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转位成型铣刀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1826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32
一种可转位成型铣刀及使用方法,属于金属切削加工技术领域。成型面是由四个可转位刀片组成,可转位刀片包括第一刀片、第二刀片及第三刀片,刀体的两面有刀片槽和容屑槽,可转位刀片放入到刀片槽中定位,并用螺钉固定在刀体上;可转位成型铣刀共有8个有效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在刀体的两面加工有容屑槽和刀片槽,可转位刀片放入到刀片槽中定位,并用螺钉将刀片固定在刀体上。可转位成型铣刀的成型面是由四个可转位刀片组成,当刀具磨损了,刀片不需要修磨,只需要松开夹紧刀片的螺钉,将刀片翻个面或者更换刀片,用螺钉再次拧紧,刀具就可以使用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转位成型铣刀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切削加工
,涉及一种可转位成型铣刀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在零件加工中,尤其是零件的成型加工中,通常需要用到成型铣刀来完成。成形铣刀加工的特点是生产效率高,一致性好。在通用设备上就可以完成复杂成型面的加工。一般成型铣刀都是做成整体结构形式,刀具磨损后,需要专用设备返修,一般规模不大的工厂没有这种条件,而且修磨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转位成型铣刀及使用方法。为了提高刀具的使用效率,降低刀具使用成本,当刀具磨损了,只需要更换刀片或者将刀片翻面,刀具很快就恢复了切削功能。一种可转位成型铣刀,成型面是由四个可转位刀片组成,可转位刀片包括第一刀片、第二刀片及第三刀片,刀体的两面有刀片槽和容屑槽,可转位刀片放入到刀片槽中定位,并用螺钉固定在刀体上,刀体的侧面与右刀尖理论值到右端面的距离为5.5~7mm,成型铣刀齿顶宽度为8~9mm,成型铣刀有效切削深度为23~27mm,成型铣刀右切削刃与刀体右端面的夹角为10°,成型铣刀齿顶切削刃与刀体轴线的夹角为10°,第一刀片的左切削刃与另一个第一刀片右切削刃之间的夹角为30°,第二刀片的左刀尖圆弧半径为0.5~4mm,第三刀片的右刀尖圆弧半径为0.5~3mm,第一刀片的厚度为4.76mm、宽度为9.525mm及长度15.875mm。一种可转位成型铣刀的使用方法,成型面是由四个可转位刀片组成,可转位刀片包括第一刀片、第二刀片及第三刀片,刀体的两面有刀片槽和容屑槽,可转位刀片放入到刀片槽中定位,并用螺钉固定在刀体上,含有以下步骤:第一刀片有四个切削刃,第一刀片能够使用四次;第二刀片只有一个切削刃,有一个比较大的圆弧和一个斜面;第三刀片有两个切削刃,第三刀片能够使用两次;当刀具磨损了,只需要松开夹紧螺钉,将第一刀片、第二刀片或者第三刀片翻个面,用螺钉再次拧紧,刀具就能够使用了。在零件加工中,尤其是零件的成型加工中,通常需要用到成型铣刀来完成。成形铣刀加工的特点是生产效率高,一致性好。在通用设备上就可以完成复杂型面的加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在刀体的两面加工有容屑槽和刀片槽,可转位刀片放入到刀片槽中定位,并用螺钉将刀片固定在刀体上。可转位成型铣刀的成型面是由四个可转位刀片组成,当刀具磨损了,刀片不需要修磨,只需要松开夹紧刀片的螺钉,将刀片翻个面或者更换刀片,用螺钉再次拧紧,刀具就可以使用了。附图说明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如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A-A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刀片安装角度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刀片之一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刀片之二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刀片之三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宗旨所做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称元件、组件被“连接”到另一元件、组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元件或者组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者组件。