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水芯及其漏水保护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671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阻水芯及其漏水保护开关,包括推杆,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密封件、弹性组件和阻水芯下盖,以及位于阻水芯下盖下侧的遇水膨胀块;推杆包括依次连接的阻水段、导向段和固定段,阻水段能够在遇水膨胀块膨胀后伸入通水管路中用于阻断水流,密封件环套在导向段的外壁上,且密封件用于密封漏水保护开关与导向段之间的间隙,阻水芯下盖可拆卸连接在固定段上,弹性组件的两端能够分别抵触在阻水芯下盖和密封件上,当漏水解除并更换上新的膨胀块后,由于新膨胀块相对于吸水后的膨胀块体积减小,弹性组件推动阻水芯下盖和推杆一同向下移动,使得阻水段不再阻断通水管路中的水流,实现漏水保护开关自动复位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水芯及其漏水保护开关
本技术涉及机械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阻水芯及其漏水保护开关。
技术介绍
日常随处可见的输水管路或水处理设备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这些输水管路或水处理设备会出现老化,加上管路容易受到水锤的影响导致爆裂或出现接口松动而漏水的现象;出现漏水后如果不及时关闭这些漏水点,水就会一直泄漏下去;这样用户的财产就会被漏水浸泡而损坏,造成不可挽回的财产损失和水资源浪费。传统漏水保护开关的应用中需要置入水份检测电极和电磁阀等多种元件,电磁阀安装在出水管路上,当水份检测电极检测到水份超限时,将漏水信号传输给电磁阀,进而控制电磁阀自动切断水源,但是传统漏水保护开关使用的元件成本较高,且需要对其进行通电,不可避免的导致其安装工作的复杂化。专利文件CN201060799Y公开了一种漏水保护开关,其在腔室底部设置遇水能够膨胀的膨胀材料片,当出现漏水时,膨胀材料片被浸润后膨胀进而推动活塞推杆移动,利用活塞推杆触动执行开关或液压控制元件切断水源,但是其在应用的过程中仍然需要设置执行开关或液压控制元件等,而且整个壳体为封闭结构,使得膨胀材料片遇水膨胀后,整个装置便不能再次被利用,不可避免的产生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阻水芯及其漏水保护开关,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具有快速切断水源和自动复位的功能,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可重复使用,从而减少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漏水保护开关的阻水芯,包括推杆,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密封件、弹性组件和阻水芯下盖,以及位于所述阻水芯下盖下侧的遇水膨胀块;所述推杆包括依次连接的阻水段、导向段和固定段,所述阻水段能够在所述遇水膨胀块膨胀后伸入通水管路中用于阻断水流,所述密封件环套在所述导向段的外壁上,且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漏水保护开关与所述导向段之间的间隙,所述阻水芯下盖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固定段上,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能够分别抵触在所述阻水芯下盖和所述密封件上。优选的,包括呈O形结构的密封圈,所述阻水段的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密封圈套接在所述环形凹槽中。优选的,包括位于所述密封件下侧的阻水芯上盖,所述阻水芯上盖固定连接在漏水保护开关上,且所述阻水芯上盖的中心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导向段导向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与所述导向段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弹性组件抵触在所述阻水芯上盖的下端面上。优选的,所述阻水芯上盖设置有第一环形槽状结构。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为环套在所述导向段外壁上的弹簧。优选的,所述阻水芯下盖设置有开口朝上的第二环形槽状结构,所述遇水膨胀块抵触在所述阻水芯下盖的端面上,且所述阻水芯下盖与所述固定段之间为螺纹连接。优选的,提供一种应用用于漏水保护开关的阻水芯的漏水保护开关,包括上盖和与所述上盖之间可拆卸连接的下盖,所述下盖和所述上盖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阻水芯的腔室,所述下盖的底端开设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导水通道;所述腔室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通水管路的进水孔和出水孔,当所述遇水膨胀块膨胀时,所述阻水段对所述出水孔进行封堵。优选的,所述腔室包括位于所述上盖内用于安装所述阻水段的活动段、用于安装所述密封件的安装段和用于安装所述阻水芯上盖的连接段,以及位于所述下盖内并用于放置所述阻水芯下盖和所述遇水膨胀块的支撑段;所述出水孔和所述进水孔均位于所述活动段上,所述阻水段能够在所述活动段内移动,用于实现所述出水孔和所述进水孔之间水流的通断;所述密封件的外周壁抵触在所述安装段的内侧壁上;所述阻水芯上盖位于所述连接段顶端并与所述连接段之间保持固定连接;所述阻水芯下盖的外周壁与所述支撑段的内壁之间为间隙配合;在所述下盖的上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段同心的环形凸缘,所述连接段的底端环套在所述环形凸缘的外壁上,且所述环形凸缘的外壁上设置有外卡扣,所述连接段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外卡扣配合连接的内卡扣。优选的,所述上盖设置有用于连通进水孔的第一连接件和用于连通出水孔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通过可拆卸机构连通所述通水管路。优选的,所述下盖的底端设置有防潮脚,所述防潮脚用于加高所述导水通道与地面的距离,且所述防潮脚上开设有用于将所述下盖安装在地面上的安装孔。