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弹性蓄能密封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2202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弹性蓄能密封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弹性蓄能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弹性夹套、第二弹性夹套以及弹性件;第一弹性夹套的一端与第二弹性夹套的一端连接,第一弹性夹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容纳槽,且第一容纳槽的开口朝向流体一侧;第二弹性夹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容纳槽,且第二容纳槽的开口背离流体一侧;弹性件位于第二容纳槽内,且弹性件与第二容纳槽的侧壁抵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弹性蓄能密封组件,通过背向布置第一弹性夹套和第二弹性夹套的容纳槽,实现高压下第一弹性夹套借助流体介质压力自紧密封,低压下第二弹性夹套和弹性件借助弹性件弹性力密封,提高密封性能;且将弹性件与流体介质分开,提高了弹性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性蓄能密封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密封
,尤其涉及一种弹性蓄能密封组件。
技术介绍
密封装置是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结构,主要用于控制机械结构的泄漏行为,保证机械结构的安全正常运行。例如,在流体输送及相关设备中,密封性能要求高,密封装置的密封性能尤为关键。在流体输送及相关设备中,密封方式通常采用弹簧蓄能密封圈进行密封。其中,弹性蓄能密封圈包括U形夹套以及位于U形夹套内的弹簧。弹簧蓄能密封圈的安装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U形夹套的开口朝向系统流体介质一侧,以利用流体介质压力实现自紧;另一种是U形夹套的开口背离系统流体介质一侧,避免弹簧与流体介质接触。但是,U形夹套的开口朝向系统流体介质一侧,使得弹簧与流体介质直接接触,易发生晶间腐蚀和应力腐蚀,从而降低密封装置的密封效果和使用寿命;而U形夹套的开口背离系统流体介质一侧不能利用流体介质压力自紧,无法于高压下保证密封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弹性蓄能密封组件,以解决弹簧蓄能密封圈的U形夹套的开口朝向系统流体介质一侧,使得弹簧与流体介质直接接触,易发生腐蚀;而U形夹套的开口背离系统流体介质一侧不能利用流体介质压力自紧,无法于高压下保证密封性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弹性蓄能密封组件,其包括第一弹性夹套、第二弹性夹套以及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夹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夹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夹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容纳槽,且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朝向流体一侧;所述第二弹性夹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容纳槽,且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开口背离流体一侧;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侧壁抵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弹性蓄能密封组件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弹性夹套包括第一夹套本体,所述第一夹套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夹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夹套本体的另一端间隔设置有第一内唇边和第一外唇边,所述第一内唇边、所述第一夹套本体以及所述第一外唇边围成所述第一容纳槽。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弹性蓄能密封组件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内唇边、所述第一夹套本体以及所述第一外唇边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弹性蓄能密封组件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弹性夹套包括第二夹套本体,所述第二夹套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夹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夹套本体的另一端间隔设置有第二内唇边和第二外唇边,所述第二内唇边、所述第二夹套本体以及所述第二外唇边围成所述第二容纳槽。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弹性蓄能密封组件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内唇边、所述第二夹套本体以及所述第二外唇边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弹性蓄能密封组件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弹性夹套与所述第一弹性夹套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弹性蓄能密封组件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弹性夹套和所述第二弹性夹套粘接或者热熔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弹性蓄能密封组件的一种改进,所述弹性蓄能密封组件还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套设在所述第一弹性夹套和所述第二弹性夹套的外侧,且在所述第一弹性夹套和所述第二弹性夹套套设在待密封件外侧时,所述第一弹性夹套和所述第二弹性夹套被夹紧在所述待密封件和所述外壳体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弹性蓄能密封组件的一种改进,所述外壳体包括环形套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环形套两端的第一挡边和第二挡边,所述第一挡边与所述第一弹性夹套相对,且所述第一挡边与所述第一容纳槽具有流体流通间隔;所述第二挡边与所述第二弹性夹套相对。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弹性蓄能密封组件的一种改进,所述弹性件为金属弹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弹性蓄能密封组件,其包括第一弹性夹套、第二弹性夹套以及弹性件;其中,第一弹性夹套和第二弹性夹套连接,且第一弹性夹套的第一容纳槽开口朝向流体一侧,使得在密封时流体介质能够进入第一容纳槽内,并且借助流体介质的压力使得第一弹性夹套产生弹性变形,以夹紧在待密封件上,提高密封性性能;并且,第二弹性夹套的第二容纳槽开口朝向背离流体介质一侧,即,第二容纳槽的开口与第一容纳槽的开口相反,并且;在第二容纳槽内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与第二容纳槽的侧壁抵接,低压时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使得第二弹性夹套产生弹性变形,以夹紧在待密封件上,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此外,弹性件与流体介质无接触,避免弹性件被腐蚀,进而提高弹性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性蓄能密封组件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性蓄能密封组件的仰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性蓄能密封组件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弹性夹套;11:第一容纳槽;12:第一夹套本体;13:第一内唇边;14:第一外唇边;2:第二弹性夹套;21:第二容纳槽;22:第二夹套本体;23:第二内唇边;24:第二外唇边;3:弹性件;4:外壳体;41:环形套;42:第一挡边;43:第二挡边;5:圆柱;6:弹簧蓄能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现有技术中,对于流体输送及相关设备,密封方式通常采用弹簧蓄能密封圈进行密封。其中,弹性蓄能密封圈包括U形夹套以及位于U形夹套内的弹簧。弹簧蓄能密封圈的U形夹套的开口朝向系统流体介质一侧,使得弹簧与流体介质直接接触,易发生腐蚀;而U形夹套的开口背离系统流体介质一侧不能利用流体介质压力自紧,无法于高压下保证密封性的技术问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弹性蓄能密封组件,其通过背向布置第一弹性夹套和第二弹性夹套的容纳槽,实现高压下第一弹性夹套借助流体介质压力自紧密封,低压下第二弹性夹套和弹性件借助弹性件弹性力密封,提高密封性能;且将弹性件与流体介质分开,提高了弹性件的使用寿命。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描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密封方式转换临界压力为弹性蓄能密封组件正常工作时,由于流体介质压力作用,第一弹性夹套1开始产生变形,并向两侧扩张时的流体介质压强;低压为低于密封方式转换临界压力的流体介质压力值;高压为等于或高于密封方式转换临界压力的流体介质压力值。弹性蓄能密封组件可以应用在多种流体介质压力下,例如,弹性蓄能密封组件可以应用在流体介质压力为低压的情况;再例如,弹性蓄能密封组件也可以应用在流体介质压力为高压的情况。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性蓄能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弹性夹套、第二弹性夹套以及弹性件;/n所述第一弹性夹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夹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夹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容纳槽,且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朝向流体一侧;/n所述第二弹性夹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容纳槽,且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开口背离流体一侧;/n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侧壁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蓄能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弹性夹套、第二弹性夹套以及弹性件;
所述第一弹性夹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夹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夹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容纳槽,且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朝向流体一侧;
所述第二弹性夹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容纳槽,且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开口背离流体一侧;
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侧壁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蓄能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夹套包括第一夹套本体,所述第一夹套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夹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夹套本体的另一端间隔设置有第一内唇边和第一外唇边,所述第一内唇边、所述第一夹套本体以及所述第一外唇边围成所述第一容纳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蓄能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唇边、所述第一夹套本体以及所述第一外唇边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蓄能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夹套包括第二夹套本体,所述第二夹套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夹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夹套本体的另一端间隔设置有第二内唇边和第二外唇边,所述第二内唇边、所述第二夹套本体以及所述第二外唇边围成所述第二容纳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飞项冲张帆黄毅杰张兆想贾晓红王玉明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