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弹性蓄能密封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2202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弹性蓄能密封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弹性蓄能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弹性夹套、第二弹性夹套以及弹性件;第一弹性夹套的一端与第二弹性夹套的一端连接,第一弹性夹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容纳槽,且第一容纳槽的开口朝向流体一侧;第二弹性夹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容纳槽,且第二容纳槽的开口背离流体一侧;弹性件位于第二容纳槽内,且弹性件与第二容纳槽的侧壁抵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弹性蓄能密封组件,通过背向布置第一弹性夹套和第二弹性夹套的容纳槽,实现高压下第一弹性夹套借助流体介质压力自紧密封,低压下第二弹性夹套和弹性件借助弹性件弹性力密封,提高密封性能;且将弹性件与流体介质分开,提高了弹性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性蓄能密封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密封
,尤其涉及一种弹性蓄能密封组件。
技术介绍
密封装置是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结构,主要用于控制机械结构的泄漏行为,保证机械结构的安全正常运行。例如,在流体输送及相关设备中,密封性能要求高,密封装置的密封性能尤为关键。在流体输送及相关设备中,密封方式通常采用弹簧蓄能密封圈进行密封。其中,弹性蓄能密封圈包括U形夹套以及位于U形夹套内的弹簧。弹簧蓄能密封圈的安装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U形夹套的开口朝向系统流体介质一侧,以利用流体介质压力实现自紧;另一种是U形夹套的开口背离系统流体介质一侧,避免弹簧与流体介质接触。但是,U形夹套的开口朝向系统流体介质一侧,使得弹簧与流体介质直接接触,易发生晶间腐蚀和应力腐蚀,从而降低密封装置的密封效果和使用寿命;而U形夹套的开口背离系统流体介质一侧不能利用流体介质压力自紧,无法于高压下保证密封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弹性蓄能密封组件,以解决弹簧蓄能密封圈的U形夹套的开口朝向系统流体介质一侧,使得弹簧与流体介质直接接触,易发生腐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性蓄能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弹性夹套、第二弹性夹套以及弹性件;/n所述第一弹性夹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夹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夹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容纳槽,且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朝向流体一侧;/n所述第二弹性夹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容纳槽,且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开口背离流体一侧;/n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侧壁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蓄能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弹性夹套、第二弹性夹套以及弹性件;
所述第一弹性夹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夹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夹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容纳槽,且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开口朝向流体一侧;
所述第二弹性夹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容纳槽,且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开口背离流体一侧;
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侧壁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蓄能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夹套包括第一夹套本体,所述第一夹套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夹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夹套本体的另一端间隔设置有第一内唇边和第一外唇边,所述第一内唇边、所述第一夹套本体以及所述第一外唇边围成所述第一容纳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蓄能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唇边、所述第一夹套本体以及所述第一外唇边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蓄能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夹套包括第二夹套本体,所述第二夹套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夹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夹套本体的另一端间隔设置有第二内唇边和第二外唇边,所述第二内唇边、所述第二夹套本体以及所述第二外唇边围成所述第二容纳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飞项冲张帆黄毅杰张兆想贾晓红王玉明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