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为便于对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及图8所示,一种可转位成型铣刀,成型面是由四个可转位刀片组成,可转位刀片包括第一刀片3、第二刀片4及第三刀片5,可转位成型铣刀共有8个有效齿,刀体1的两面有刀片槽6和容屑槽7,可转位刀片放入到刀片槽6中定位,并用螺钉2固定在刀体1上,刀体1的侧面与右刀尖理论值到右端面的距离a,成型铣刀齿顶宽度b,成型铣刀有效切削深度(相当于刃长)c,成型铣刀右切削刃与刀体1右端面的夹角10°,成型铣刀齿顶切削刃与刀体1轴线的夹角10°,第一刀片3的左切削刃与另一个第一刀片3右切削刃之间的夹角30°,第二刀片4的左刀尖圆弧半径R3,第三刀片5的右刀尖圆弧半径R2,第一刀片3的厚度为4.76mm、宽度为9.525mm及长度15.875mm。R2为R0.5~R3mm,R3为R0.5~R4mm,a为5.5~7mm,b为8~9mm,c为23~27mm。实施例2: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及图8所示,其它结构如同实施例1,一种可转位成型铣刀,可转位成型铣刀共有8个有效齿。刀体的侧面与右刀尖理论值到右端面的距离为7mm,成型铣刀齿顶宽度为8mm,成型铣刀有效切削深度为26mm,成型铣刀右切削刃与刀体右端面的夹角为10°,成型铣刀齿顶切削刃与刀体轴线的夹角为10°,第一刀片的左切削刃与另一个第一刀片右切削刃之间的夹角为30°,第二刀片的左刀尖圆弧半径为0.5mm,第三刀片的右刀尖圆弧半径为0.5mm,第一刀片的厚度为4.76mm、宽度为9.525mm及长度15.875mm。实施例3: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及图8所示,一种可转位成型铣刀的使用方法,结构如同实施例1及实施例2,含有以下步骤:第一刀片3有四个切削刃8,这个刀片可以使用四次;第二刀片4只有一个切削刃8,因为有一个比较大的圆弧R3和一个斜面;第三刀片5有两个切削刃8,可以使用两次。当刀具磨损了,只需要松开夹紧螺钉2,将可转位刀片(包括第一刀片3、第二刀片4及第三刀片5)翻个面,用螺钉2再次拧紧,刀具就可以使用了。可转位成型铣刀共有8个有效齿,这8个有效齿是刃口。刀具的轮廓(见图5)是由4个刀片组合形成的,一组刀片组成一个有效刀齿,共有8个有效刀齿,这个成型铣刀是一个8个齿的刀具。第一刀片3有四个切削刃8,这个刀片可以使用四次;(这个刀片可以转位三次,可以使用四次)第二刀片4只有一个切削刃8,(这个刀片不能转位,只能使用一次)因为有一个比较大的圆弧R3和一个斜面;第三刀片5有两个切削刃8,可以使用两次(这个刀片可以转位一次,可以使用两次)。如上所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只要实质上没有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点及效果可以有很多的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转位成型铣刀,其特征在于成型面是由四个可转位刀片组成,可转位刀片包括第一刀片、第二刀片及第三刀片,刀体的两面有刀片槽和容屑槽,可转位刀片放入到刀片槽中定位,并用螺钉固定在刀体上,刀体的侧面与右刀尖理论值到右端面的距离为5.5~7mm,成型铣刀齿顶宽度为8~9mm,成型铣刀有效切削深度为23~27mm,成型铣刀右切削刃与刀体右端面的夹角为10°,成型铣刀齿顶切削刃与刀体轴线的夹角为10°,第一刀片的左切削刃与另一个第一刀片右切削刃之间的夹角为30°,第二刀片的左刀尖圆弧半径为0.5~4mm,第三刀片的右刀尖圆弧半径为0.5~3mm,第一刀片的厚度为4.76mm、宽度为9.525mm及长度15.875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转位成型铣刀,其特征在于成型面是由四个可转位刀片组成,可转位刀片包括第一刀片、第二刀片及第三刀片,刀体的两面有刀片槽和容屑槽,可转位刀片放入到刀片槽中定位,并用螺钉固定在刀体上,刀体的侧面与右刀尖理论值到右端面的距离为5.5~7mm,成型铣刀齿顶宽度为8~9mm,成型铣刀有效切削深度为23~27mm,成型铣刀右切削刃与刀体右端面的夹角为10°,成型铣刀齿顶切削刃与刀体轴线的夹角为10°,第一刀片的左切削刃与另一个第一刀片右切削刃之间的夹角为30°,第二刀片的左刀尖圆弧半径为0.5~4mm,第三刀片的右刀尖圆弧半径为0.5~3mm,第一刀片的厚度为4.76mm、宽度为9.525mm及长度15.87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位成型铣刀,其特征在于可转位成型铣刀共有8个有效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位成型铣刀,其特征在于刀体的侧面与右刀尖理论值到右端面的距离为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运祥精密刀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