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扶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902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套管扶正器。套管扶正器包括:管体;多个扶正条,设置在管体的外表面上,各扶正条沿管体的轴向和径向延伸,多个扶正条沿管体的轴向和周向间隔设置;其中,在任一横截面内,具有至多一个扶正条;横截面与管体的中心轴线方向相互垂直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扶正器的环空过流面积较小而造成下套管困难,增大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套管扶正器
本技术涉及石油钻井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套管扶正器。
技术介绍
目前,刚性扶正器是固井完井作业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工具,下套管作业过程中,为了保持套管居中,通常采用在管柱中加入扶正器的方式,而刚性扶正器能够使套管保持良好的居中。然而,在小间隙井眼中下套管时,由于管柱与井眼间隙较小,导致扶正器的环空过流面积较小,易造成下套管困难,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管扶正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扶正器的环空过流面积较小而造成下套管困难,增大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套管扶正器,包括:管体;多个扶正条,设置在管体的外表面上,各扶正条沿管体的轴向和径向延伸,多个扶正条沿管体的轴向和周向间隔设置;其中,在任一横截面内,具有至多一个扶正条;横截面与管体的中心轴线方向相互垂直设置。进一步地,扶正条的横截面为梯形、矩形、正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沿扶正条的延伸方向,扶正条包括第一扶正条段和与第一扶正条段连接的第二扶正条段,至少部分第一扶正条段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至少部分第二扶正条段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沿扶正条的延伸方向,扶正条包括第一扶正条段和与第一扶正条段连接的第二扶正条段,至少部分第一扶正条段的厚度逐渐增大,至少部分第二扶正条段的厚度逐渐减小;其中,扶正条的厚度方向与管体的径向一致。进一步地,沿管体的轴线方向,每相邻的两个扶正条之间具有预设间隙。进一步地,沿管体的轴线方向,预设间隙小于扶正条的长度。进一步地,扶正条与管体一体成型。进一步地,管体的第一端具有外螺纹,管体的第二端具有内螺纹,管体的两端分别与套管螺纹连接。进一步地,多个扶正条在管体上呈蛇形布置。进一步地,各扶正条远离管体的表面具有凹槽,扶正条的延伸方向与凹槽的延伸方向一致。进一步地,各扶正条的旋转角度大于等于20°且小于等于60°。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套管扶正器包括管体和多个扶正条。多个扶正条设置在管体的外表面上,各扶正条沿管体的轴向和径向延伸,多个扶正条沿管体的轴向和周向间隔设置。其中,在任一横截面内,具有至多一个扶正条;横截面与管体的中心轴线方向相互垂直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保证同一横截面内具有至多一个扶正条,进而增大了套管扶正器的环空过流面积,使得下套管更加省时省力,减小了下套管难度,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扶正器的环空过流面积较小而造成下套管困难,增大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问题,降低了环空堵塞的概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套管扶正器的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以及图2示出了图1中的套管扶正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管体;11、外螺纹;12、内螺纹;20、扶正条;21、第一扶正条段;22、第二扶正条段;30、预设间隙。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扶正器的环空过流面积较小而造成下套管困难,增大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套管扶正器。如图1所示,套管扶正器包括管体10和多个扶正条20。其中,多个扶正条20设置在管体10的外表面上,各扶正条20沿管体10的轴向和径向延伸,多个扶正条20沿管体10的轴向和周向间隔设置。其中,在任一横截面内,具有至多一个扶正条20;横截面与管体10的中心轴线方向相互垂直设置。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套管扶正器包括管体10和多个扶正条20。多个扶正条20设置在管体10的外表面上,各扶正条20沿管体10的轴向和径向延伸,多个扶正条20沿管体10的轴向和周向间隔设置。其中,在任一横截面内,具有至多一个扶正条20;横截面与管体10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保证同一横截面内具有至多一个扶正条20,进而增大了套管扶正器的环空过流面积,使得下套管更加省时省力,减小了下套管难度,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扶正器的环空过流面积较小而造成下套管困难,增大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问题,降低了环空堵塞的概率。可选地,扶正条20的横截面为梯形、矩形、正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如图2所示,扶正条20的横截面为梯形,且梯形远离管体10的边为短边,进而减小了下套管阻力,提高了井液流通能力,避免套管下入困难及循环憋堵,进而提升了小井眼固井套管居中度及循环顶替效率,提高了固井质量。如图1所示,沿扶正条20的延伸方向,扶正条20包括第一扶正条段21和与第一扶正条段21连接的第二扶正条段22,至少部分第一扶正条段21的厚度逐渐增大,至少部分第二扶正条段22的厚度逐渐减小。其中,扶正条20的厚度方向与管体10的径向一致。这样,上述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小套管扶正器与井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了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保证套管下入顺畅,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沿扶正条的延伸方向,扶正条包括第一扶正条段和与第一扶正条段连接的第二扶正条段,至少部分第一扶正条段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至少部分第二扶正条段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这样,上述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小套管扶正器与井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了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保证套管下入顺畅,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如图1所示,沿管体10的轴线方向,每相邻的两个扶正条20之间具有预设间隙30。这样,在套管下入过程中,井液能够在预设间隙30内流动,进而增大了套管扶正器的环空过流面积,避免套管下入过程中发生循环憋堵,减小了套管下入困难度,保证套管下入顺畅,在确保套管居中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套管扶正器的环空过流面积,进而提升了环空小间隙固定质量。同时,在套管下入过程中,预设间隙30的上述设置能够对井液起到良好的导流作用,提高了套管扶正器在小间隙井眼中的适用性。在本实施例中,沿管体10的轴线方向,预设间隙30小于扶正条20的长度。这样,上述设置在确保套管居中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套管扶正器的环空过流面积,能够有效地提高井液流通能力,降低了套管下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可选地,扶正条20与管体10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对厚度较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套管扶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管体(10);/n多个扶正条(20),设置在所述管体(10)的外表面上,各所述扶正条(20)沿所述管体(10)的轴向和径向延伸,多个所述扶正条(20)沿所述管体(10)的轴向和周向间隔设置;其中,在任一横截面内,具有至多一个所述扶正条(20);所述横截面与所述管体(10)的中心轴线方向相互垂直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管扶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10);
多个扶正条(20),设置在所述管体(10)的外表面上,各所述扶正条(20)沿所述管体(10)的轴向和径向延伸,多个所述扶正条(20)沿所述管体(10)的轴向和周向间隔设置;其中,在任一横截面内,具有至多一个所述扶正条(20);所述横截面与所述管体(10)的中心轴线方向相互垂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条(20)的横截面为梯形、矩形、正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扶正条(20)的延伸方向,所述扶正条(20)包括第一扶正条段(21)和与所述第一扶正条段(21)连接的第二扶正条段(22),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扶正条段(21)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扶正条段(22)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扶正条(20)的延伸方向,所述扶正条(20)包括第一扶正条段(21)和与所述第一扶正条段(21)连接的第二扶正条段(22),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扶正条段(21)的厚度逐渐增大,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扶正条段(22)的厚度逐渐减小;其中,所述扶正条(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建洲王鹏李季王兆会刘斌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