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锚索快速张拉的伞形锚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4355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3
可实现锚索快速张拉的伞形锚固装置,以通过锚索的快速张拉对加固工程进行快速施工,有效解决抢险加固的时效性和有效性问题。该伞形锚固装置包括承压板、滑动板、支承板、弹性构件和伞形骨架组件,承压板与滑动轴前端固定连接,滑动板位于承压板、支承板之间且套装在滑动轴上,弹性构件的两端分别作用在滑动板、支承板板面上。伞形骨架组件沿承压板周向等距间隔设置,各伞形骨架组件由承力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构成,承力杆的前端与承压板铰接,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承力杆后端、滑动板铰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中部、支承板铰接。锚索穿过支承板和承压板,其前端通过挤压锚锚固在承压板板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实现锚索快速张拉的伞形锚固装置
本技术涉及公路、铁路路基支挡结构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基坑工程,特别涉及一种锚索快速张拉伞形锚固装置适宜边坡加固工程抢险及需要快速稳定边坡的工程。
技术介绍
随着交通运输业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磅礴发展,在铁路、公路、民航机场、市政工程中,锚索、锚固桩等被大量应用于边坡、基坑工程的加固。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自然环境的多变性,在雨季或地震等自然灾害条件下,既有的边坡工程或自然斜坡不可避免地出现地质灾害,需要及时加固。但是,现有加固措施存在诸多不足。譬如锚索加固,其锚固段需要形成强度后才能张拉形成锚固力;锚固桩加固,需要机械或人工成孔,然后浇筑钢筋混凝土,待强度达到75%以上才能提供抗力。这些加固措施周期长,往往起不到快速减灾、降灾及快速治理灾害的作用。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锚索快速张拉伞形锚固装置及加固工程施工方法,在抢险救灾中能快速对边坡进行加固,并且结构简单、有效,施工方便、快捷,并符合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实现锚索快速张的伞形锚固装置,以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实现锚索快速张拉的伞形锚固装置,其特征是:该伞形锚固装置包括承压板(10)、滑动板(20)、支承板(30)、弹性构件(44)和伞形骨架组件,承压板(10)与滑动轴(40)前端固定连接,滑动板(20)位于承压板(10)、支承板(30)之间且套装在滑动轴(40)上,弹性构件(44)的两端分别作用在滑动板(20)、支承板(30)板面上;所述伞形骨架组件沿承压板(10)周向等距间隔设置,各伞形骨架组件由承力杆(41)、第一连杆(42)和第二连杆(43)构成,承力杆(41)的前端与承压板(10)铰接,第一连杆(42)的两端分别与承力杆(41)后端、滑动板(20)铰接,第二连杆(43)的两端分别与第...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实现锚索快速张拉的伞形锚固装置,其特征是:该伞形锚固装置包括承压板(10)、滑动板(20)、支承板(30)、弹性构件(44)和伞形骨架组件,承压板(10)与滑动轴(40)前端固定连接,滑动板(20)位于承压板(10)、支承板(30)之间且套装在滑动轴(40)上,弹性构件(44)的两端分别作用在滑动板(20)、支承板(30)板面上;所述伞形骨架组件沿承压板(10)周向等距间隔设置,各伞形骨架组件由承力杆(41)、第一连杆(42)和第二连杆(43)构成,承力杆(41)的前端与承压板(10)铰接,第一连杆(42)的两端分别与承力杆(41)后端、滑动板(20)铰接,第二连杆(4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42)中部、支承板(30)铰接;锚索(1)穿过支承板(30)和承压板(10),其前端通过挤压锚(5)锚固在承压板(10)板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锚索快速张拉的伞形锚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伞形骨架组件的数量为2~4组,承压板(10)周向等距间隔设置,锚索(1)的数量为4~8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实现锚索快速张拉的伞形锚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承压板(10)在板体中央部位设置承压板滑动轴安装孔(12),在板体圆周上间隔设置承力杆安装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东程云王亮李安洪姚裕春周忠德谭之东范厚贵廖成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贵阳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