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碱液分离系统及环己酮制备系统,该碱液分离系统包括第一碱液分离器、第一混合器、第二碱液分离器、第二混合器和第三碱液分离器,其中,第一碱液分离器用于对待分离液进行油水分离;第一混合器的进液口分别与第一碱液分离器的油相出口、第二碱液分离器的水相出口以及第三碱液分离器的水相出口连接;第二碱液分离器的进液口与第一混合器的出液口连接;第二混合器的进液口分别与第二碱液分离器的油相出口、第三碱液分离器的水相出口以及外部供水系统连接;第三碱液分离器的进液口与第二混合器的出液口连接。该碱液分离系统通过对洗水进行循环利用和稀释,既降低了耗水量,又使各个碱液分离器保持了较高的碱离子去除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碱液分离系统及环己酮制备系统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环己酮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碱液分离系统及环己酮制备系统。
技术介绍
环己酮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生产己二酸、己内酰胺的重要原料。目前世界上生产环己酮的工艺主要有苯酚法、环己烷氧化法和环己烯法三种,其中工业上70%以上的环己酮生产厂家采用的是环己烷氧化法工艺。该工艺主要包括氧化、分解、废碱分离、烷精馏、皂化、精制、脱氢及热回收等工序,其中,氧化工序会产生废碱液,如果废碱液随物料进入到烷精馏工艺,会导致再沸器的列管结垢,致使再沸器换热效率降低,环己烷回收系统动力不足,当再沸器结垢严重到一定程度时,整个环己酮生产系统就会被迫停车清洗,造成能耗升高。碱液中的碱离子,是有机物缩合的催化剂,如果物料中碱离子含量较高,在高温条件下,会促进有机物缩合反应,进而生产大量副产物,物耗也会升高。现有的废碱分离系统要么分离效率较低,要么耗水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耗水量较低且分离效率较高的碱液分离系统及应用该碱液分离系统的环己酮制备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碱液分离系统,其包括第一碱液分离器、第一混合器、第二碱液分离器、第二混合器和第三碱液分离器,其中:所述第一碱液分离器的进液口用于接收待分离液,所述待分离液包含油相、水相及掺杂在油相和水相中的碱离子,所述第一碱液分离器用于对所述待分离液进行油水分离,并将分离获得的溶解有部分碱离子的水相从所述第一碱液分离器的水相出口排出;所述第一混合器的进液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碱液分离器的油相出口、所述第二碱液分离器的水相出口以及所述第三碱液分离器的水相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混合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碱液分离器输出的油相、所述第二碱液分离器输出的水相以及所述第三碱液分离器输出的水相,并对三者进行混合以使油相中的碱离子溶解于水相中;所述第二碱液分离器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混合器的出液口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混合器输出的油水混合液并进行油水分离;所述第二混合器的进液口分别与所述第二碱液分离器的油相出口、所述第三碱液分离器的水相出口以及外部供水系统连接,所述第二混合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碱液分离器输出的油相、所述第三碱液分离器输出的水相以及外部供水系统输送的新鲜水,并对三者进行混合以使油相中的碱离子溶解于水相中;所述第三碱液分离器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二混合器的出液口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混合器输出的油水混合液并进行油水分离,将分离后的油相从所述第三碱液分离器的油相出口排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碱液分离系统还包括:第一输液泵,其连接在所述第一混合器的进液口和所述第二碱液分离器的水相出口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二碱液分离器输出的水相输送至所述第一混合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液泵还与外部碱液配置系统连接,以将所述第二碱液分离器输出的部分水相输送至外部碱液配置系统。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碱液分离系统还包括:第二输液泵,其分别与所述第一混合器的进液口、所述第二混合器的进液口和所述第三碱液分离器的水相出口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三碱液分离器输出的水相分别输送至所述第一混合器和所述第二混合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碱液分离器、所述第二碱液分离器和所述第三碱液分离器均为碱洗油水分离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碱液分离器的水相出口与外部碱液配制系统连接,以将溶解有碱离子的水相输送至外部碱液配制系统。本技术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环己酮制备系统,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碱液分离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碱液分离系统,待分离液经第一碱液分离器进行油水分离后,水相自第一碱液分离器的水相出口排出,油相进入到第一混合器,与第二碱液分离器的洗水和第三碱液分离器的洗水混合,通过对第二碱液分离器的洗水和第三碱液分离器的洗水进行循环利用,能够节省水资源利用率,而且,由于第三碱液分离器的洗水中碱离子浓度较低,能够起到对第二碱液分离器的洗水进行稀释的作用,以使第二碱液分离器具有较高的碱离子去除率。