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1754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滤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器以及过滤组件,所述过滤器具有过滤腔以及与过滤腔连通的过滤进口以及过滤出口;过滤组件设置在过滤腔内且过滤组件的径向方向边缘与过滤腔的内壁密封连接,过滤组件包括多个过滤件,过滤件顺序分布且相邻的过滤件首尾密封连接并呈迂回结构的过滤体,过滤体具有分布在其径向方向的迂回的第一过滤表面以及迂回的第二过滤表面,第一过滤表面朝向过滤进口,第二过滤表面朝向过滤出口,第一过滤表面用于接触待过滤空气,第二过滤表面用于释放滤后气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过滤装置结构简单,过滤效果达到99.99%,过滤效率高,加工制作简单,成本低,可以一次性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防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高效过滤元件作为各种过滤系统的末端过滤器件,是正压生物防护服防止内部污染、保护穿戴者的核心部件。其主要用于隔离颗粒灰尘及各种悬浮物,最早的高效过滤元件的使用来源于美国军方,为MIT相关标准,其后欧洲持续优化自身规范和标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是IEST-RP/EN1882/ISO14644三大标准。中国国内大部分项目紧跟的是EN1822标准。IEST-RP规定对于MMD=0.3um的颗粒的整体效率不低于99.97%为高效;EN1882规定只要在MPPS的气溶胶下通过率大于99.95%的即可定义为高效,也就是H13以上。当前的高效过滤器由于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技术,导致制作和采购成本高,导致终端用户只能通过重复使用来减轻经济负担,但重复使用后会导致过滤元件效果不好,同时也存在导致工作人员产生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过滤效果好的过滤装置。一种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器以及过滤组件,所述过滤器具有过滤腔以及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的过滤进口以及过滤出口;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过滤腔内且所述过滤组件的径向方向边缘与所述过滤腔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多个过滤件,所述过滤件顺序分布且相邻的所述过滤件首尾密封连接并呈迂回结构的过滤体,所述过滤体具有分布在其径向方向的迂回的第一过滤表面以及迂回的第二过滤表面,所述第一过滤表面朝向所述过滤进口,所述第二过滤表面朝向所述过滤出口,所述第一过滤表面用于接触待过滤空气,所述第二过滤表面用于释放滤后气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呈柱状结构,所述过滤器的一端形成进口端且相对的另一端形成出口端,所述过滤进口位于所述进口端的端面,所述过滤出口位于所述出口端的端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还包括分隔件以及连接件,所述分隔件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进口端并将所述过滤进口分隔呈多个进风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呈环形,所述分隔件的数量为多个,各个所述分隔件的尺寸不同,所述分隔件围绕同一个圆心分布,相邻的所述分隔件之间均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连接件连接,相邻的所述分隔件之间、所述分隔件与所述过滤进口的边缘之间分别形成所述进风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还包括分散件,相邻的所述分隔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分散件,所述分散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分隔件,所述分散件将所述进风通道分隔呈多个进风子通道;和/或,相邻的所述分隔件之间的所述分散件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所述分隔件之间的所述分散件均匀分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倾斜设置;和/或,所述分隔件靠近圆心的内侧较所述分隔件远离圆心的外侧突出;和/或,各个所述分隔件的内侧边缘位于同一平面,各个所述分隔件的外侧边缘位于同一平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分隔件之间的间距相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呈圆柱状结构,所述分隔件呈圆环形结构,所述过滤进口以及所述过滤出口均呈圆形,所述进风通道呈圆环形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贯穿有连通通道,所述安装件连接于所述过滤器的出口端且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过滤出口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出口端且另一端突出于所述出口端的端面,所述安装件的外壁具有外螺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连接在所述过滤组件的外周壁以及过滤腔的内壁之间,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实现过滤组件与所述过滤腔的内壁之间的密封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过滤组件,旨在提升过滤元件的性能,对结构进行优化,结构简单,过滤效果达到99.99%,过滤效率高,加工制作简单,成本低,可以一次性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过滤组件采用通气阻力小、过滤效率高的过滤材料,如过滤效率不少于99.99%的过滤纸。