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平潜流湿地用配水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191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平潜流湿地用配水渠结构,设置在湿地的边缘,其主体由钢筋砼外侧墙体、与所述湿地相邻的钢筋砼内侧墙体和钢筋砼底板组成,其中外侧墙体和内侧墙体分别设置在底板的两侧,在外侧墙体的底部设有进水管,在内侧墙体的上半部设置至少两层与所述湿地分别连通的布水管组,每层布水管组分别由相互平行的若干个水平布水管组成,在外侧墙体的上部设有向外侧墙体内壁中部延伸的曝气主管,在曝气主管上设有分别与布水管组对应的至少两个曝气支管,且各曝气支管均沿外侧墙体内壁水平方向延伸,每个曝气支管上分别设有朝向内侧墙体方向开口的曝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强度高,配水的分布均衡,进水溶解氧浓度高,提高了湿地的净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平潜流湿地用配水渠结构
本技术涉及人工湿地净化技术。
技术介绍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有控制的投配到经过人工建造的基质上,使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动,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和微生物对水体进行物理、化学、生物三重的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一种技术。潜流湿地是一种近年来开发研究的新型人工湿地,主要分为两种:垂直潜流湿地和水平潜流湿地。其中垂直潜流方式的充氧效果好,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效率高,但垂直潜流方式管路复杂,不方便施工和维护,且抗寒效果差,推广受限。水平潜流方式以施工维护便捷而著称,但常规的水平潜流方式多采用单层管方式布水,布水的均匀性不容易控制,水体复氧效果差,在COD和氨氮的处理效果上不如垂直潜流方式,而且也同样容易受温度影响,抗寒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平潜流湿地用配水渠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布水均匀性,同时可以增加进水的溶解氧,提高湿地净化效率,且抗寒性显著提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水平潜流湿地用配水渠结构,设置在湿地的边缘,其主体由钢筋砼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平潜流湿地用配水渠结构,设置在湿地的边缘,其特征在于:其主体由钢筋砼外侧墙体、与所述湿地相邻的钢筋砼内侧墙体和钢筋砼底板组成,其中外侧墙体和内侧墙体分别设置在底板的两侧,在外侧墙体的底部设有进水管,在内侧墙体的上半部设置至少两层与所述湿地分别连通的布水管组,每层布水管组分别由相互平行的若干个水平布水管组成,在外侧墙体的上部设有向外侧墙体内壁中部延伸的曝气主管,在曝气主管上设有分别与布水管组对应的至少两个曝气支管,且各曝气支管均沿外侧墙体内壁水平方向延伸,每个曝气支管上分别设有朝向内侧墙体方向开口的曝气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平潜流湿地用配水渠结构,设置在湿地的边缘,其特征在于:其主体由钢筋砼外侧墙体、与所述湿地相邻的钢筋砼内侧墙体和钢筋砼底板组成,其中外侧墙体和内侧墙体分别设置在底板的两侧,在外侧墙体的底部设有进水管,在内侧墙体的上半部设置至少两层与所述湿地分别连通的布水管组,每层布水管组分别由相互平行的若干个水平布水管组成,在外侧墙体的上部设有向外侧墙体内壁中部延伸的曝气主管,在曝气主管上设有分别与布水管组对应的至少两个曝气支管,且各曝气支管均沿外侧墙体内壁水平方向延伸,每个曝气支管上分别设有朝向内侧墙体方向开口的曝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潜流湿地用配水渠结构,其特征在于:最上层的所述布水管的顶部标高与所述湿地标高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敏旋徐坤黄海宇黎德俊周春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水之道生态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