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2127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桩管沉管过程中,因受石块干扰,而发生偏斜的问题的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桩尖与桩管就位,桩管包括内层桩管、套设在内层桩管外的外层桩管及套设在内层桩管外的外层压管;第二,沉管工序,沉管工序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沉桩设备将桩管与桩尖一同压入土中,直至桩尖压入设定深度为H1米的土层内;2),将外层压管取下;3),利用沉桩设备将内层桩管与桩尖一同往下压;4),将外层压管套在内层桩管上,接着,利用沉桩设备将外层压管和外层桩管一同往下压;5)返回2)步骤,如此循环,直至桩管与桩尖一同压入土中设定深度为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灌注桩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沉管灌注桩是土木建筑工程中众多类型桩基础中的一种。系采用与桩的设计尺寸相适应的桩管,在端部套上桩尖后压入土中,接着在桩管内吊放钢筋骨架并浇筑混凝土,再接着,拔管,将桩管拔出,利用拔管时的振动捣实混凝土而形成所需要的灌注桩。目前的沉管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若桩管沉管时遇到石块,因受石块的干扰,桩管容易发生偏斜,而桩管偏斜会严重影响沉管灌注桩的正常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桩管沉管过程中,因受石块干扰,而发生偏斜的问题的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桩尖与桩管就位,所述桩管包括内层桩管、套设在内层桩管外的外层桩管及套设在内层桩管外的外层压管,所述内层桩管的下端面支撑在桩尖上,所述外层桩管的下端面也支撑在桩尖上,所述外层压管的下端面支撑在外层桩管的上端面上,且外层压管上端面与内层桩管的上端面位于同一高度;第二,沉管工序,沉管工序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沉桩设备将桩管与桩尖一同压入土中,直至桩尖压入设定深度为H1米的土层内;2),将外层压管取下;3),利用沉桩设备将内层桩管与桩尖一同往下压,已通过外层桩管对内层桩管进行导向,直至内层桩管上端面位于外层桩管上端面上方h1米为止;如此,在内层桩管与桩尖一同下压的过程中,由于外层桩管固定在土层内不动,可以通过外层桩管对内层桩管进行导向,以保证内层桩管沿外层桩管往下移,即使在这个过程中桩尖遇到石块,也可以将石块推开,保证内层桩管沿外层桩管往下移,有效避免内层桩管下压过程中遇到石块,因受石块的干扰而发生偏斜的问题;4),将外层压管套在内层桩管上,外层压管的下端支撑于外层桩管的上端面上,接着,利用沉桩设备将外层压管和外层桩管一同往下压,已通过内层桩管对外层桩管进行导向,直至外层压管上端面与内层桩管的上端面位于同一高度;如此,在外层桩管下压的过程中,由于内层桩管固定在土层内不动,可以通过内层桩管对外层桩管进行导向,以保证内层桩管沿外层桩管往下移,即使在这个过程中外层桩管遇到石块,也可以将石块推开,保证外层桩管沿内层桩管往下移,有效避免外层桩管下压过程中遇到石块,因受石块的干扰而发生偏斜的问题;5)返回2)步骤继续施工,如此循环,直至桩管与桩尖一同压入土中设定深度为止;如此,能够有效解决桩管沉管过程中,因受石块干扰,而发生偏斜的问题。第三,灌注混凝土,或者吊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第四,拔桩,将桩管的内层桩管与外层桩管拔出。作为优选,桩尖的上端设有外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的阶梯轴,该阶梯轴具有下台阶面与上台阶面,所述外层桩管同轴套设在阶梯轴上,且外层桩管的下端面支撑在下台阶面上,所述内层桩管同轴套设在阶梯轴上,且内层桩管的下端面支撑在上台阶面上。作为优选,桩尖的下端呈锥形。作为优选,内层桩管与外层桩管同轴分布。作为优选,外层压管的高度为1-2米。作为优选,外层压管的高度为1.5米。作为优选,外层桩管的上端面边缘往外延伸形成上环形凸缘。作为优选,外层压管的下端面边缘往外延伸形成下环形凸缘。作为优选,外层桩管、外层压管与内层桩管均为钢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解决桩管沉管过程中,因受石块干扰,而发生偏斜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桩尖与桩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桩尖1,阶梯轴1.1,下台阶面1.2,上台阶面1.3;桩管2,内层桩管2.1,外层桩管2.2,外层压管2.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实施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方案的限制。