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孔灌注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8648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45
本申请涉及一种钻孔灌注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钻孔灌注桩结构包括钢护筒、支撑环以及两个撑杆;钢护筒顶部固定有固定环,支撑环与固定环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钢护筒两侧分别设置有驱动机构。其制备方法为:清理地面并将需要成型灌注桩的位置夯实;钻孔并埋设钢护筒,钢护筒埋设前将支撑环套设于钢护筒周侧;在钢护筒两侧分别铺设导轨,转动丝杠,使得支撑环上升至与固定环接触,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支撑环和固定环;于钢护筒内安装钢筋笼,安装完毕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凝结后取出钢护筒。本申请可以降低混凝土浇注对灌注桩整体形状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钻孔灌注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申请涉及灌注桩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钻孔灌注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灌注桩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者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开号为CN10280841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钻孔灌注桩护筒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圆筒形护筒,护筒外周面相对固定有两个吊耳,护筒外侧壁沿护筒径向开设有切割缝,切割缝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卡扣。由于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护筒会发生晃动,晃动严重时护筒会出现偏移、倾斜的情况,影响浇注后的灌注桩整体形状。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护筒会发生晃动,晃动严重时护筒会出现偏移、倾斜的情况,影响浇注后灌注桩的整体形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降低混凝土浇注对灌注桩整体形状的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钻孔灌注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钻孔灌注桩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钻孔灌注桩结构,包括钢护筒、沿竖向滑移设置于所述钢护筒外周面的支撑环以及分别与所述支撑环底面铰接的两个撑杆;所述钢护筒顶部固定有固定环,所述支撑环与固定环之间设置有两组分别用于固定连接支撑环与固定环的连接组件;所述钢护筒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支撑环向上移动的驱动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支撑环上升后,支撑环会通过连接组件与固定环固定连接,从而通过支撑杆和支撑环为钢护筒提供支撑,降低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由于钢护筒偏移、倾斜对灌注桩整体形状的影响。可选的,每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钢护筒一侧的导轨以及穿设于所述导轨内且与导轨远离钢护筒一端转动连接的丝杠;所述导轨顶部开设有导轨槽,所述导轨槽内沿导轨长度方向滑移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丝杠螺纹连接;所述滑块外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顶部与撑杆底端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丝杠与滑块为螺纹连接,通过螺纹结构的自锁性能可以为撑杆提供固定效果,从而为钢护筒提供支撑效果,降低钢护筒出现晃动的可能性。可选的,所述导轨槽两侧分别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导轨通过两个连接槽分别沿导轨宽度方向滑移设置有限位杆;所述滑块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与限位杆插接的条形插槽;所述导轨与钢护筒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两个限位杆分别向远离丝杠一侧移动的移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通过条形插槽为滑块提供限位作用,降低丝杠转动过程中,滑块沿丝杠轴向移动过程中偏离轨道的可能性。可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沿丝杠轴向滑移设置于丝杠外周面的连接板以及分别与连接板两侧铰接的连杆;两个所述连杆远离连接板一端分别与限位杆靠近钢护筒一侧铰接;所述钢护筒外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钢护筒通过第一滑槽沿钢护筒径向滑移连接有抵接件;所述钢护筒通过第二滑槽沿钢护筒径向滑移连接有抵压件;所述连接板远离导轨一侧与抵压件靠近导轨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槽底部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钢护筒通过第三滑槽沿竖向滑移连接有传动件;所述抵接件与传动件的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斜面;所述抵压件与传动件的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第二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环向上移动过程中,通过推动抵接件,实现抵压件向靠近导轨一侧移动,并通过连接板推动限位杆与滑块分离,从而在丝杠没有停止转动的情况下,停止支撑环的上升,降低支撑环与固定环接触后继续上升的可能性。可选的,所述抵接件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滑槽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导向槽;两个所述第一导向块远离传动件一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弹簧,每个所述第一弹簧远离传动件一端均与第一导向槽远离第三滑槽一侧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向槽为第一导向块提供导向作用,降低抵接件沿钢护筒径向移动过程中偏离轨道的可能性。抵接件向远离传动件一侧移动时,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通过第二弹簧可以驱动抵接件向靠近传动件一侧复位。可选的,所述抵压件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二滑槽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导向槽;每个所述第二导向块远离传动件一侧均固定有第二弹簧,每个所述第二弹簧靠近导轨一端均与第二导向槽远离第三滑槽一侧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导向槽为第二导向块提供导向作用,降低抵压件沿沿钢护筒径向移动过程中偏离轨道的可能性。