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预加固护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354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人工挖孔桩预加固护壁结构,包括多个加固管和多组预制腰梁,多组预制腰梁沿桩井深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桩井内壁,多个加固管沿桩井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在桩井的内壁,加固管与预制腰梁固定连接,加固管内浇筑有填料。通过上述结构,腰梁和加固管为预制结构件,加固管在桩井施工前就插在桩井周边对桩井形成预加固,预制腰梁和加固管连接成整体框架对桩井进行防护,可在桩井内部快速安装,不需要在桩井内绑扎钢筋、立模拆模以及浇筑混凝土,不会对桩井的施工造成影响,桩井开挖可连续实施,提高了施工效率,加固管内浇筑填料增加了承载能力,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挖孔桩预加固护壁结构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领域,特别是人工挖孔桩预加固护壁结构。
技术介绍
在我国,人工挖孔桩因为施工方便、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施工对周围环境干扰小等特点,在公路、铁路等工程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施工过程中,为防止桩井坍塌,透水等事故威胁井下人员的安全,多采用混凝土护壁进行防护。通常开挖2m后井下绑扎钢筋,立模现浇护壁,待护壁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模,继续桩井开挖工作,如此循环,直至桩底设计高程。当地质条件较差时,开挖循环还要缩短至0.5-1.0m。以上混凝土护壁结构,在桩井开挖后实施,属于一种被动式桩井支护结构。施工中,桩井开挖和井下护壁相互影响,二者都无法连续作业。桩井开挖的时间间隔,至少需要3-7天,而每一节护壁的施作只能等到本节桩井的开挖完成方可进行,效率低,工期长,干扰大。而在地质条件极复杂的地段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如砂层、破碎岩层、膨胀土和软土地层等,不但桩井开挖困难,混凝土护壁难于成型,甚至在开挖过程中,上部已完工好的护壁还存在壁后脱空,护壁整体下挫的重大隐患,严重影响井下作业安全。技术内容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人工挖孔桩预加固护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加固管(4)和多组预制腰梁;/n多组所述预制腰梁沿桩井(1)深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桩井(1)的内壁;/n多个所述加固管(4)沿所述桩井(1)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桩井(1)的内壁,所述加固管(4)与所述预制腰梁固定连接;/n所述加固管(4)内浇筑有填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人工挖孔桩预加固护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加固管(4)和多组预制腰梁;
多组所述预制腰梁沿桩井(1)深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桩井(1)的内壁;
多个所述加固管(4)沿所述桩井(1)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桩井(1)的内壁,所述加固管(4)与所述预制腰梁固定连接;
所述加固管(4)内浇筑有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桩预加固护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井(1)为矩形结构,一组所述预制腰梁包括两个短边腰梁(2)和两个长边腰梁(3),两个所述短边腰梁(2)与两个所述长边腰梁(3)分别沿桩井(1)周向方向固定连接为矩形结构,所述加固管(4)沿所述桩井(1)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桩预加固护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井(1)为圆形结构,所述预制腰梁包括环形腰梁(8),所述环形腰梁(8)与所述加固管(4)固定连接,所述加固管(4)沿桩井(1)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志军王毅敏薛元姚裕春李安洪肖朝乾曾锐刘菀茹牟迪李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