参照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清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这些描述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来表示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原理的一些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范围不受此限制。相反,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表示一个或者多个。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具体实施例一:一种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桩尖与桩管就位;如图1所示,桩管2包括内层桩管2.1、套设在内层桩管外的外层桩管2.2及套设在内层桩管外的外层压管2.3。外层压管的高度为1-2米,具体的,外层压管的高度为1.5米。内层桩管的下端面支撑在桩尖1上;外层桩管的下端面也支撑在桩尖1上;外层压管的下端面支撑在外层桩管的上端面上,且外层压管上端面与内层桩管的上端面位于同一高度;内层桩管与外层桩管同轴分布;本实施例中,桩尖的下端呈锥形;桩尖的上端设有外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的阶梯轴1.1,该阶梯轴具有下台阶面1.2与上台阶面1.3;外层桩管2.2同轴套设在阶梯轴上,且外层桩管的下端面支撑在下台阶面上;内层桩管2.1同轴套设在阶梯轴上,且内层桩管的下端面支撑在上台阶面上。外层桩管的上端面边缘往外延伸形成上环形凸缘;外层压管的下端面边缘往外延伸形成下环形凸缘。外层桩管、外层压管与内层桩管均为钢管。具体的,桩尖与桩管就位包括桩尖就位与桩管就位,其中,桩尖就位前,对桩尖埋设的位置进行钎探,探测深度为2-4m,并将探明在桩尖处的障碍物清除(例如旧基础、石块、废铁等障碍物);然后,将桩尖埋设在指定位置,以使桩尖就位;桩尖就位后,吊起桩管,使内层桩管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是,依次包括以下步骤:/n第一,桩尖与桩管就位,所述桩管包括内层桩管、套设在内层桩管外的外层桩管及套设在内层桩管外的外层压管,所述内层桩管的下端面支撑在桩尖上,所述外层桩管的下端面也支撑在桩尖上,所述外层压管的下端面支撑在外层桩管的上端面上,且外层压管上端面与内层桩管的上端面位于同一高度;/n第二,沉管工序,沉管工序依次包括以下步骤,/n1),利用沉桩设备将桩管与桩尖一同压入土中,直至桩尖压入设定深度为H1米的土层内;/n2),将外层压管取下;/n3),利用沉桩设备将内层桩管与桩尖一同往下压,已通过外层桩管对内层桩管进行导向,直至内层桩管上端面位于外层桩管上端面上方h1米为止;/n4),将外层压管套在内层桩管上,外层压管的下端支撑于外层桩管的上端面上,接着,利用沉桩设备将外层压管和外层桩管一同往下压,已通过内层桩管对外层桩管进行导向,直至外层压管上端面与内层桩管的上端面位于同一高度;/n5)返回2)步骤继续施工,如此循环,直至桩管与桩尖一同压入土中设定深度为止;/n第三,灌注混凝土,或者吊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n第四,拔桩,将桩管的内层桩管与外层桩管拔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是,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桩尖与桩管就位,所述桩管包括内层桩管、套设在内层桩管外的外层桩管及套设在内层桩管外的外层压管,所述内层桩管的下端面支撑在桩尖上,所述外层桩管的下端面也支撑在桩尖上,所述外层压管的下端面支撑在外层桩管的上端面上,且外层压管上端面与内层桩管的上端面位于同一高度;
第二,沉管工序,沉管工序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沉桩设备将桩管与桩尖一同压入土中,直至桩尖压入设定深度为H1米的土层内;
2),将外层压管取下;
3),利用沉桩设备将内层桩管与桩尖一同往下压,已通过外层桩管对内层桩管进行导向,直至内层桩管上端面位于外层桩管上端面上方h1米为止;
4),将外层压管套在内层桩管上,外层压管的下端支撑于外层桩管的上端面上,接着,利用沉桩设备将外层压管和外层桩管一同往下压,已通过内层桩管对外层桩管进行导向,直至外层压管上端面与内层桩管的上端面位于同一高度;
5)返回2)步骤继续施工,如此循环,直至桩管与桩尖一同压入土中设定深度为止;
第三,灌注混凝土,或者吊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
第四,拔桩,将桩管的内层桩管与外层桩管拔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佩鋆陈风清李泽良陈美娟周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正岩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