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解决隧道仰拱上浮的微型桩补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354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解决隧道仰拱上浮的微型桩补强结构。包括桩孔,所述桩孔穿过轨道板、混凝土垫层、仰拱填充、仰拱衬砌混凝土、仰拱初喷混凝土、上层基岩及富水软弱夹层并延伸至下层基岩,所述桩孔内设置有浇注管,所述浇注管与所述桩孔间隔布置,所述浇注管内及所述浇注管和所述桩孔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自密实混凝土。浇注管自上而下对应与外围的轨道板、混凝土垫层、仰拱填充、仰拱衬砌混凝土、仰拱初喷混凝土、上层基岩、富水软弱夹层及下层基岩固定在一起,最终将浇注管与桩孔通过自密实混凝土成型为微型桩结构,以此解决隧道仰拱上浮的问题,实现对仰拱及轨道板的加固补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解决隧道仰拱上浮的微型桩补强结构
本技术属于隧道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解决隧道仰拱上浮的微型桩补强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高铁建设的发展,长大隧道、特长型隧道工程已成为铁路建设工程的施工重点,但是因为我国一些地区地形的限制,如石灰岩地层分布较广的地区和包含富水软弱夹层的岩溶地区,所以上述地区隧道修建风险和运营风险较高。近年来,上述地区的铁路隧道运营期间发生了若干起无砟道床变形、仰拱及填充隆起等水害事件。现有技术中,针对上述地区修建隧道之前都会进行地形和地层勘探,提前设置防排水系统用于避免水害。隧道仰拱修建于上层基岩6上,隧道仰拱自下而上包括仰拱喷射混凝土1、仰拱衬砌混凝土2、仰拱填充3及混凝土垫层4,混凝土垫层上设置轨道板5。上层基岩6下方可能存在富水软弱夹层7,富水软弱夹层的下方为下层基岩8,富水软弱夹层7在修建隧道前未被勘探出,所以后期仍有可能存在水害问题。在汛期时,连续降雨导致富水软弱夹层7的承压水水位上升,在承压水作用下,仰拱施工缝止水带被破坏,导致隧道底部承压水上升进入混凝土垫层4与仰拱填充3之间的施工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解决隧道仰拱上浮的微型桩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桩孔(20),所述桩孔(20)穿过轨道板(5)、混凝土垫层(4)、仰拱填充(3)、仰拱衬砌混凝土(2)、仰拱初喷混凝土(1)、上层基岩(6)及富水软弱夹层(7)并延伸至下层基岩(8),所述桩孔(20)内设置有浇注管(21),所述浇注管(21)与所述桩孔(20)间隔布置,所述浇注管(21)内及所述浇注管(21)和所述桩孔(20)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自密实混凝土(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解决隧道仰拱上浮的微型桩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桩孔(20),所述桩孔(20)穿过轨道板(5)、混凝土垫层(4)、仰拱填充(3)、仰拱衬砌混凝土(2)、仰拱初喷混凝土(1)、上层基岩(6)及富水软弱夹层(7)并延伸至下层基岩(8),所述桩孔(20)内设置有浇注管(21),所述浇注管(21)与所述桩孔(20)间隔布置,所述浇注管(21)内及所述浇注管(21)和所述桩孔(20)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自密实混凝土(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解决隧道仰拱上浮的微型桩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固钢筋(23),所述加固钢筋(23)沿所述浇注管(21)的长度方向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解决隧道仰拱上浮的微型桩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筋固定架(24),所述钢筋固定架(24)至少由三个单板构成,所述单板的其中一端相互连接,所述单板的另外一端沿所述浇注管(21)的径向延伸,所述单板的长度小于所述浇注管(21)的半径,所述加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立财徐亮贾志刚胡宗诚吕家栋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