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节气门体用复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55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节气门体用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第一止挡组件,所述第一止挡组件设置在所述齿轮上,以使所述第一止挡组件随着所述齿轮转动;第二止挡组件,所述第二止挡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节气门壳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止挡组件远离所述齿轮的一侧;第一复位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沿着所述齿轮转动的圆周方向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的活动端连接有一平板组件,以使所述平板组件抵触至所述第一止挡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止挡组件;第二复位弹性组件,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节气门壳体、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复位机构的复位精度高,可以确保阀门精确复位至默认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节气门体用复位机构
本技术涉及车辆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节气门体用复位机构。
技术介绍
电子节气门体包括有电机、扇齿以及阀门。所述阀门位于车辆的进气管道中,所述电机与所述扇齿设置在一壳体中,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扇齿自传,以使得扇齿带动所述阀门开启或关闭,以此控制车辆的进气量,进而控制车辆的行驶速度。其中,所述阀门通常具备一默认位置,在该默认位置时所述阀门会开启预设角度。以及,当车辆的电机发生故障而停止运作时,会利用一复位机构使得所述阀门复位至默认位置,以便汽车能够以低速行驶。相关技术中,所述复位机构一般包括一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连接至扇齿、另一端连接至壳体中。其中,当电机驱动所述扇齿自传以控制所述阀门开启时,所述复位弹簧会处于拉伸状态,此时,当电机断电时,基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可以使得扇齿回转,进而使得所述阀门处于默认位置。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复位机构的精度较差,无法使得所述阀门精确复位至默认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节气门体用复位机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复位机构的复位精度差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节气门体用复位机构,所述电子节气门体包括节气门壳体、阀门以及容纳于所述节气门壳体中的齿轮,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第一止挡组件,所述第一止挡组件设置在所述齿轮上,以使所述第一止挡组件随着所述齿轮转动;第二止挡组件,所述第二止挡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节气门壳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止挡组件远离所述齿轮的一侧;第一复位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沿着所述齿轮转动的圆周方向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的活动端连接有一平板组件,以使所述平板组件抵触至所述第一止挡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止挡组件;第二复位弹性组件,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节气门壳体、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齿轮;其中,当所述齿轮在第一方向上偏离预定位置,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的平板组件远离所述第二止挡组件并抵触至所述第一止挡组件,以及在对所述齿轮进行复位时,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用于对所述齿轮施加第一作用力,以使所述齿轮在第一作用力下沿着第二方向转动,直至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的平板组件抵触至所述第二止挡组件;当所述齿轮在第二方向上偏离预定位置,所述第一止挡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并且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抵触至所述第二止挡组件,以及在对所述齿轮进行复位时,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用于对所述齿轮施加第二作用力,以使所述齿轮在第二作用力下沿着第一方向转动,直至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的平板组件抵触至所述齿轮的第一止挡组件上。可选的,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沿着所述齿轮转动的圆周方向设置。可选的,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的弹性系数是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的弹性系数的两倍。可选的,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包括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包括弹簧。可选的,所述第一止挡组件和所述第二止挡组件的形状为板状或者块状。可选的,所述第一止挡组件与所述第二止挡组件的宽度相等。可选的,所述齿轮包括扇齿。可选的,所述复位机构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齿轮上的凸起组件,所述凸起组件沿着齿轮转动的圆周方向与所述第一止挡组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的固定端设置于所述凸起组件上。可选的,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凸起组件连接。可选的,所述凸起组件的形状为板状或者块状。综上所述,本技术所保护的电子节气门体用复位机构中,利用双复位弹性组件来复位阀门至默认位置,可以确保阀门精确复位至默认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节气门体用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当阀门复位至默认位置时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结构的左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所述齿轮在第二方向B上偏离预定位置时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电子节气门体用复位机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节气门体用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节气门体中包括节气门壳体01、阀门(图中未示出)以及容纳于所述节气门壳体中的齿轮02和电机(图中未示出),所述齿轮与所述阀门连接,以及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齿轮02沿第一方向A或第二方向B自传以使得所述齿轮02阀门的开度,进而控制车辆的进气量。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齿轮02例如可以为扇齿,以及所述节气门壳体01的材质可以包括金属,例如可以包括为铝。进一步地,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中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有第一止挡组件03、第二止挡组件04、第一复位弹性组件05以及第二复位弹性组件06。