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调水工程输水渠道排冰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21244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引调水工程输水渠道排冰闸装置,包括排冰引渠、排冰闸门、总干渠,所述排冰引渠布置于所述总干渠的一侧,所述排冰闸门布置在所述排冰引渠的渠首部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总干渠另一侧的支撑平台、设于所述排冰引渠中的支撑横梁、置于所述支撑横梁和所述支撑平台上的导冰槽,所述导冰槽中心线与所述排冰引渠中心线方向一致,导冰槽断面为“L”型,横跨总干渠并置于渠道表层水流中,所述导冰槽水平底板的上表面高程与所述排冰闸门的门顶高程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与传统的排冰闸设施相比,排冰能力提高80%以上,排冰耗水流量减少10%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引调水工程输水渠道排冰闸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调水工程输水渠道排冰闸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引调水工程的输水安全领域,具体是一种引调水工程输水渠道排冰闸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幅员辽阔,但全国范围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衡,华北地区严重缺水,成为了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调水工程是缓解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建成运行后,极大地提高了受水地区水资源的配置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非常显著。目前华北地区对调水工程水源的依存度非常高,即使在冬季也要求总干渠正常供水。中线总干渠全线跨越北纬33°~40°,北部渠段冬季气候寒冷,冬季运行时存在无冰输水、流冰输水和冰盖输水三种状态,局部渠段可能发生冰塞、冰坝等危害,特别是倒虹吸、隧洞、渡槽等节制闸进口前,以及曲率半径较小的弯道、山区开挖束窄渠段等。为预防输水渠道发生冰塞、冰坝等灾害,一般在上述部位前设置拦冰索拦截浮冰,并将浮冰导向排冰闸排走。从目前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上述排冰闸基本上采用侧向排冰布置方式,其排冰效率都不高,排冰闸运行时的最大冰水比λ(单位时间的排冰量与排水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调水工程输水渠道排冰闸装置,包括排冰引渠(1)、排冰闸门(2)、总干渠(6),所述排冰引渠(1)布置于所述总干渠(6)的一侧,所述排冰闸门(2)布置在所述排冰引渠(1)的渠首部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总干渠(6)另一侧的支撑平台(5)、设于所述排冰引渠(1)中的支撑横梁(4)、置于所述支撑横梁(4)和所述支撑平台(5)上的导冰槽(3),所述导冰槽(3)中心线与所述排冰引渠(1)中心线方向一致,导冰槽(3)断面为“L”型,横跨总干渠(6)并置于渠道表层水流中,所述导冰槽(3)水平底板的上表面高程与所述排冰闸门(2)的门顶高程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调水工程输水渠道排冰闸装置,包括排冰引渠(1)、排冰闸门(2)、总干渠(6),所述排冰引渠(1)布置于所述总干渠(6)的一侧,所述排冰闸门(2)布置在所述排冰引渠(1)的渠首部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总干渠(6)另一侧的支撑平台(5)、设于所述排冰引渠(1)中的支撑横梁(4)、置于所述支撑横梁(4)和所述支撑平台(5)上的导冰槽(3),所述导冰槽(3)中心线与所述排冰引渠(1)中心线方向一致,导冰槽(3)断面为“L”型,横跨总干渠(6)并置于渠道表层水流中,所述导冰槽(3)水平底板的上表面高程与所述排冰闸门(2)的门顶高程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调水工程输水渠道排冰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冰引渠(1)水流流向与总干渠(6)水流流向的夹角为锐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调水工程输水渠道排冰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冰引渠(1)中心线与所述总干渠(6)中心线的夹角为30°~7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调水工程输水渠道排冰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冰闸门(2)为平板钢闸门,门顶泄流,其门顶水头为h0,所述排冰闸门(2)宽度为b0,所述导冰槽(3)宽度b≈0.95b0,高度h≈1.3h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才欢侯冬梅黄国兵杜兰李静刘圣凡夏煜唐祥甫赵文焕叶昊天黄海龙许志磊朱俊杰王伟胡雨新姚孟迪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