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深海沉船抽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4748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加热深海沉船抽油装置,装置包括水上作业部分和水下作业部分,水上作业部分主要包括电力供应装置和储油舱;所述水下作业部分主要包括沉船油舱和网状电加热器;其中:所述保温‑电缆复合管道内部设置有送油管,二者通过分离器分离,且所述保温‑电缆复合管道与电力供应装置连接,所述送油管通过出油管连接所述储油舱;所述送油管的另一端通过进油管与沉船油舱相连,所述网状电加热器接在所述进油管的进油口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输油管道连通大气,进水管连通海水,两者共同作用在沉船油舱内形成深海‑大气压强差,以此作为动力将融化的液态油类泵出,短时间内完成快速抽油,利用自然动力实现深海中沉船抽油与快速转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加热深海沉船抽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沉船载油回收
,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电加热深海沉船抽油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全球海运业高速发展,海上运输日益繁忙,海上活动数量、密度不断加大。目前,全国沿海港口年吞吐量已达到78亿吨,全国船舶进出港流量已达到900万艘次。30万吨级以上超大型油轮逐渐成为运输主力,运输LNG(液化天然气)、LPG(液化石油气)等危险品的大型船舶数量也大幅增加。由于气候变化异常,极端自然灾害频发,再加上人为因素,导致发生重特大海上事故和重大溢油污染风险的概率大大增加。一旦发生沉船事故造成船体油舱破损势必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由于海底水温较低,沉船内燃油通常呈固态,难以被输油泵直接抽出,目前通常使用蒸汽加热的方法:在抽油时,蒸汽锅炉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管道被送入沉船油舱中,沉船油舱中的燃油被蒸汽加热而溶解为液态,输油泵将液态燃油抽出后通过输油管道送入到储油舱中。这种抽油装置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抽油时,输油管道直接与海水接触,输油管道在输油过程中会因为与海水的热交换不断散失热量,燃油的温度会逐步降低,为了避免燃油的温度降低至凝固而无法抽取,蒸汽锅炉需要将沉船油舱中的油加热至较高温度;二是大型油轮运送货物经常在深海区域航行,一旦在深海区域发生沉船事故蒸汽加热方法就不适用。所以深海抽油设备较浅海抽油有更高的要求,如果找到一种适用于深海抽油的设备,那么对于浅海抽油也同样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提出现有蒸汽加热抽油装置效率低且与深海工况不适配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电加热深海沉船抽油装置。本技术主要利用深海-大气压强差作为抽油动力,应用电加热固态燃油的方法,从而实现深海中沉船抽油与快速转载的功能。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电加热深海沉船抽油装置,包括:水上作业部分和水下作业部分,二者通过保温-电缆复合管道连接;所述水上作业部分主要包括电力供应装置和储油舱;所述水下作业部分主要包括沉船油舱和网状电加热器;其中:所述保温-电缆复合管道内部设置有送油管,二者通过分离器分离,且所述保温-电缆复合管道与电力供应装置连接,所述送油管通过出油管连接所述储油舱;所述送油管的另一端通过进油管与沉船油舱相连,所述网状电加热器接在所述进油管的进油口下方。进一步地,所述沉船油舱上还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开关阀,所述进水管能够将海水引入沉船油舱底部。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电缆复合管道内部还设置有电缆,所述电缆紧贴缠绕在所述送油管外壁并紧贴所述保温-电缆复合管道内壁;所述电缆为所述网状电加热器供能。进一步地,所述出油管上设置有减压阀。进一步地,所述送油管与所述进油管通过连接阀连接,且连接阀的两侧均设置有开关阀。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以及所述进油管均通过固定装置实现与所述沉船油舱的连接,所述固定装置为法兰连接装置。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以及所述进油管连接于所述沉船油舱的两侧贴近舱壁位置。较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利用自然动力即深海-大气压强差作为抽油动力,解决深海中传统抽油泵效率低或者无法工作的难题,实现深海抽油快速转载的功能。本技术采用电力加热装置加热燃油,替代传统蒸汽加热燃油的方式,热利用率高,减少能量耗散。本技术采用装置一体化衔接模式,可以通过水下机器人辅助作业,降低深海作业难度。综上,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利用深海、大气形成的深海-大气压强差,提供泵油动力,有效利用自然动力;同时利用电力装置加热燃油,进一步减少了装置的能耗。基于上述理由本技术可在深/浅海沉船载油回收领域广泛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电加热深海沉船抽油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加热深海沉船抽油装置工作示意图。图中:1、出油管;2、减压阀;3、分离器;4、保温-电缆复合管道;5、送油管;6、连接阀;7、开关阀;8、进水管;9、网状电加热器;10、固定装置;11、进油管。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清楚,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己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向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加热深海沉船抽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上作业部分和水下作业部分,二者通过保温-电缆复合管道(4)连接;所述水上作业部分主要包括电力供应装置和储油舱;所述水下作业部分主要包括沉船油舱和网状电加热器(9);其中:/n所述保温-电缆复合管道(4)内部设置有送油管(5),二者通过分离器(3)分离,而后所述保温-电缆复合管道(4)与电力供应装置连接,所述送油管(5)通过出油管(1)连接所述储油舱;/n所述送油管(5)的另一端通过进油管(11)与沉船油舱相连,所述网状电加热器(9)接在所述进油管(11)的进油口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加热深海沉船抽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上作业部分和水下作业部分,二者通过保温-电缆复合管道(4)连接;所述水上作业部分主要包括电力供应装置和储油舱;所述水下作业部分主要包括沉船油舱和网状电加热器(9);其中:
所述保温-电缆复合管道(4)内部设置有送油管(5),二者通过分离器(3)分离,而后所述保温-电缆复合管道(4)与电力供应装置连接,所述送油管(5)通过出油管(1)连接所述储油舱;
所述送油管(5)的另一端通过进油管(11)与沉船油舱相连,所述网状电加热器(9)接在所述进油管(11)的进油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深海沉船抽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船油舱上还设置有进水管(8),所述进水管(8)上设置有开关阀(7),所述进水管(8)能够将海水引入沉船油舱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深海沉船抽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华张婷林珊颖孔磊韩凤翚岳英杰李学剑杨李哲李根叶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