其中,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05和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06可以分别为弹簧组件。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和所述第二止挡组件04的形状可以为板状或块状,并且,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和所述第二止挡组件04的宽度可以相等。以及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可以设置在所述齿轮02上,以使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随着所述齿轮02转动。所述第二止挡组件04固定设置在所述节气门壳体01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远离所述齿轮02的一侧。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05沿着所述齿轮02转动的圆周方向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05的活动端连接有一平板组件07,以使所述平板组件07抵触至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和/或所述第二止挡组件04。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06的一端连接所述节气门壳体01、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齿轮02,其中,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06也可以沿着所述齿轮02转动的圆周方向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机构中还包括一凸起组件08,所述凸起组件08设置在所述齿轮02上,且所述凸起组件08沿着齿轮02转动的圆周方向与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间隔设置。以及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04的固定端设置于所述凸起组件08上;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05的所述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凸起组件08上。所述凸起组件08的形状可以为板状或块状。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针对图1所示的电子节气门体而言,当所述阀门复位至默认状态时,所述齿轮02处于预定位置,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06处于非拉伸且非压缩状态。同时,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和所述第二止挡组件04互相重叠。具体的,图2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当阀门复位至默认位置时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结构的左剖视图。其中,如图2所示,当所述阀门处于默认位置以及所述齿轮02处于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一止挡组件03和所述第二止挡组件04会在竖直方向上重叠,以及此时,结合图3和图4所示,所述平板组件07会同时抵触至第一止挡组件03和第二止挡组件04。进一步地,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节气门体用复位机构,所述电子节气门体包括节气门壳体、阀门以及容纳于所述节气门壳体中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包括:/n第一止挡组件,所述第一止挡组件设置在所述齿轮上,以使所述第一止挡组件随着所述齿轮转动;/n第二止挡组件,所述第二止挡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节气门壳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止挡组件远离所述齿轮的一侧;/n第一复位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沿着所述齿轮转动的圆周方向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的活动端连接有一平板组件,以使所述平板组件抵触至所述第一止挡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止挡组件;/n第二复位弹性组件,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节气门壳体、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齿轮;/n其中,当所述齿轮在第一方向上偏离预定位置,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的平板组件远离所述第二止挡组件并抵触至所述第一止挡组件,以及在对所述齿轮进行复位时,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用于对所述齿轮施加第一作用力,以使所述齿轮在第一作用力下沿着第二方向转动,直至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的平板组件抵触至所述第二止挡组件;/n当所述齿轮在第二方向上偏离预定位置,所述第一止挡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并且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抵触至所述第二止挡组件,以及在对所述齿轮进行复位时,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用于对所述齿轮施加第二作用力,以使所述齿轮在第二作用力下沿着第一方向转动,直至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的平板组件抵触至所述齿轮的第一止挡组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节气门体用复位机构,所述电子节气门体包括节气门壳体、阀门以及容纳于所述节气门壳体中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包括:
第一止挡组件,所述第一止挡组件设置在所述齿轮上,以使所述第一止挡组件随着所述齿轮转动;
第二止挡组件,所述第二止挡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节气门壳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止挡组件远离所述齿轮的一侧;
第一复位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沿着所述齿轮转动的圆周方向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的活动端连接有一平板组件,以使所述平板组件抵触至所述第一止挡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止挡组件;
第二复位弹性组件,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节气门壳体、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齿轮;
其中,当所述齿轮在第一方向上偏离预定位置,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的平板组件远离所述第二止挡组件并抵触至所述第一止挡组件,以及在对所述齿轮进行复位时,所述第二复位弹性组件用于对所述齿轮施加第一作用力,以使所述齿轮在第一作用力下沿着第二方向转动,直至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的平板组件抵触至所述第二止挡组件;
当所述齿轮在第二方向上偏离预定位置,所述第一止挡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并且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抵触至所述第二止挡组件,以及在对所述齿轮进行复位时,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用于对所述齿轮施加第二作用力,以使所述齿轮在第二作用力下沿着第一方向转动,直至所述第一复位弹性组件的平板组件抵触至所述齿轮的第一止挡组件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翔李晓任辉张良郭谦于明涛
申请(专利权)人: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