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衫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2861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羊毛衫面料,包括编织单元,编织单元由三路组织结构构成,所述三路组织结构为第一路组织结构、第二路组织结构、第三路组织结构,三路组织结构均为成圈组织结构,通过规则排列的相互连接的“几”字型组织构成,所述第二路组织结构与第三路组织结构均通过第一纱线织入,第一路组织结构通过第二纱线织入,第一纱线与第二纱线由两根单绕纱线并纱成双股线且采取“S”捻向加捻形成的“S”捻向的结构,每根单绕纱线均是纱线采取“Z”捻向加捻形成的“Z”捻向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羊毛衫面料柔软,光泽好,股线结构均衡,强度大,同时具备防缩水、可机洗、抗起球、防静电、纤细柔软,不扎肉、刺痛皮肤,根除汗渍导致的异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羊毛衫面料
本技术涉及服装的
,具体涉及一种羊毛衫面料的技术。
技术介绍
羊毛衫是现在很多人都有的衣服,习惯象毛衣那样,先在里面穿一层棉织背心、保暖内衣或衬衫,再穿上羊毛衫。目前,羊毛衫贴身穿羊毛扎肉、有刺痛感,贴身穿着不舒适;初穿时,因羊毛纤维表层结构,纤维受摩擦后容易引起羊毛衫起小球;腋臭、汗臭,给人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不仅感觉非常不舒服,而且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交际。现有的羊毛衫虽在制作工艺、材料发生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却没有办法消除异味,没有办法解决汗液潮湿的问题;穿脱起电;洗护理方面,手洗或干洗,平铺晾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衣着上更加追求功能性、轻爽柔软、富有弹性、延伸性、悬垂性,透气性、款式新颖、色泽鲜艳等,洗护方面追求易打理,机可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羊毛衫面料,柔软,光泽好,股线结构均衡,强度大,同时具备防缩水、可机洗、抗起球、纤细柔软,不扎肉、刺痛皮肤,根除汗渍导致的异味。本技术提供的羊毛衫面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种羊毛衫面料,所述羊毛衫面料包括编织单元,编织单元由三路组织结构构成,所述三路组织结构为第一路组织结构、第二路组织结构、第三路组织结构,第一路组织结构、第二路组织结构、第三路组织结构均为成圈组织结构,通过规则排列的相互连接的“几”字型组织构成,其相邻两个“几”字型的长度相等,宽度相等,相邻两个“几”字型由第一“几”字型与第二“几”字型构成,第一“几”字型与第二“几”字型均由折弯头部与折弯头部的两侧相连的折弯侧部构成,两个折弯侧部的底部之间的间隔构成折弯口,第一“几”字型与第二“几”字型之间由折弯连接部连接;第一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与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相对应,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与第三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相对应,第一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与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相对应,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与第三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相对应;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穿过第一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第三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穿过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所述第一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位于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口处对该折弯口形成封闭,所述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位于第三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口处对该折弯口形成封闭;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的折弯头部穿过第一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的折弯头部,第三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的折弯头部穿过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的折弯头部,所述第一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的折弯头部位于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的折弯口处对该折弯口形成封闭,所述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的折弯头部位于第三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的折弯口处对该折弯口形成封闭;所述第二路组织结构与第三路组织结构均通过第一纱线织入,第一路组织结构通过第二纱线织入,所述第一纱线由两根单绕纱线并纱成双股线且采取“S”捻向加捻形成的“S”捻向的结构,每根单绕纱线均是纱线采取“Z”捻向加捻形成的“Z”捻向的结构,所述第二纱线由两根单绕纱线并纱成双股线且采取“S”捻向加捻形成的“S”捻向的结构,每根单绕纱线均是纱线采取“Z”捻向加捻形成的“Z”捻向的结构,所述捻向是当纱线处于铅直位置时,单根绕纱线轴心旋转形成的螺旋线的倾斜方向,所述“Z”捻向是纱线加捻后,纺纱线的捻向从左下角倾向右上角,倾斜方向与“Z”中间相一致,所述“S”捻向是纱线加捻后,纱线的捻向从右下角倾向左上角,倾斜方向与“S”中间相一致;所述第一纱线的两根单绕纱线均均通过丝光羊毛与咖啡碳纤维混纺而成的纱线;第二纱线的两根单绕纱线中的一条为丝光羊毛单独纺纱而成的纱线,另一条为咖啡碳纤维单独纺纱而成的纱线。所述丝光羊毛的单根细度14.5-18μm,长度为40-50mm;咖啡碳纤维的细度为1.25D,长度为35-45mm。本技术提供的羊毛衫面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特别是本技术中原材料采取品质80S高支羊毛,羊毛单根细度14.5-18μm,羊毛纤维长度控制在40-50mm,在丝光处理后羊毛表层鳞片变得平整与光滑,一方面羊毛纤维之间因外力作用产生顺逆向摩擦力减小,纤维不易移动收缩,使得不易起球及洗涤尺寸稳定;另一方面羊毛较丝光前更加纤细,与之混纺的功能性纤维咖啡碳纤维(聚酯纤维基)也选用细度仅1.25D,长度38mm的纤维,配以纬平针组织织造工艺,使得面料手感更柔软舒适。咖啡碳纤维(聚酯纤维基),将纳米级研磨咖啡碳植入纤维内部,多孔的咖啡碳超强吸附力,当穿着使用时,人体湿气、水分或气味,会被多孔咖啡碳吸收,从而调整了身体表层微环境湿润度,吸附异味,破坏细菌生存环境,同时咖啡碳中的丹宁酸凝固微生物体内的原生质并作用于多种酶,对多种病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都有抑制作用,达到吸湿消臭功能。穿着使用时,羊毛衫与皮肤或其他衣物摩擦产生电荷时,类似于血管组织的网状导电系统,会发挥作用,第一纱线咖啡碳纤维收集电荷,传输到第二纱线,通过人体传到地面,防止电荷聚集产生静电,造成脱衣时放电,造成不适反应。这样优选与创新使得这款羊毛衫面料不再扎肉、可贴身穿着、不会有异味产生、防静电,穿着更舒适,同时洗护简单易打理。总之,本技术的第一纱线与第二纱线,由于采用线捻向与单纱捻向相反,细纱时两根单纱即单绕纱线与单绕纱线采取“Z”捻向加捻,并纱成双股线加捻向为“S”捻,最终形成羊毛衫面料,这样股线柔软,光泽好,股线结构均衡,股线强度最大。其中由于羊毛经丝光处理,外观更加有光泽,同时具备防缩水、可机洗、抗起球等优点,丝光过程也使羊毛更加纤细柔软,不再扎肉、刺痛皮肤。