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灌注桩咬合搅拌桩的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坑支护
,具体涉及一种灌注桩咬合搅拌桩的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阻止或减少基坑侧壁或基坑地底下水流入基坑;目前传统做法是:采用排桩支护方式防水,排桩采用咬合桩的结构,如申请号为CN201720898372.X,名称为:一种咬合桩;采用荤桩、素桩交叉排列的方式,其中荤桩采用钢筋混凝土,素桩采用素混凝土;通过各桩间咬合止水效果好,且桩身质量稳定对周边环境影响小,但在加工时,是先施工前面两个荤桩,再施工之间的一个素桩,然后施工第三个荤桩,再施工位于后面两个荤桩之间的第二个素桩,如此反复交错;这种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后续加工的荤桩、素桩均是参照前面的位置;容易导致施工错位。且素桩增加了一倍混凝土量,存在造价偏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灌注桩咬合搅拌桩的支护结构,该支护结构稳固且成本低。一种灌注桩咬合搅拌桩的支护结构,其包括:先施工且间隔设置的搅拌桩,搅拌桩成线性设置,相邻的两个搅拌桩之间施工成型有灌注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注桩咬合搅拌桩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先施工且间隔设置的搅拌桩,搅拌桩成线性设置,相邻的两个搅拌桩之间施工成型有灌注桩;灌注桩与两侧的搅拌桩咬合成一体,灌注桩与搅拌桩之间咬合宽度为:100~400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桩咬合搅拌桩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先施工且间隔设置的搅拌桩,搅拌桩成线性设置,相邻的两个搅拌桩之间施工成型有灌注桩;灌注桩与两侧的搅拌桩咬合成一体,灌注桩与搅拌桩之间咬合宽度为:100~4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咬合搅拌桩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桩的长度为12m~25m,灌注桩的长度为11m~36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注桩咬合搅拌桩的支护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龙,吴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华科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