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的屏体安装装置以及屏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473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装装置,涉及屏体壁挂安装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挂钩(30)和设于所述第一挂钩下方的第二挂钩(40),所述第一挂钩(30)下端设有第一拼接块(31),所述第二挂钩(40)上端设有第二拼接块(41),通过将所述第一拼接块(31)与第二拼接块(41)固接,将所述第二挂钩(40)连接在所述第一挂钩(30)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安装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便捷,减小安装出错率,屏体的附着结构强度高,使用安全性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的屏体安装装置以及屏体
本技术涉及屏体壁挂安装
,具体涉及一种超薄的屏体安装装置以及屏体。
技术介绍
壁挂是一种电子屏幕的安装方式,现有的安装装置中,主要由钢架结构和吊装结构。然而,前者的结构笨重,难以调整,焊接牢固度无法检测,需破坏客户装饰难以修复,施工难度大,安装空间需求大;后者需破坏客户墙体的装饰,难以修复,埋板固定施工难度大,露出的吊筋影响整体效果。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安装装置,使得屏体的安装便捷、安装强度稳固的安装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安装便捷、稳固的超薄的屏体安装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安装装置,包括第一挂钩和设于所述第一挂钩下方的第二挂钩,所述第一挂钩下端设有第一拼接块,所述第二挂钩上端设有第二拼接块,通过将所述第一拼接块与第二拼接块固接,将所述第二挂钩连接在所述第一挂钩的下方。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第一挂钩设有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安装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以将所述第一挂钩固定于安装位置处。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第一通孔为上下延伸的腰型孔。有益地或示例性地,还包括:垫片,所述第一固定杆依次穿过所述垫片、第一通孔以将所述第一挂钩固定于安装位置处;所述第一固定杆一端的端部的外围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所述垫片置于所述端部和所述第一通孔之间,或,还包括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一固定杆一端的端部螺纹配合,所述垫片置于所述端部和所述第一通孔之间。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固定杆一端的端部的外围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所述端部抵压所述第一通孔以将所述第一挂钩固定于安装位置处。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第一挂钩的一侧设有凸起,所述凸起设有上下贯穿的竖向调节孔,所述竖向调节孔内设有竖向调节杆,所述竖向调节杆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固定杆处,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杆。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第二挂钩设有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安装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以将所述第二挂钩与安装部件连接。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第一挂钩下端向一侧弯曲形成所述第一拼接块,所述第二挂钩上端向一侧弯曲形成所述第二拼接块。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第二挂钩还包括第一挂钩连孔和第二挂钩连孔,所述第一挂钩连孔和第二挂钩连孔位置相对,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拼接块、第二拼接块,位置相对的所述第一挂钩连孔和第二挂钩连孔内设有挂钩固定杆。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第一挂钩连孔为腰型孔。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第二挂钩连孔为腰型孔。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屏体,包括: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安装装置。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超薄的屏体,采用一个或多个第一方面提供的屏体安装装置安装在壁面上。本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安装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便捷,减小安装出错率,屏体的附着结构强度高,使用安全性良好。2、本技术的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隐藏在屏体后,隐藏式设计,使得屏体的整体效果更佳。3、本技术中设置腰型孔,能够调整屏体在多个方向上的位置,可调节性良好。4、本技术的安装装置厚度要求不高,对安装所需空间要求不高,为用户留有足够的观看空间。