咖啡碳纤维吸附及抑菌功能,根除了穿着过程中由于出汗导致异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羊毛衫面料之羊毛丝光前显微镜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羊毛衫面料之羊毛丝光后显微镜下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羊毛衫面料之咖啡碳纤维表面咖啡碳多孔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Z”捻向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S”捻向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纱线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纱线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羊毛衫面料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羊毛衫面料功能模型图;图10是本技术织造组织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羊毛衫面料,包括编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单元由三路组织结构构成,所述三路组织结构为第一路组织结构、第二路组织结构、第三路组织结构,第一路组织结构、第二路组织结构、第三路组织结构均为成圈组织结构,即通过规则排列的相互连接的“几”字型组织构成,其相邻两个“几”字型的长度相等,宽度相等,相邻两个“几”字型由第一“几”字型与第二“几”字型构成,第一“几”字型与第二“几”字型均由折弯头部与折弯头部的两侧相连的折弯侧部构成,两个折弯侧部的底部之间的间隔构成折弯口,第一“几”字型与第二“几”字型之间由折弯连接部连接;/n第一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与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相对应,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与第三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相对应,第一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与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相对应,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与第三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相对应;/n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穿过第一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第三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穿过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所述第一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位于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口处对该折弯口形成封闭,所述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位于第三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口处对该折弯口形成封闭;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的折弯头部穿过第一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的折弯头部,第三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的折弯头部穿过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的折弯头部,所述第一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的折弯头部位于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的折弯口处对该折弯口形成封闭,所述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的折弯头部位于第三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的折弯口处对该折弯口形成封闭;/n所述第二路组织结构与第三路组织结构均通过第一纱线织入,第一路组织结构通过第二纱线织入;/n所述第一纱线由两根单绕纱线并纱成双股线且采取“S”捻向加捻形成的“S”捻向的结构,每根单绕纱线均是纱线采取“Z”捻向加捻形成的“Z”捻向的结构,所述第二纱线由两根单绕纱线并纱成双股线且采取“S”捻向加捻形成的“S”捻向的结构,每根单绕纱线均是纱线采取“Z”捻向加捻形成的“Z”捻向的结构,所述捻向是当纱线处于铅直位置时,单根绕纱线轴心旋转形成的螺旋线的倾斜方向,所述“Z”捻向是纱线加捻后,纱线的捻向从左下角倾向右上角,倾斜方向与“Z”中间相一致,所述“S”捻向是纱线加捻后,纱线的捻向从右下角倾向左上角,倾斜方向与“S”中间相一致;/n所述第一纱线的两根单绕纱线均通过丝光羊毛与咖啡碳纤维混纺而成的纱线;第二纱线的两根单绕纱线中的一条为丝光羊毛单独纺纱而成的纱线,另一条为咖啡碳纤维单独纺纱而成的纱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羊毛衫面料,包括编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单元由三路组织结构构成,所述三路组织结构为第一路组织结构、第二路组织结构、第三路组织结构,第一路组织结构、第二路组织结构、第三路组织结构均为成圈组织结构,即通过规则排列的相互连接的“几”字型组织构成,其相邻两个“几”字型的长度相等,宽度相等,相邻两个“几”字型由第一“几”字型与第二“几”字型构成,第一“几”字型与第二“几”字型均由折弯头部与折弯头部的两侧相连的折弯侧部构成,两个折弯侧部的底部之间的间隔构成折弯口,第一“几”字型与第二“几”字型之间由折弯连接部连接;
第一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与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相对应,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与第三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相对应,第一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与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相对应,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与第三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相对应;
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穿过第一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第三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穿过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所述第一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位于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口处对该折弯口形成封闭,所述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头部位于第三路组织结构的第一“几”字型的折弯口处对该折弯口形成封闭;第二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的折弯头部穿过第一路组织结构的第二“几”字型的折弯头部,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星代丽娟张天刘海涛史民强
申请(专利权)人:比音勒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