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丙烯酸酯共聚物、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2060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面板玻璃保护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丙烯酸酯共聚物、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计,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组分包括:丙烯酸酯单体100‑250份、含羟基的偶氮类引发剂0.1‑0.2份、溶剂200‑300份;所述丙烯酸酯单体选自软单体、硬单体、含羧基单体、交联单体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丙烯酸酯共聚物,耐高温,其重均分子量大于100万,分子量分布为5‑8,其贴附在玻璃表面,可以保持玻璃表面的高表面能,水滴角变化小,交联密度高,无低聚物成分析出,不会给面板的丝印和电镀加工带来危害,丝印和电镀材料与玻璃表面的附着力大,手机面板玻璃加工合格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丙烯酸酯共聚物、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面板玻璃保护膜
,具体涉及一种丙烯酸酯共聚物、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手机面板玻璃加工的工艺流程中,为了防止玻璃表面在包装、运输、加工过程中划伤、污染,需要贴附PE或PET保护膜,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的丙烯酸酯共聚物,材料便宜易得,性能调节范围广,被广泛应用于保护膜行业。但是自由基溶液聚合工艺有其局限性,该工艺得出的共聚物分子量分布较宽,分子量较小,很难参与到胶层的交联网络,低聚物容易析出,在撕去保护膜时,很容易残留在玻璃表面,造成污染,降低玻璃表面的表面能。且玻璃表面的微量残留物会给面板的丝印和电镀加工带来危害,降低丝印和电镀材料与玻璃表面的附着力,导致大量不良品产生。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分子量高且分子量分布窄,交联密度高,无低聚物成分析出,水滴角变化小,粘力调整范围大,耐高温的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其保护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丙烯酸酯共聚物,按重量份计,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组分包括:丙烯酸酯单体100-250份、含羟基的偶氮类引发剂0.1-0.2份、溶剂200-300份;所述丙烯酸酯单体选自软单体、硬单体、含羧基单体、交联单体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丙烯酸酯单体为软单体、含羧基单体、交联单体的混合物;所述软单体、含羧基单体、交联单体的质量比为(150-200):1:(6-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交联单体选自含羟基的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类单体、丙烯酰胺类单体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含羟基的丙烯酸酯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丁酯、丙烯酸羟己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丙酯种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含羧基单体选自丙烯酸、β-丙烯酰氧基丙酸、甲基丙烯酸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大于100万,分子量分布指数为5-8。本专利技术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含羟基的偶氮类引发剂分阶段加入;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丙烯酸酯单体与三分之二重量的溶剂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加入七分之三重量的含羟基的偶氮类引发剂,通入氮气20-40min,将溶液升温至55-65℃,氮气保护下,加热回流、搅拌4-8h;S2:再加入剩下的溶剂和剩下的含羟基的偶氮类引发剂,氮气保护下继续反应8-16h;S3:继续升温至70-75℃,反应4-8h,降温,调整溶液理论固含量为30wt%,即得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本专利技术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有上述丙烯酸酯共聚物的保护膜,所述保护膜包括基材、胶粘剂、离型膜;按重量份计,所述胶粘剂由丙烯酸酯共聚物30-50份、异氰酸酯固化剂1-2份、多官能度胺基环氧化合物0.03-0.05份组成。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多官能度胺基环氧化合物为四官能度间苯二甲胺型的环氧树脂。本专利技术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向丙烯酸酯共聚物中加入异氰酸酯固化剂、多官能度胺基环氧化合物,混合均匀,得胶粘剂;(2)将胶粘剂涂布在基材的电晕面,烘干,贴附离型膜,熟化,即得所述保护膜。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丙烯酸酯共聚物,是一种耐高温丙烯酸酯共聚物,其重均分子量大于100万,分子量分布指数为5-8,其贴附在玻璃表面,可以保持玻璃表面的高表面能,水滴角变化小,交联密度高,无低聚物成分析出,不会给面板的丝印和电镀加工带来危害,丝印和电镀材料与玻璃表面的附着力大,手机面板玻璃加工合格率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描述,并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当量、浓度、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当公开了范围“1至5”时,所描述的范围应被解释为包括范围“1至4”、“1至3”、“1至2”、“2至3”和“3至4”、“4至5”和“3至5”等。当数值范围在本文中被描述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该范围意图包括其端值和在该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和分数。单数形式包括复数讨论对象,除非上下文中另外清楚地指明。“任选的”或者“任意一种”是指其后描述的事项或事件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而且该描述包括事件发生的情形和事件不发生的情形。此外,本专利技术要素或组分前的不定冠词“一种”和“一个”对要素或组分的数量要求(即出现次数)无限制性。因此“一个”或“一种”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并且单数形式的要素或组分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所述数量明显旨指单数形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丙烯酸酯共聚物,按重量份计,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组分包括:丙烯酸酯单体100-250份、含羟基的偶氮类引发剂0.1-0.2份、溶剂200-300份。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计,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组分包括:丙烯酸酯单体150-200份、含羟基的偶氮类引发剂0.12-0.15份、溶剂220-260份。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计,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组分包括:丙烯酸酯单体178份、含羟基的偶氮类引发剂0.14份、溶剂240份。丙烯酸酯单体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丙烯酸酯单体选自软单体、硬单体、含羧基单体、交联单体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丙烯酸酯单体选自软单体、含羧基单体、交联单体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的,所述丙烯酸酯单体为软单体、含羧基单体、交联单体的混合物。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软单体、含羧基单体、交联单体的质量比为(150-200):1:(6-8);优选的,所述软单体、含羧基单体、交联单体的质量比为178:1: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软单体选自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软单体选自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中的任两种;更优选的,所述软单体为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丁酯的混合物。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为1:(0.57-1.74);优选的,所述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为1:1.74或所述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为1:0.57。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丙烯酸异辛酯,分子式是C11H20O2,CAS号为103-11-7。丙烯酸异辛酯是一种制造丙烯酸酯溶剂型的软单体,其与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羟丁酯、丙烯酸或β-丙烯酰氧基丙酸共同参与共聚反应,控制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在1:(0.57-1.74)范围,可以调节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分子量,使得其分子量分布窄,重均分子量大于100万,提高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丙烯酸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组分包括:丙烯酸酯单体100-250份、含羟基的偶氮类引发剂0.1-0.2份、溶剂200-300份;所述丙烯酸酯单体选自软单体、硬单体、含羧基单体、交联单体中的一种或多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烯酸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组分包括:丙烯酸酯单体100-250份、含羟基的偶氮类引发剂0.1-0.2份、溶剂200-300份;所述丙烯酸酯单体选自软单体、硬单体、含羧基单体、交联单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单体为软单体、含羧基单体、交联单体的混合物;所述软单体、含羧基单体、交联单体的质量比为(150-200):1:(6-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单体选自含羟基的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类单体、丙烯酰胺类单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羟基的丙烯酸酯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丁酯、丙烯酸羟己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丙酯种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羧基单体选自丙烯酸、β-丙烯酰氧基丙酸、甲基丙烯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大于100万,分子量分布指数为5-8。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瓒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东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