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5G手机的VC铜导管散热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156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5G手机的VC铜导管散热模组,用于5G手机的散热,包括VC铜导管、均热板、导热双面胶层以及复合散热层,所述VC铜导管贴合于均热板一侧用于吸收5G手机产生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均热板上,所述复合散热层通过所述导热双面胶层贴合于均热板另一侧上,利用复合散热层将均热板上的热量通过辐射方式散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散热模组通过VC铜导管将5G手机产生的热量进行快速吸收,并传递至均热板上均热并进行短暂的热量存储,最后再通过复合散热层进行辐射散热,以保证热量能够转移至手机壳外侧,避免5G手机产生的热量在手机内部聚集,提高散热效果,进而提高5G手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5G手机的VC铜导管散热模组
本技术涉及5G手机配件的
,特别是一种5G手机的VC铜导管散热模组。
技术介绍
5G手机是指使用第五代通信系统的智能手机,由于其采用更短的信号波长和更高的频率,传输速度比4G更快,近年来,几大手机厂商纷纷布局5G手机,抢占技术制高点。5G手机处理量和处理速度比4G手机大几十倍,因此其发热量比4G手机大得多,现有虽然有采用水冷模式对热量进行散热,但是通过水冷模式散发出的热量难以将其从手机内部排出,容易将热量聚集在手机内部,进而影响手机使用性能。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专门设计了一种5G手机的VC铜导管散热模组,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5G手机的VC铜导管散热模组,用于5G手机的散热,包括VC铜导管、均热板、导热双面胶层以及复合散热层,所述VC铜导管贴合于均热板一侧用于吸收5G手机产生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均热板上,所述复合散热层通过所述导热双面胶层贴合于均热板另一侧上,利用复合散热层将均热板上的热量通过辐射方式散发。进一步的,所述均热板覆盖整个VC铜导管。进一步的,所述均热板覆盖部分VC铜导管。进一步的,所述均热板与VC铜导管并排设置,且通过导热片将热量传递至均热板上。进一步的,所述均热板采用铝材或者铜材。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散热层包括铜箔层以及石墨烯纳米碳涂层,所述铜箔层一侧贴合于导热双面胶层上,另一侧涂布石墨烯纳米碳涂层。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双面胶层厚度为20-25um,所述铜箔层厚度为18-21um,所述石墨烯纳米碳涂层厚度为10-12um。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双面胶层厚度为20um,所述铜箔层厚度为18um,所述石墨烯纳米碳涂层厚度为10um。本技术的散热模组通过VC铜导管将5G手机产生的热量进行快速吸收,并传递至均热板上均热并进行短暂的热量存储,最后再通过复合散热层进行辐射散热,以保证热量能够转移至手机壳外侧,避免5G手机产生的热量在手机内部聚集,提高散热效果,进而提高5G手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图1是本技术散热模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散热模组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散热模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散热模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0-VC铜导管,20-均热板,30-复合散热层,31-铜箔层,32-石墨烯纳米碳涂层,40-导热双面胶层,50-导热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2,是作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一种5G手机的VC铜导管散热模组,用于5G手机的散热,其包括VC铜导管10、均热板20、导热双面胶层40以及复合散热层30,VC铜导管10贴合于均热板20一侧用于吸收5G手机产生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均热板20上,复合散热层30通过导热双面胶层40贴合于均热板20另一侧上,利用复合散热层30将均热板20上的热量通过辐射方式散发。具体的工作原理为:VC铜导管10将5G手机产生的热量进行快速吸收,并传递至均热板20上均热并进行短暂的热量存储,最后再通过复合散热层30进行辐射散热。根据排布需要,均热板20覆盖整个VC铜导管10;均热板20采用铝材或者铜材,便于将VC铜导管10上的热量更好的传递至复合散热层30。可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复合结构,本技术的复合散热层30包括铜箔层31以及石墨烯纳米碳涂层32,铜箔层31一侧贴合于导热双面胶层40上,另一侧涂布石墨烯纳米碳涂层32,利用石墨烯纳米碳涂层32可将热量进行辐射散热。导热双面胶层40厚度为20-25um,铜箔层31厚度为18-21um,石墨烯纳米碳涂层32厚度为10-12um;优选的,导热双面胶层40厚度为20um,铜箔层31厚度为18um,石墨烯纳米碳涂层32厚度为10um,整体厚度薄,但散热效果好。实施例2请参阅图2至3,是作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一种5G手机的VC铜导管散热模组,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均热板20与VC铜导管10两者之间的摆放位置,具体的,均热板20覆盖部分VC铜导管10。实施例3请参阅图2、图4,是作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的一种5G手机的VC铜导管散热模组,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均热板20与VC铜导管10两者之间的摆放位置,具体的,均热板20与VC铜导管10并排设置,且通过导热片50将热量传递至均热板20上,采用并排的方式进行排布,可降低整体的厚度,对手机厚度有要求的,可采用此方式。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散热模组通过VC铜导管将5G手机产生的热量进行快速吸收,并传递至均热板上均热并进行短暂的热量存储,最后再通过复合散热层进行辐射散热,以保证热量能够转移至手机壳外侧,避免5G手机产生的热量在手机内部聚集,提高散热效果,进而提高5G手机的使用寿命。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5G手机的VC铜导管散热模组,用于5G手机的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VC铜导管、均热板、导热双面胶层以及复合散热层,所述VC铜导管贴合于均热板一侧用于吸收5G手机产生的热量,所述复合散热层通过所述导热双面胶层贴合于均热板另一侧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5G手机的VC铜导管散热模组,用于5G手机的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VC铜导管、均热板、导热双面胶层以及复合散热层,所述VC铜导管贴合于均热板一侧用于吸收5G手机产生的热量,所述复合散热层通过所述导热双面胶层贴合于均热板另一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手机的VC铜导管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热板覆盖整个VC铜导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手机的VC铜导管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热板覆盖部分VC铜导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手机的VC铜导管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热板与VC铜导管并排设置,且通过导热片将热量传递至均热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锦裕古栋根钟宝堂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奈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