抵压件向远离传动件一侧移动时,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通过第二弹簧可以驱动抵压件向靠近传动件一侧复位。可选的,每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于支撑环顶部的连接件以及沿固定环径向与固定环滑移连接的固定件;所述固定环底面开设有第四滑槽,所述固定环通过第四滑槽与连接件沿竖向滑移连接;所述固定环外周面开设有第五滑槽,所述固定环通过第五滑槽与固定件滑移连接;所述连接件靠近钢护筒一侧开设有用于与固定件插接的插孔;所述固定件与连接件的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第三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环上升至与固定环接触后,即通过连接组件与固定环固定连接,降低固定环与支撑环分离的可能性,便于支撑环为钢护筒提供支撑固定效果。可选的,所述固定件靠近钢护筒一侧固定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远离固定件一端与第五滑槽靠近钢护筒一侧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抵压固定件时,第三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第三弹簧向固定件施加向远离钢护筒一侧的弹力,便于通过第三弹簧驱动固定件向远离钢护筒一侧复位。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清理地面并将需要成型灌注桩的位置夯实;S2、钻孔并埋设钢护筒,钢护筒埋设前将支撑环套设于钢护筒周侧;S3、在钢护筒两侧分别铺设导轨,转动丝杠,使得支撑环上升至与固定环接触,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支撑环和固定环;S4、于钢护筒内安装钢筋笼,安装完毕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凝结后取出钢护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埋设钢护筒后,通过设置电机,即可实现对钢护筒的固定,减少人工操作的同时,便于降低钢护筒在浇注过程中出现晃动、偏移情况的可能性。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支撑环上升后,支撑环会通过连接组件与固定环固定连接,从而通过支撑杆和支撑环为钢护筒提供支撑,降低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由于钢护筒偏移、倾斜对灌注桩整体形状的影响;2.丝杠与滑块为螺纹连接,通过螺纹结构的自锁性能可以为撑杆提供固定效果,从而为钢护筒提供支撑效果,降低钢护筒出现晃动的可能性;3.埋设钢护筒后,通过设置电机,即可实现对钢护筒的固定,减少人工操作的同时,便于降低钢护筒在浇注过程中出现晃动、偏移情况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钻孔灌注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钢护筒;11、支撑环;12、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孔灌注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护筒(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竖向滑移设置于所述钢护筒(1)外周面的支撑环(11)以及分别与所述支撑环(11)底面铰接的两个撑杆(12);所述钢护筒(1)顶部固定有固定环(61),所述支撑环(11)与固定环(61)之间设置有两组分别用于固定连接支撑环(11)与固定环(61)的连接组件(6);所述钢护筒(1)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支撑环(11)向上移动的驱动机构(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孔灌注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护筒(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竖向滑移设置于所述钢护筒(1)外周面的支撑环(11)以及分别与所述支撑环(11)底面铰接的两个撑杆(12);所述钢护筒(1)顶部固定有固定环(61),所述支撑环(11)与固定环(61)之间设置有两组分别用于固定连接支撑环(11)与固定环(61)的连接组件(6);所述钢护筒(1)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支撑环(11)向上移动的驱动机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孔灌注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设置于钢护筒(1)一侧的导轨(21)以及穿设于所述导轨(21)内且与导轨(21)远离钢护筒(1)一端转动连接的丝杠(22);所述导轨(21)顶部开设有导轨槽(23),所述导轨槽(23)内沿导轨(21)长度方向滑移设置有滑块(25),所述滑块(25)与丝杠(22)螺纹连接;所述滑块(25)外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块(26),所述连接块(26)顶部与撑杆(12)底端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钻孔灌注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槽(23)两侧分别开设有连接槽(24);所述导轨(21)通过两个连接槽(24)分别沿导轨(21)宽度方向滑移设置有限位杆(31);所述滑块(25)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与限位杆(31)插接的条形插槽;所述导轨(21)与钢护筒(1)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两个限位杆(31)分别向远离丝杠(22)一侧移动的移动组件(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钻孔灌注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3)包括沿丝杠(22)轴向滑移设置于丝杠(22)外周面的连接板(33)以及分别与连接板(33)两侧铰接的连杆(34);两个所述连杆(34)远离连接板(33)一端分别与限位杆(31)靠近钢护筒(1)一侧铰接;所述钢护筒(1)外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46)和第二滑槽(47),所述钢护筒(1)通过第一滑槽(46)沿钢护筒(1)径向滑移连接有抵接件(42);所述钢护筒(1)通过第二滑槽(47)沿钢护筒(1)径向滑移连接有抵压件(43);所述连接板(33)远离导轨(21)一侧与抵压件(43)靠近导轨(21)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槽(46)底部开设有第三滑槽(52),所述钢护筒(1)通过第三滑槽(52)沿竖向滑移连接有传动件(41);所述抵接件(42)与传动件(41)的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斜面(44);所述抵压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配玲马俊学施俊黄燕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淠源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