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线全自动压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2591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线缆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线全自动压接设备,包括:支架;传送机构;切割机构,设置在传送机构传输方向的一端处;第一压接装置,设置在传送机构的一侧;第二压接装置,设置在传送机构的另一侧;其中,第一压接装置和第二压接装置的线缆处理端相对设置,第一压接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机构,第一输送机构设置在切割机构的一侧,第一输送机构用于夹持线缆的一端并在第一压接装置上分别对线缆进行剥皮、穿端子和压接端子的动作,完成压接动作后,第一输送机构移动线缆至传送机构上;第二输送机构夹持线缆的另一端并在第二压接装置上分别进行剥皮、穿端子和压接端子的动作。通过该方案能够实现线缆两端压接端子的全自动压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线全自动压接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缆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线全自动压接设备。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动力线包括线缆本体01和固定在线缆本体01两端的压接端子02,压接端子02进一步包括裸端头022和标志套管021;在对压接端子02进行安装时,常规操作是将线缆本体01两端剥皮,然后将压接端子02的标志套管021套设在剥去绝缘皮的裸端头进行压接即可。其中,裸端头022为平板状结构,在裸端头022上具有连接孔,在对动力线进行安装时,仅需使用紧固件将裸端头022与待连接接口固定即可。由于线缆本体01的两端均需要进行压接端子02的压接,为了提高线缆本体01两端压接端子02的压接效率,现有技术中常采用的方式为首先将将线缆本体02折弯成U状结构,使得线缆本体01的两端处于同一侧,然而在线缆的直径较大且长度较短时,凭借人工很难将线缆本体进行折弯,只能采取一次处理一端的方式,这就降低了动力线的加工效率。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动力线全自动压接设备,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力线全自动压接设备,实现动力线两端压接端子的全自动压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线全自动压接设备,包括:支架;传送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表面的中部,用于线缆的传输;切割机构,设置在所述传送机构传输方向的一端处,用于线缆的切断;第一压接装置,设置在所述传送机构的一侧,用于处理与收线卷连接的线缆端子的压接;第二压接装置,设置在所述传送机构的另一侧,用于线缆另一端的端子压接;其中,所述第一压接装置和第二压接装置的线缆处理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压接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设置在所述切割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用于夹持线缆的一端并在第一压接装置上分别对线缆进行剥皮、穿端子和压接端子的动作,当完成压接动作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移动线缆至传送机构上;所述第二压接装置包括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设置在所述切割机构的另一侧,当所述传送机构将一端处理完毕后的线缆输送至切割机构内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夹持住线缆未处理的一端,待所述切割机构切断线缆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夹持线缆的另一端并在第二压接装置上分别进行剥皮、穿端子和压接端子的动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为十字传输机构,分别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传送机构的方向以及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设置有由四个转动柱构成的导向组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还具有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第二夹爪的夹持中心和所述导向组件的中心呈一条直线设置,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之间设置有驱动间隔;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轮压带和第二轮压带,所述第一轮压带和第二轮压带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互相靠近或者远离设置,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之间的驱动间隔的尺寸满足容纳所述第一轮压带和第二轮压带的需求。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爪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远离所述导向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夹爪在竖直方向上可移动设置,且所述第二夹爪底部设置有压缩弹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接装置还包括端子穿入机构,所述端子穿入机构进一步包括夹爪气缸和固定在所述夹爪气缸上的两卡块,两所述卡块用于固定压接端子,且两所述卡块的前端设置为半圆锥槽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接装置还包括用于输送压接端子的振动盘,以及用以从所述振动盘的输出端夹持压接端子并输送至两所述卡块后端的端子输送机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接装置还包括端子压接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端子压接机构后端的端子转动机构,所述端子压接机构用于将端子压接在线缆上,所述端子转动机构包括前后驱动组件、固定在所述前后驱动组件上的伺服电机以及与所述伺服电机连接的端子转动块;其中,所述端子转动块上设置有略大于裸端头厚度的一字槽,当所述一字槽内嵌入裸端头时,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端子转动块带动压接端子在线缆端头上转动设定角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接装置还包括线缆下料机构,所述线缆下料机构包括固定架、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架上的摆臂、与所述摆臂的一端连接并驱动所述摆臂转动的电动机、转动设置在所述摆臂另一端的转轴、与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的下料线夹;其中,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缠绕有同步带,所述同步带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支架上设置的第一压接装置和第二压接装置先后对线缆的两端进行剥皮、压接动作,而且当线缆的一端处理完毕后,通过设置在第一压接装置和第二压接装置中间的传送机构将处理完一半的线缆传输至第二压接装置处,通过切割机构将线缆切断后使用第二压接装置继续进行另一端的端子压接作业,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人工参与,完成了线缆两端压接端子的自动压接,提高了动力线的端子压接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动力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动力线全自动压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图2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线缆处理过程中各步骤的状态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图2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端子穿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图3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图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端子压接机构与端子转动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至图10示的动力线全自动压接设备,包括支架100、传送机构200、切割机构300、第一压接装置400和第二压接装置500,其中:支架100的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线全自动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n传送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表面的中部,用于线缆的传输;/n切割机构,设置在所述传送机构传输方向的一端处,用于线缆的切断;/n第一压接装置,设置在所述传送机构的一侧,用于处理与收线卷连接的线缆端子的压接;/n第二压接装置,设置在所述传送机构的另一侧,用于线缆另一端的端子压接;/n其中,所述第一压接装置和第二压接装置的线缆处理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压接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设置在所述切割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用于夹持线缆的一端并在第一压接装置上分别对线缆进行剥皮、穿端子和压接端子的动作,当完成压接动作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移动线缆至传送机构上;/n所述第二压接装置包括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设置在所述切割机构的另一侧,当所述传送机构将一端处理完毕后的线缆输送至切割机构内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夹持住线缆未处理的一端,待所述切割机构切断线缆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夹持线缆的另一端并在第二压接装置上分别进行剥皮、穿端子和压接端子的动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线全自动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传送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表面的中部,用于线缆的传输;
切割机构,设置在所述传送机构传输方向的一端处,用于线缆的切断;
第一压接装置,设置在所述传送机构的一侧,用于处理与收线卷连接的线缆端子的压接;
第二压接装置,设置在所述传送机构的另一侧,用于线缆另一端的端子压接;
其中,所述第一压接装置和第二压接装置的线缆处理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压接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设置在所述切割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用于夹持线缆的一端并在第一压接装置上分别对线缆进行剥皮、穿端子和压接端子的动作,当完成压接动作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移动线缆至传送机构上;
所述第二压接装置包括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设置在所述切割机构的另一侧,当所述传送机构将一端处理完毕后的线缆输送至切割机构内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夹持住线缆未处理的一端,待所述切割机构切断线缆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夹持线缆的另一端并在第二压接装置上分别进行剥皮、穿端子和压接端子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线全自动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为十字传输机构,分别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传送机构的方向以及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设置有由四个转动柱构成的导向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线全自动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还具有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第二夹爪的夹持中心和所述导向组件的中心呈一条直线设置,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之间设置有驱动间隔;
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轮压带和第二轮压带,所述第一轮压带和第二轮压带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互相靠近或者远离设置,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向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博之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