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烟分离装置及抽油烟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3230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烟分离装置及抽油烟机,所述油烟分离装置包括:油烟分离机构,所述油烟分离机构内设有装配腔,所述油烟分离机构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均开设有连通于所述装配腔与外界之间的第一通孔;及扇叶单元,部分所述扇叶单元装配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的所述装配腔内,剩余部分所述扇叶单元装配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外。上述油烟分离装置及抽油烟机,在装配油烟分离机构的装配腔的内外扇叶单元的共同作用下,油烟分离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烟分离装置及抽油烟机
本技术涉及抽油烟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油烟分离装置及抽油烟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抽油烟机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抽油烟机又称吸油烟机,是一种净化厨房环境的厨房电器,其装配于厨房炉灶的上方,能将炉灶燃烧的废物和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油烟迅速抽走,排出室外,同时将油烟冷凝收集,以净化环境、减少污染并具有防毒防爆的安全保证作用。抽油烟机工作时,电机接通电源,带动风轮作高速旋转,使得炉灶上方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形成负压区,将室内的油烟吸入油烟机内部,油烟经过油网进行第一次油烟分离,然后进入风道内部,通过风轮的旋转对油烟进行第二次的油烟分离,风道内的油烟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油雾凝集成油滴,通过油路收集到油杯内。但是,传统的抽油烟机,存在油烟分离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抽油烟机油烟分离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油烟分离效果较佳的油烟分离装置及抽油烟机。一种油烟分离装置,所述油烟分离装置包括:油烟分离机构,所述油烟分离机构内设有装配腔,所述装配腔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及扇叶单元,部分所述扇叶单元装配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的所述装配腔内,剩余部分所述扇叶单元装配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烟分离机构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分离板及第二分离板,所述第一分离板与所述第二分离板对接形成所述装配腔,所述装配腔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均通过第一通孔与外界连通;其中,所述第一通孔包括第一子孔及第二子孔,所述第一子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分离板上,所述第二子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分离板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烟分离装置还包括分割板,所述分割板设于所述装配腔内,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将所述装配腔分割为第一子腔及第二子腔,所述分割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子腔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子腔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子腔和/或所述第二子腔内设有所述扇叶单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配腔内装配有多个所述扇叶单元,装配于所述装配腔内的全部所述扇叶单元的旋向相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装配于所述装配腔内的所述扇叶单元的旋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烟分离装置还包括冷凝片,所述冷凝片装配于所述装配腔内,且所述冷凝片位于所述扇叶单元甩出油污的甩出路径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烟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一装配件,所述第一装配件设于所述装配腔内,设于所述装配腔的所述扇叶单元装配于所述第一装配件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烟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二装配件,所述第二装配件的部分设于所述装配腔内,所述第二装配件的剩余部分穿出所述装配腔外,设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外的所述扇叶单元装配于所述第二装配件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外的所述扇叶单元的旋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烟分离机构包括第一壁、第二壁及第三壁,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壁连接于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壁及所述第三壁三者之间围设形成所述装配腔;其中,设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外的所述扇叶单元装配于所述第三壁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壁包括相互连接的围设部及连接部,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壁及所述围设部三者之间围设形成所述装配腔,设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外的所述扇叶单元装配于所述围设部上,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抽油烟机的机壳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围设部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装配腔与装配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外的所述扇叶单元的第三通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开设有第四通孔。一种抽油烟机,所述抽油烟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开设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进风口与出风口;装配于所述风道内的负压发生机构,用于提供使油烟从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的负压;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所述油烟分离装置装配于所述风道内且位于所述负压发生机构背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烟分离装置在所述风道内的位置可调。上述油烟分离装置及抽油烟机,油烟在经过油烟分离装置时,部分油烟从油烟分离机构的一端进入装配腔内,进入装配腔内的油烟在内部扇叶单元的旋转作用下进行油烟分离,分离后的烟气从油烟分离机构的另一端流向负压发生机构进行再次分离,分离后的油污从在重力作用下从油烟分离机构流向油网并进入油杯以被收集。剩余部分油烟在装配于油烟分离机构外的扇叶单元的旋转作用下进行油烟分离,分离后的烟气流向负压发生机构进行再次分离,分离后的油污在重力作用下流向油网并进入油杯以被收集。这样,经过油烟分离装置的油烟,在内外扇叶单元的共同作用下,油烟分离效果较好,如此,减少流向负压发生机构的油污的量,增加了负压发生机构的使用寿命及提高整个抽油烟机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抽油烟机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抽油烟机的油烟分离装置的装配图;图3为图2中所示的油烟分离装置的爆炸图;图4为图2中所示的油烟分离装置的第一分离板的结构图;图5为图2中所示的油烟分离装置的第二分离板的结构图;图6为图2中所示的油烟分离装置的部分结构图;图7为图1中所示的抽油烟机的一视角的结构图;图8为图7中所示的抽油烟机的A处放大图。100、抽油烟机;10、机壳;11、风道;111、进风口;20、负压发生机构;21、电机;22、风轮;30、油网;40、油杯;50、油烟分离装置;51、油烟分离机构;511、装配腔;5121、第一子孔;5122、第二子孔;513、第一分离板;5131、第一壁;5132、第一对接部;5133、第一围设部;5134、第一翻边;514、第二分离板;5141、第二壁;5142、第二对接部;5143、第二围设部;5144、第二翻边;515、本体;5151、第三通孔;516、连接部;5161、第四通孔;517、紧固件;52、扇叶单元;521、主体;522、叶片;53、第一装配件;54、冷凝片;55、第二装配件;60、连接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分离装置包括:/n油烟分离机构(51),所述油烟分离机构(51)内设有装配腔(511),所述装配腔(511)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及/n扇叶单元(52),部分所述扇叶单元(52)装配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51)的所述装配腔(511)内,剩余部分所述扇叶单元(52)装配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51)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分离装置包括:
油烟分离机构(51),所述油烟分离机构(51)内设有装配腔(511),所述装配腔(511)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及
扇叶单元(52),部分所述扇叶单元(52)装配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51)的所述装配腔(511)内,剩余部分所述扇叶单元(52)装配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51)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分离机构(51)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分离板(513)及第二分离板(514),所述第一分离板(513)与所述第二分离板(514)对接形成所述装配腔(511),所述装配腔(511)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均通过第一通孔与外界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通孔包括第一子孔(5121)及第二子孔(5122),所述第一子孔(5121)开设于所述第一分离板(513)上,所述第二子孔(5122)开设于所述第二分离板(51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分离装置还包括分割板,所述分割板设于所述装配腔(511)内,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将所述装配腔(511)分割为第一子腔及第二子腔,所述分割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子腔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子腔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子腔和/或所述第二子腔内设有所述扇叶单元(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腔(511)内装配有多个所述扇叶单元(52),装配于所述装配腔(511)内的全部所述扇叶单元(52)的旋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装配于所述装配腔(511)内的所述扇叶单元(52)的旋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分离装置还包括冷凝片(54),所述冷凝片(54)装配于所述装配腔(511)内,且所述冷凝片(54)位于所述扇叶单元(52)甩出油污的甩出路径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一装配件(53),所述第一装配件(53)设于所述装配腔(511)内,设于所述装配腔(511)的所述扇叶单元(52)装配于所述第一装配件(53)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