本专利技术的过滤组件在加工制作时,可以通过多层迂回折叠形成高效过滤元件,通过研究和优化折叠状态和过滤材料,将大幅度增大过滤面积及透过量,本专利技术中过滤件的多层复合搭配是一个关键技术,合理的叠层复合能有效滤除杂质,其纳污能力也会大大增强。本专利技术的过滤装置通过设置过滤组件,实现了过滤效率高、加工制作简单、成本低、可以一次性使用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过滤装置通过设置分隔件以及连接件使得过滤进口分隔呈多个进风通道,分隔件一方面能够有效保护过滤进口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分隔件能够保护过滤进口处的过滤组件不易变形。本专利技术的过滤装置通过设置分隔件呈环形、分隔件的数量为多个、分隔件围绕同一个圆心分布以及相邻的分隔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分散件,使得过滤进口处的分隔件与分散件形成近似网状的结构,一方面能够有效防护外接的异物不被吸入过滤器内,另一方面能够有些保护过滤器内的过滤组件不被挤压变形。本专利技术的过滤装置通过设置分隔件倾斜设置、分隔件靠近圆心的内侧较所述分隔件远离圆心的外侧突出使得相邻的分隔件之间的有效进风面积增大,单位之间内进风通道的进风量增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过滤组件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过滤组件的侧面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过滤组件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过滤装置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过滤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的过滤装置部分侧面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防护装置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的防护装置背面示意图;图9为图7所示的防护装置的送风装置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的送风装置背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过滤装置;110、过滤组件;111、过滤件;112、连接部;120、过滤器;121、过滤腔、122、进口端;123、出口端;124、分隔件;125、连接件;127、进风子通道;128、安装件;20、防护装置;210、防护服;211、防护服主体;212、头罩;213、防护鞋;214、密封件;215、宽幅松紧带;2161、第一弹性松紧带;2162、第二弹性松紧带;2163、第三弹性松紧带;217、连接孔;220、送风装置;221、送风基座;2211、基座出口;2212、扣环;222、显示机构;223、供电机构;2241、风速增量调节按钮;2242、风速减量调节按钮;225、开关按钮;225、送风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术语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术语“中心”、“上”、“下”、“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器以及过滤组件,所述过滤器具有过滤腔以及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的过滤进口以及过滤出口;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过滤腔内且所述过滤组件的径向方向边缘与所述过滤腔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多个过滤件,所述过滤件顺序分布且相邻的所述过滤件首尾密封连接并呈迂回结构的过滤体,所述过滤体具有分布在其径向方向的迂回的第一过滤表面以及迂回的第二过滤表面,所述第一过滤表面朝向所述过滤进口,所述第二过滤表面朝向所述过滤出口,所述第一过滤表面用于接触待过滤空气,所述第二过滤表面用于释放滤后气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器以及过滤组件,所述过滤器具有过滤腔以及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的过滤进口以及过滤出口;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过滤腔内且所述过滤组件的径向方向边缘与所述过滤腔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多个过滤件,所述过滤件顺序分布且相邻的所述过滤件首尾密封连接并呈迂回结构的过滤体,所述过滤体具有分布在其径向方向的迂回的第一过滤表面以及迂回的第二过滤表面,所述第一过滤表面朝向所述过滤进口,所述第二过滤表面朝向所述过滤出口,所述第一过滤表面用于接触待过滤空气,所述第二过滤表面用于释放滤后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呈柱状结构,所述过滤器的一端形成进口端且相对的另一端形成出口端,所述过滤进口位于所述进口端的端面,所述过滤出口位于所述出口端的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还包括分隔件以及连接件,所述分隔件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进口端并将所述过滤进口分隔呈多个进风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呈环形,所述分隔件的数量为多个,各个所述分隔件的尺寸不同,所述分隔件围绕同一个圆心分布,相邻的所述分隔件之间均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连接件连接,相邻的所述分隔件之间、所述分隔件与所述过滤进口的边缘之间分别形成所述进风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晔李慧伦袁建华王文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拜费尔空气净化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