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安装装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第一挂钩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第二挂钩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10-屏体;20-壁面;30-第一挂钩;40-第二挂钩;31-第一拼接块;32-第一通孔;33-第一固定杆;34-垫片;35-凸起;36-竖向调节孔;37-竖向调节杆;41-第二拼接块;42-第二通孔;43-第二固定杆;51-第一挂钩连孔;52-第二挂钩连孔;53-挂钩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安装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第一挂钩30和设于第一挂钩下方的第二挂钩40,第一挂钩30下端设有第一拼接块31,第二挂钩40上端设有第二拼接块41,通过将第一拼接块31与第二拼接块41固接,将第二挂钩40连接在第一挂钩30的下方。在用于将屏体10安装在壁面20上时,先将第一挂钩30安装在壁面20上,将第二挂钩40安装在屏体10上,而后连接第一挂钩30和第二挂钩40。本实施方式的安装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便捷,减小安装出错率,屏体10的附着结构强度高,使用安全性良好。本技术的第一挂钩30和第二挂钩40隐藏在屏体10后,隐藏式设计,使得屏体10的整体效果更佳。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挂钩30设有贯穿的第一通孔32;安装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杆33,第一固定杆33穿过第一通孔32以将第一挂钩30固定于安装位置处。在将第一挂钩30安装在壁面20上时,先在壁面20上开设螺纹孔,在孔内注入适量的植筋胶,静置,直至植筋胶凝固,将第一固定杆33穿过第一通孔31后,螺旋接入壁面上的孔内,使第一固定杆33固设在第一通孔31内,完成第一挂钩30的安装。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静置12小时,凝固效果能够保证。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通孔32为上下延伸的腰型孔。本实施方式中,腰型孔的设计,使得在解除固定作用后,第一固定杆33能够在第一通孔32上下移动,进而调整安装装置整体的上下位置;此外,还可以通过旋转第一固定杆33,调节第一固定杆33的插入深度,进而调节安装装置整体的前后位置。本实施方式中,腰型孔的第一通孔31使得安装装置能够调节其竖向位置,可调节性良好。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垫片34,第一固定杆33依次穿过垫片34、第一通孔32以将第一挂钩30固定于安装位置处。在将第一挂钩30安装在壁面20上时,第一固定杆33穿过第一通孔31后,增设垫片34,增大摩擦面积,使得第一固定杆33能够稳固连接在腰型的第一通孔31内。在一种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第一挂钩30的安装方式,第一固定杆33一端的端部的外围直径大于第一通孔32的孔径,垫片34置于端部和第一通孔32之间。本实施方式适用于现将第一挂钩30固定在安装位置处,再将第一固定杆33插入第一通孔31的固定方式。本实施方式中,其端部将垫片34抵压在第一通孔31的端面处,增大摩擦面积进而将第一挂钩30稳固地固定在壁面20上。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端部与垫片34一体化设计。在另一种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提供另一种第一挂钩30的安装方式,还包括螺母,螺母与第一固定杆33一端的端部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装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挂钩(30)和设于所述第一挂钩下方的第二挂钩(40),所述第一挂钩(30)下端设有第一拼接块(31),所述第二挂钩(40)上端设有第二拼接块(41),通过将所述第一拼接块(31)与第二拼接块(41)固接,将所述第二挂钩(40)连接在所述第一挂钩(30)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装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挂钩(30)和设于所述第一挂钩下方的第二挂钩(40),所述第一挂钩(30)下端设有第一拼接块(31),所述第二挂钩(40)上端设有第二拼接块(41),通过将所述第一拼接块(31)与第二拼接块(41)固接,将所述第二挂钩(40)连接在所述第一挂钩(30)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挂钩(30)设有贯穿的第一通孔(32);
所述安装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杆(33),所述第一固定杆(33)穿过所述第一通孔(32)以将所述第一挂钩(30)固定于安装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通孔(32)为上下延伸的腰型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装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垫片(34),所述第一固定杆(33)依次穿过所述垫片(34)、第一通孔(32)以将所述第一挂钩(30)固定于安装位置处;
所述第一固定杆(33)一端的端部的外围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32)的孔径,所述垫片(34)置于所述端部和所述第一通孔(32)之间,或,还包括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一固定杆(33)一端的端部螺纹配合,所述垫片(34)置于所述端部和所述第一通孔(3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固定杆(33)一端的端部的外围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32)的孔径,所述端部抵压所述第一通孔(32)以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小伟陈金超肖庆华符建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铂睿美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