的短边的下部向前/后一体延伸的第五区;所述第五区内设有斜向相交的第七折痕和第八折痕,由第六折痕、第七折痕和第八折痕围成的区域构成第三过渡盒壁,第七折痕之外的第五区与第一过渡盒壁贴合相固定,第八折痕之外的第五区与第二过渡盒壁贴合相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木片/竹片折叠的餐盒,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盒底,由薄木片/竹片的第一区构成,第一区为长方形;二个长盒壁,二长盒壁对称地接在盒底的二长边上,长盒壁由薄木片/竹片的第一区的长边向上一体延伸的第二区构成;所述第一区与第二区之间为无折痕过渡;二个短盒壁,短盒壁对称地接在盒底的二短边上,所述短盒壁由一个从薄木片/竹片的第一区的短边向上一体延伸的第三区和二个分别由第二区的短边的中上部向前/后一体延伸的第四区相贴合构成;所述第三区、第四区的贴合面之间由粘结剂粘接相固定;二个第一过渡盒壁,设在短盒壁与盒底之间;在第三区与第一区的相接处设有第一折痕;在第三区中的靠近第一折痕处设有与其相平行的第二折痕;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岳,
申请(专利权)人:张振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