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干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4216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泥干化装置,其为可移动结构,包括顶部开口的污泥盛装部和盖板,所述盖板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顶部开口,所述污泥盛装部由外向内包括外层支撑网笼、中间防水层和渗水内层,所述中间防水层的底部与所述渗水内层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多个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间隔的间隔支撑件,以使得所述中间防水层的底部与所述渗水内层的底部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所述中间防水层的下部设置有排水口。本申请提供的污泥干化装置为可移动结构,结构简单,设置灵活,方便运输,成本低,非常适于小规模污水处理厂、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等污泥处理量较小的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干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污泥干化装置。
技术介绍
污泥是污水处理系统的必然产物。未经恰当处理的污泥进入环境后,直接给水体和大气带来二次污染,不但降低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有效处理能力,而且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活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污泥的大量产生使得其处理处置问题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污水处理行业面临的一个难题。目前对污泥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其次是发酵堆肥、自然干化、焚烧等,通常需要设置专门的处理池。但是当传统工艺应用于小规模污水处理厂或作为一体化设备处理水量小的特定废水时,传统的污泥干化工艺会大大增加污水处理成本,给项目具体实施增加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现状,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干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成本高、实施困难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污泥干化装置,所述污泥干化装置为可移动结构,其包括顶部开口的污泥盛装部和盖板,所述盖板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顶部开口,所述污泥盛装部由外向内包括外层支撑网笼、中间防水层和渗水内层,所述中间防水层的底部与所述渗水内层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多个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间隔的间隔支撑件,以使得所述中间防水层的底部与所述渗水内层的底部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所述中间防水层的下部设置有排水口。优选地,所述中间防水层为防水布袋,所述渗水内层为滤水布袋,所述防水布袋的上部和/或所述滤水布袋的上部设置有连接结构,用于将所述防水布袋与所述滤水布袋形成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防水布袋上部内侧的第一魔术贴以及设置于所述滤水布袋上部外侧的第二魔术贴。优选地,所述外层支撑网笼的上部设置有固定结构,用于固定所述防水布袋,所述固定结构高于所述连接结构设置。优选地,所述间隔支撑件为鹅卵石,所述鹅卵石的粒径为16至32mm。优选地,所述盖板为透明盖板。优选地,所述污泥盛装部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遮盖所述顶部开口的一部分的顶板,所述顶板上设置有排气结构,所述盖板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顶部开口的另一部分。优选地,所述排气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顶板上的通孔和弯管,所述弯管的一端口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弯管的另一端口朝下或朝斜下方设置,所述另一端口构成排气口;或者,所述排气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顶板上的通孔和直管,所述直管的一端口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直管的另一端口处设置有挡水盖,所述直管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口。优选地,所述外层支撑网笼设置为可折叠结构。优选地,所述外层支撑网笼为仓储笼,通过所述仓储笼形成所述可折叠结构。本申请提供的污泥干化装置为可移动结构,结构简单,设置灵活,方便运输,成本低,非常适于小规模污水处理厂、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等污泥处理量较小的应用场景;使用时,将污泥由顶部开口装入污泥盛装部,水分由渗水内层渗入中间防水层与渗水内层之间,并经中间防水层的下部排水口排出,间隔支撑件的设置一方面起到对污泥的承托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水渗入中间防水层与渗水内层之间,以利于水的排出;外层设置网状结构,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减少了晾晒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大大提高了污泥的干化效率。本技术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具体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来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应能理解所述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技术的污泥干化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污泥干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污泥干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污泥干化装置的外层支撑网笼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污泥干化装置的中间防水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污泥干化装置的渗水内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污泥盛装部;11、外层支撑网笼;111、支撑环;112、第一固定板;1121、弯折板部;1122、安装孔;113、第二固定板;114、第一连接孔;12、中间防水层;121、排水口;122、加强环;123、筒状排水管;124、第一魔术贴;125、第二连接孔;13、渗水内层;131、第二魔术贴;141、第一网片;142、第二网片;143、第三网片;144、第四网片;145、第五网片;146、螺旋丝线;147、插销结构;148、卡件;2、盖板;3、排气结构;31、弯管;32、直管;33、挡水盖;4、顶板。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中所述的“上”“下”“顶”“底”指的是污泥干化装置在正常使用时的方位。针对现有的污泥处理系统设置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的污泥干化装置,如图1所示,其不同于干化池那样是依附于其他基体的固定不可移动的结构,而是一个独立的可移动结构,设置灵活,方便运输,成本低,非常适于小规模污水处理厂、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等污泥处理量较小的应用场景。另外,该装置利用太阳能进行干化,简化了干化工艺,进一步节约能源。参考图1,该污泥干化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污泥盛装部1和盖板2,所述盖板2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顶部开口,所述污泥盛装部1由外向内包括外层支撑网笼11、中间防水层12和渗水内层13,所述中间防水层12的底部与所述渗水内层13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多个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间隔的间隔支撑件(图中未示出),以使得所述中间防水层12的底部与所述渗水内层13的底部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所述中间防水层12的下部设置有排水口121。如此,使用时,将污泥由顶部开口装入污泥盛装部1,水分由渗水内层13渗入中间防水层12与渗水内层13之间,并经中间防水层12的下部排水口121排出,截留在渗水内层13上的湿泥经晾晒完成干化减量,间隔支撑件的设置一方面起到对污泥的承托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水渗入中间防水层12与渗水内层13之间,以利于水的排出;另外,外层设置网状结构,一方面利用网笼替代现有的混凝土结构或钢制结构池体,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网状结构能够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减少了晾晒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大大提高了污泥的干化效率。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间隔的含义为,间隔支撑件之间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空间,可以是间隔支撑件之间完全不接触,也可以是部分接触并在其他未接触的部分之间形成间隔空间。排水口121可以设置在中间防水层12的侧部,也可以设置在中间防水层12的底部,若设置在中间防水层12的底部,受空间限制,还需要在地面挖排水沟槽以实现污水的排出,因此,优选地,如图4所示,排水口121设置在中间防水层12的侧部并靠近底部的位置,一方面有利于污水的排出,另一方面便于连接排水管等排水结构。为了避免排水口121的设置影响中间防水层12的结构可靠性,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排水口121处设置有加强环12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排水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干化装置为可移动结构,其包括顶部开口的污泥盛装部和盖板,所述盖板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顶部开口,所述污泥盛装部由外向内包括外层支撑网笼、中间防水层和渗水内层,所述中间防水层的底部与所述渗水内层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多个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间隔的间隔支撑件,以使得所述中间防水层的底部与所述渗水内层的底部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所述中间防水层的下部设置有排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干化装置为可移动结构,其包括顶部开口的污泥盛装部和盖板,所述盖板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顶部开口,所述污泥盛装部由外向内包括外层支撑网笼、中间防水层和渗水内层,所述中间防水层的底部与所述渗水内层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多个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间隔的间隔支撑件,以使得所述中间防水层的底部与所述渗水内层的底部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所述中间防水层的下部设置有排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防水层为防水布袋,所述渗水内层为滤水布袋,所述防水布袋的上部和/或所述滤水布袋的上部设置有连接结构,用于将所述防水布袋与所述滤水布袋形成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防水布袋上部内侧的第一魔术贴以及设置于所述滤水布袋上部外侧的第二魔术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支撑网笼的上部设置有固定结构,用于固定所述防水布袋,所述固定结构高于所述连接结构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坚平曹爱新文梅潘涛郭行金易伟张雅罗伶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泷涛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