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体孔内测杆扶正装置及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岩土工程
,涉及深部岩体变形监测,具体是一种岩体孔内测杆扶正装置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岩体内深部变形通常采用测杆引出测点至地表孔口,安装位移计测量,或直接用安装在基准梁上的百分表、千分表或位移传感器测量。孔内测杆是在孔外将短测杆用螺母或丝扣对接连成大于孔深的接长测杆,用短护管套接连成长度与测杆相等的接长护管,测杆穿过护管,测杆底端接锚固头,测管与锚固头之间进行密封、固定,将测管、测杆一起送入孔底,在护管与孔壁之间灌水泥浆密封,在孔口安装多点位移计或直接用百分表、千分表或位移传感器测量深部岩体变形。这种测杆安装方式,在重力作用下孔内接长的长细测杆下沉、弯曲压在护管内壁,因测杆和护管之间摩擦阻力的影响,接长测杆被护管内壁约束而不能自由的向前移动,在微小变形下普遍无测值,小变形下虽能测出变形但不准确,测得的荷载-变形曲线规律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岩体孔内测杆扶正装置及安装方法,该方法增加了充填轻质发泡剂或空气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体孔内测杆扶正装置,包括钻设在岩体(1)上的测孔(2)和安装在测孔(2)内的测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装置还包括托浮柱(5)、护管(3)和测杆扶正器(7),所述测杆(4)置于测孔(2)内的端部设有锚头(6);所述托浮柱(5)为双层圆环形的中空柱体结构,测杆(4)插入托浮柱(5)的内层中心孔(500)内,在托浮柱(5)的外层腔体(501)内填充有轻质发泡材料或空气(502);所述护管(3)套设在托浮柱(5)的外部,其内壁与托浮柱(5)的外层壁之间设有注水腔(8),外壁与测孔岩壁之间形成注浆腔(9);所述测杆(4)的锚头(6)伸出托浮柱(5)和护管(3)置于注浆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岩体孔内测杆扶正装置,包括钻设在岩体(1)上的测孔(2)和安装在测孔(2)内的测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装置还包括托浮柱(5)、护管(3)和测杆扶正器(7),所述测杆(4)置于测孔(2)内的端部设有锚头(6);所述托浮柱(5)为双层圆环形的中空柱体结构,测杆(4)插入托浮柱(5)的内层中心孔(500)内,在托浮柱(5)的外层腔体(501)内填充有轻质发泡材料或空气(502);所述护管(3)套设在托浮柱(5)的外部,其内壁与托浮柱(5)的外层壁之间设有注水腔(8),外壁与测孔岩壁之间形成注浆腔(9);所述测杆(4)的锚头(6)伸出托浮柱(5)和护管(3)置于注浆腔(9)内,且测杆(4)伸出部位与护管(3)密封隔离;所述测杆扶正器(7)为设有测杆穿孔(700)的密封盖,在注浆腔(9)中注满水泥净浆,并在注水腔(8)内注满清水后,将测杆扶正器(7)安装在测孔(2)的孔口,所述测杆(4)的外端从测杆穿孔(700)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体孔内测杆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孔(2)是从岩体(1)表面倾斜向下或铅直向下钻设的测孔,所述护管(3)的外径小于测孔(2)的直径,托浮柱(5)的外径小于护管(3)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体孔内测杆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浮柱(5)的内、外层柱体均采用轻质量的硬质塑胶;所述测杆(4)和托浮柱(5)在清水中产生的浮力等于测杆(4)和托浮柱(5)重量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体孔内测杆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管(3)端底设有密封居中环(10),锚头(6)穿过密封居中环(10),且通过密封胶密封,所述锚头(6)置于注浆腔(9)通过凝固的水泥净浆进行锚固。
技术研发人员:余美万,向前,邬爱清,张宜虎,范雷,罗荣,王帅,李玉婕,陈冲,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