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土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2817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土栽培装置,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的截面沿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分为空气流通部和液体流动部,所述液体流动部底部的截面为弧形,且弧形的弧顶朝向远离空气流通部的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将液体流动部的截面设置为弧形的方式,减少液体流动部中部和边角处与外管和内管顶部的距离差,使得在内管和外管向一侧倾斜时,内管中的植株根系始终均能有足够的长度伸入营养液的液面下,吸收足够的营养,减少不同区域的植物的长势差距,使得不同区域植株长势相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土栽培装置
本技术属于农业生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土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无土栽培用人工配置的培养液,供给植物矿物营养需要。无土栽培是一种不用天然土壤耳采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必须元素的营养液来提供营养,使植物正常完成整个生命周期的栽培技术,无土栽培中的营养液成分易于控制,而且可以随时调节,适用于都市近郊等土地资源宝贵的地区;水培是无土栽培的一种重要形式,如图1所示,现有的水培设备通常为水配管,现有的水培管大多放置于预先搭好的架子上,将植物根系穿过水培管顶壁置于水培管内,为了令植物在吸收营养液的同时保持植物根系的呼吸,营养液通常只在水培管的底部流动,水培管上部空置,以便于空气流通,但是由于地面平整度和架子成本原因,水培管通常会向一侧倾斜,营养液在水培管的一侧流动,部分植物根系无法接触到足够的营养液,降低了植物的生长速度,同时由于每棵植株吸收到的营养液的量不同,导致植株生长速度出现差异,在收获时,植株大小不均,对产品定价造成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无土栽培装置,在植株倾倒时仍能使得将植株根系吸收到足够的水分。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土栽培装置,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的截面沿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分为空气流通部和液体流动部,所述液体流动部底部的截面为弧形,且弧形的弧顶朝向远离空气流通部的方向。进一步的,所述液体流动部的弧形截面的两端与弧顶所在的水平面的投影距离在2-6mm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空气流通部两侧的侧壁与液体流动部的两侧的连接处设有圆角。进一步的,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留有保温腔。进一步的,所述保温腔内设有多根支撑筋,每根所述支撑筋分别与内管壁和外管壁固接。进一步的,所述外管的截面为矩形。进一步的,本无土栽培装置还包括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包括插接部以及水管,所述插接部包括第一外包接管,所述第一外包接管与水管连通,所述第一外包接管的截面与外管的截面相仿,且所述外管能插入第一外包接管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包接管靠近水管一端向内延伸出抵顶片,所述水管的管口与抵顶片的边缘固接,所述第一外包接管端部能抵顶于抵顶片上。进一步的,所述抵顶片上沿水管管口周侧设有第一内插接环,所述第一内插接环的截面与内管的截面相仿,且内插接边能插至内管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插接环和第一外包接管之间的间距与内管和外管之间的间距相仿。进一步的,本无土栽培装置还包括能堵住内管的堵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无土栽培装置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采用将液体流动部的截面设置为弧形的方式,减少液体流动部中部和边角处与外管和内管顶部的距离差,使得在内管和外管向一侧倾斜时,内管中的植株根系始终均能有足够的长度伸入营养液的液面下,吸收足够的营养,减少不同区域的植物的长势差距,使得不同区域植株长势相近;采用使得植株靠近内管侧壁的根系在生长至内管底部时,可以沿圆角向液体流动部的中部生长,防止由于直角造成的根系在角落处形成死结,影响根系吸收营养;采用在外管和内管之间留有保温腔的方式,减少由于外界的温度变化对管内的温度造成影响,同时减少营养液的温度变化,以保护植物根系。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水培管示意图;图2为本无土栽培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水培管内部结构截面示意图;图4为水培管在工作中与植株配合示意图;图5为连接头结构示意图;图6为堵头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水培管;11-内管;111-空气流通部;112-液体流动部;12-外管;13-保温腔;14-支撑筋;2-连接头;21-插接部;211-第一外包接管;212-第一内插接环;213-抵顶片;22-水管;3-堵头;31-第二外包接管;32-第二内插接环;33-挡片;4-营养液;5-植株。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无土栽培装置,包括水培管1、连接头2以及堵头3,所述水培管1包括内管11和外管12,所述内管11置于外管12内,且所述内管11和外管12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营养液在内管11内流动,所述堵头3和连接头2能与内管11和外管12的端部连接以堵住、导出或导入内管11中的营养液。结合图4所示,所述水配管水平放置,且所述内管11的截面沿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分为空气流通部111和液体流动部112,且所述液体流动部112底部的截面为弧形,且弧形的弧顶朝向远离空气流通部111的方向,且弧形截面的两端与弧顶所在的水平面的投影距离在2-6mm之间,所述内管11和外管12之间留有保温腔13,且保温腔13内设有多根支撑筋14,且每根所述支撑筋14分别与内管11壁和外管12壁固接,所述外管12的截面为矩形,以便于将外管12固定于无土栽培装置的架子上,在使用过程中,将外管12和内管11顶壁开设通孔,将植株放置于通孔处,使得植株的根系能穿过水培管1的管壁,置于内管11内,向内管11内注入所需的营养液,使得营养液在内管11的液体流动部112内流动,且植株的根系下部能与营养液接触,中上部在空气流通部111中,以便于根系呼吸,当外管12与架子的固定倾斜时,由于液体流动部112的底部截面为弧形,在倾斜的状态下弧顶到内管11和外管12的顶壁的距离与弧形两端到内管11和外管12顶壁的距离差距较小,从而避免了由于外管12倾斜造成的植株根系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2)和内管(11),所述内管(11)的截面沿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分为空气流通部(111)和液体流动部(112),所述液体流动部(112)底部的截面为弧形,且弧形的弧顶朝向远离空气流通部(111)的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2)和内管(11),所述内管(11)的截面沿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分为空气流通部(111)和液体流动部(112),所述液体流动部(112)底部的截面为弧形,且弧形的弧顶朝向远离空气流通部(111)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流动部(112)的弧形截面的两端与弧顶所在的水平面的投影距离在2-6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通部(111)两侧的侧壁与液体流动部(112)的两侧的连接处设有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1)和外管(12)之间留有保温腔(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腔(13)内设有多根支撑筋(14),每根所述支撑筋(14)分别与内管(11)壁和外管(12)壁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头(2),所述连接头(2)包括插接部(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付荣李正保李鑫
申请(专利权)人:代尔夫天津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