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化直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247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化直流接触器,它包括接线柱、陶瓷灭弧罩、上壳体和下壳体,壳体中安装有永磁体支架、接触桥、弹簧座、推杆、密封套、导磁环、触头支架、触头弹簧、导向件、导磁板、动铁、线圈和U型磁轭,推杆的外壁上套装有反力弹簧,上壳体的下部插入下壳体的上部,上壳体与下壳体的扣合处紧密配合,下壳体的上部设有引线固定支架,引线固定支架的内壁上开设有“Z”字形引线固定槽,上壳体相应的位置设置有扣合在引线固定支架顶部的引线固定盖板,线圈的外引线穿过引线固定槽伸出下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优化触头系统和电磁系统结构,提高了导热性能,降低了产品温升,减小了产品体积,降低了产品重量,便于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型化直流接触器
本技术涉及高压电气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小型化直流接触器,本直流接触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
技术介绍
直流接触器是指用在直流回路中的一种接触器,主要用来控制直流电路(主电路、控制电路和励磁电路等)。直流接触器的铁芯与交流接触器不同,它没有涡流的存在,因此一般用软钢或工业纯铁制成圆形。由于直流接触器的吸引线圈通以直流,所以没有冲击的启动电流,也不会产生铁芯猛烈撞击现象,因而它的寿命长,适用于频繁启停的场合。在常用的直流接触器中,线圈接线端子位置靠近上壳体一侧,外引线与接线端子焊接后从壳体缺口处直接引出,不再进行其他方式固定,线圈引线焊接位置容易出现组装及转运过程拉断现象,会造成产品的质量问题。现有的直流接触器中,静铁与导磁板铆接构成磁轭,电磁线圈与线路板焊接,造成产品的体积比较大,重量比较重,造成用户端安装使用不便等问题,近年来,由于使用环境机体结构不断向小型化、轻便化方向发展,且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现有的直流接触器已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化直流接触器,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化直流接触器,它包括接线柱(1)、陶瓷灭弧罩(2)、上壳体(10)和下壳体(9),上壳体(10)和下壳体(9)扣合在一起形成壳体,壳体中安装有永磁体支架(3)、接触桥(4)、弹簧座(5)、推杆(6)、密封套(7)、导磁环(8)、触头支架(11)、触头弹簧(12)、导向件(13)、导磁板(14)、动铁(16)、线圈(17)和U型磁轭(18),推杆(6)的外壁上套装有反力弹簧(1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0)的下部插入下壳体(9)的上部,上壳体(10)与下壳体(9)的扣合处紧密配合,上壳体(10)的外壁下部设有一圈突起,下壳体(9)的顶端与突起的下表面相抵触;下壳体(9)的上部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化直流接触器,它包括接线柱(1)、陶瓷灭弧罩(2)、上壳体(10)和下壳体(9),上壳体(10)和下壳体(9)扣合在一起形成壳体,壳体中安装有永磁体支架(3)、接触桥(4)、弹簧座(5)、推杆(6)、密封套(7)、导磁环(8)、触头支架(11)、触头弹簧(12)、导向件(13)、导磁板(14)、动铁(16)、线圈(17)和U型磁轭(18),推杆(6)的外壁上套装有反力弹簧(1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0)的下部插入下壳体(9)的上部,上壳体(10)与下壳体(9)的扣合处紧密配合,上壳体(10)的外壁下部设有一圈突起,下壳体(9)的顶端与突起的下表面相抵触;下壳体(9)的上部设有引线固定支架(23),引线固定支架(23)的内壁上开设有“Z”字形引线固定槽,上壳体(10)相应的位置设置有扣合在引线固定支架(23)顶部的引线固定盖板(24),线圈(17)的外引线(21)穿过引线固定槽伸出下壳体(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化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17)底部靠近下壳体(9)底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小良汪彤赵振刚孙静张金童寇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天水二一三新能源电器有限公司天水二一三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