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自动装动簧的继电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12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自动装动簧的继电器结构,包括线圈架,所述线圈架一侧设有轭铁,所述轭铁一侧的线圈架上设有动簧,所述线圈架内部固定安装有铁芯,所述线圈架的外侧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下静簧,所述轭铁远离线圈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衔铁,所述衔铁顶端远离轭铁的一侧设置有上静簧,所述上静簧顶端的中间处安装有上静触点,所述上静触点的底端穿过上静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调整动簧形状,把动簧组件折弯,并对动簧躯干进行一定程度倾斜,动触点横向完全装入时,依靠上下静的限制,放开动簧组件的同时使动簧孔与轭铁凸苞进行配合,完成装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配结构更加简化,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效率,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自动装动簧的继电器结构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具体为一种便于自动装动簧的继电器结构。
技术介绍
HRS4继电器广泛使用在家电系列、智能家居系列、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汽车系列等,客户群体对产品一致性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有比较高的要求,为了提供产品一致性及稳定性,对产品的整改自动化装配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产品中动簧的正确装配对继电器生产厂家来讲是一比较繁琐问题。传统结构装动簧的过程中需要折弯动簧,然后将动簧插入线圈架中,此过程动簧角度变形量大,影响产品电气参数,返修率较高;引出使用人工装配压簧,比较繁琐,效率低,成本高,且在装配过程中由于人工参与,导致动簧角度变化较大,产品的一次合格率较低,又增加了人工返修成本;骨架装动簧孔公差较大,有胶水漏胶的现象,且脚位中心距偏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自动装动簧的继电器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结构装动簧的过程中需要折弯动簧,然后将动簧插入线圈架中,此过程动簧角度变形量大,影响产品电气参数,返修率较高;引出使用人工装配压簧,比较繁琐,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自动装动簧的继电器结构,包括线圈架(12),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架(12)一侧设有轭铁(3),所述轭铁(3)一侧的线圈架(12)上设有动簧(1),所述线圈架(12)内部固定安装有铁芯(5),所述线圈架(12)的外侧设置有线圈(11),所述线圈(1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下静簧(6),所述轭铁(3)远离线圈架(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衔铁(4),所述衔铁(4)顶端远离轭铁(3)的一侧设置有上静簧(7),所述上静簧(7)顶端的中间处安装有上静触点(8),所述上静触点(8)的底端穿过上静簧(7),所述上静触点(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动触点(9),所述动触点(9)底端的线圈(11)顶端安装有下静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自动装动簧的继电器结构,包括线圈架(12),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架(12)一侧设有轭铁(3),所述轭铁(3)一侧的线圈架(12)上设有动簧(1),所述线圈架(12)内部固定安装有铁芯(5),所述线圈架(12)的外侧设置有线圈(11),所述线圈(1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下静簧(6),所述轭铁(3)远离线圈架(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衔铁(4),所述衔铁(4)顶端远离轭铁(3)的一侧设置有上静簧(7),所述上静簧(7)顶端的中间处安装有上静触点(8),所述上静触点(8)的底端穿过上静簧(7),所述上静触点(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动触点(9),所述动触点(9)底端的线圈(11)顶端安装有下静触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忻武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鄞州汇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