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第一、由于在阻水芯下盖和密封件之间设置有弹性组件,当漏水解除并更换上新的遇水膨胀块后,新遇水膨胀块相对于吸水后的遇水膨胀块体积减小,弹性组件推动阻水芯下盖连同推杆向下移动,使得阻水段不再阻断通水管路中的水流,实现漏水保护开关能够自动复位的功能。第二、本技术只需在通水管路出现漏水时或使用很长一段时间后重新更换新的遇水膨胀块即可重复使用,充分降低了使用成本。第三,本技术只需依靠膨胀块吸水后迅速向上膨胀,以推动阻水芯下盖和推杆一同压缩弹性组件并向上运动,进而带动阻水段使其直接阻断水流,无需电源驱动和设置复杂电路等,简化了整个漏水保护开关的结构,从而降低了制作成本。第四,连接段与环形凸缘的相互配合,将遇水膨胀块吸入的水限制在腔室内部,避免遇水膨胀块吸入的水直接由上盖和下盖的连接处泄漏出,导致遇水膨胀块不能完全膨胀,使得阻水段不能阻断通水管路中的水流。第五,上盖和下盖之间设置有相配合的卡扣,能够便捷地将两者进行拆装,进而在膨胀块吸水膨胀后能够方便更换新的膨胀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漏水保护开关正面示意图;图2为漏水保护开关立体示意图;图3为漏水保护开关底面示意图;图4为漏水保护开关装配示意图;图5为漏水保护开关正面剖面示意图;图6为漏水保护开关侧面剖面示意图;图7为下盖示意图;图8为上、下盖装配示意图;图9为阻水芯工作示意图;图10为阻水芯下盖示意图;图11为阻水芯上盖示意图;图12为上盖示意图;图13为上盖剖面图;图14为遇水膨胀块吸水膨胀前示意图;图15为遇水膨胀块吸水膨胀后示意图。其中,1下盖;101下盖定位孔、102安装孔、103防潮脚、104导水通道、105外卡扣、106支撑段;2遇水膨胀块;3阻水芯下盖;301内孔;4弹性组件;5推杆;501螺纹结构、502环形凹槽;6阻水芯上盖;601通孔;7密封件;8密封圈;9上盖;901出水腔室、902出水接口螺纹、903进水接口螺纹、904进水腔室、905上盖定位孔、906出水孔、907活动段、908连接段、909内卡扣、910套接空腔、911安装段、912进水孔;10定位螺杆;...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漏水保护开关的阻水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杆,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密封件、弹性组件和阻水芯下盖,以及位于所述阻水芯下盖下侧的遇水膨胀块;/n所述推杆包括依次连接的阻水段、导向段和固定段,所述阻水段能够在所述遇水膨胀块膨胀后伸入通水管路中用于阻断水流,所述密封件环套在所述导向段的外壁上,且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漏水保护开关与所述导向段之间的间隙,所述阻水芯下盖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固定段上,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能够分别抵触在所述阻水芯下盖和所述密封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漏水保护开关的阻水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杆,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密封件、弹性组件和阻水芯下盖,以及位于所述阻水芯下盖下侧的遇水膨胀块;
所述推杆包括依次连接的阻水段、导向段和固定段,所述阻水段能够在所述遇水膨胀块膨胀后伸入通水管路中用于阻断水流,所述密封件环套在所述导向段的外壁上,且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漏水保护开关与所述导向段之间的间隙,所述阻水芯下盖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固定段上,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能够分别抵触在所述阻水芯下盖和所述密封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漏水保护开关的阻水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呈O形结构的密封圈,所述阻水段的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密封圈套接在所述环形凹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漏水保护开关的阻水芯,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述密封件下侧的阻水芯上盖,所述阻水芯上盖固定连接在漏水保护开关上,且所述阻水芯上盖的中心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导向段导向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与所述导向段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弹性组件抵触在所述阻水芯上盖的下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漏水保护开关的阻水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芯上盖设置有第一环形槽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用于漏水保护开关的阻水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为环套在所述导向段外壁上的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漏水保护开关的阻水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芯下盖设置有开口朝上的第二环形槽状结构,所述遇水膨胀块抵触在所述阻水芯下盖的端面上,且所述阻水芯下盖与所述固定段之间为螺纹连接。


7.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3-4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万林黄建国张晓露李贵敏揭育利沈洪春
申请(专利权)人:金科伟业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