油水混合物经第二碱液分离器进行油水分离后,水相自第二碱液分离器的水相出口排出循环利用,油相进入到第二混合器,与第三碱液分离器的洗水和外部供水系统的新鲜水混合,通过补入新鲜水,能够保证第三碱液分离器具有较高的碱离子去除率。该碱液分离系统通过对洗水进行循环利用和稀释,既降低了耗水量,又使各个碱液分离器保持了较高的碱离子去除率。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文件提供本技术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附图说明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碱液分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碱液分离器;2-第一混合器;3-第二碱液分离器;4-第二混合器;5-第三碱液分离器;6-第一输液泵;7-第二输液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得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为了保持本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技术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碱液分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碱液分离系统包括第一碱液分离器1、第一混合器2、第二碱液分离器3、第二混合器4和第三碱液分离器5,其中:第一碱液分离器1的进液口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碱液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碱液分离器、第一混合器、第二碱液分离器、第二混合器和第三碱液分离器,其中:/n所述第一碱液分离器的进液口用于接收待分离液,所述待分离液包含油相、水相及掺杂在油相和水相中的碱离子,所述第一碱液分离器用于对所述待分离液进行油水分离,并将分离获得的溶解有部分碱离子的水相从所述第一碱液分离器的水相出口排出;/n所述第一混合器的进液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碱液分离器的油相出口、所述第二碱液分离器的水相出口以及所述第三碱液分离器的水相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混合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碱液分离器输出的油相、所述第二碱液分离器输出的水相以及所述第三碱液分离器输出的水相,并对三者进行混合以使油相中的碱离子溶解于水相中;/n所述第二碱液分离器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混合器的出液口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混合器输出的油水混合液并进行油水分离;/n所述第二混合器的进液口分别与所述第二碱液分离器的油相出口、所述第三碱液分离器的水相出口以及外部供水系统连接,所述第二混合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碱液分离器输出的油相、所述第三碱液分离器输出的水相以及外部供水系统输送的新鲜水,并对三者进行混合以使油相中的碱离子溶解于水相中;/n所述第三碱液分离器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二混合器的出液口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混合器输出的油水混合液并进行油水分离,将分离后的油相从所述第三碱液分离器的油相出口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碱液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碱液分离器、第一混合器、第二碱液分离器、第二混合器和第三碱液分离器,其中:
所述第一碱液分离器的进液口用于接收待分离液,所述待分离液包含油相、水相及掺杂在油相和水相中的碱离子,所述第一碱液分离器用于对所述待分离液进行油水分离,并将分离获得的溶解有部分碱离子的水相从所述第一碱液分离器的水相出口排出;
所述第一混合器的进液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碱液分离器的油相出口、所述第二碱液分离器的水相出口以及所述第三碱液分离器的水相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混合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碱液分离器输出的油相、所述第二碱液分离器输出的水相以及所述第三碱液分离器输出的水相,并对三者进行混合以使油相中的碱离子溶解于水相中;
所述第二碱液分离器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混合器的出液口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混合器输出的油水混合液并进行油水分离;
所述第二混合器的进液口分别与所述第二碱液分离器的油相出口、所述第三碱液分离器的水相出口以及外部供水系统连接,所述第二混合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碱液分离器输出的油相、所述第三碱液分离器输出的水相以及外部供水系统输送的新鲜水,并对三者进行混合以使油相中的碱离子溶解于水相中;
所述第三碱液分离器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二混合器的出液口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混合器输出的油水混合液并进行油水分离,将分离后的油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栋,任成韵,于进玉,刘毅,石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方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