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电机与控制器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150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电机与控制器固定结构,用于将驱动电机与控制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上表面设有与控制器底面贴合设置的固定结构,控制器与驱动电机贴合面上设有与固定结构相配合的插槽,所述插槽将控制器内外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的驱动电机与控制器固定结构,通过在驱动电机上表面设置第一固定座,在控制器表面开设插槽,将第一固定座贴合设置在控制器表面。并通过第一固定座上的通孔和控制器上的插槽,利用三相高压线将驱动电机与控制器进行连接;再通过第一螺纹柱穿设在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上,实现控制器与驱动电机的贴合固定,并且不用担心三相高压线裸露在外面的问题,大大降低了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的装配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电机与控制器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电装配
,具体是一种驱动电机与控制器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在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的装配连接时,往往采用单独制作的三相动力线来将二者进行连接,保证驱动电机与控制器之间的传动。但是传统的连接方式会导致一部分的三相动力线裸露在空间外,需要额外将三相动力线进行包裹和采用束线结构对三相动力线进行约束,避免线路损伤造成机器故障和人员损伤,并且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的分开装配不仅会增加装配空间,还会大大增加装配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驱动电机与控制器固定结构用以解决现有驱动电机与控制器分开装配占用空间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驱动电机与控制器固定结构,用于将驱动电机与控制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上表面设有与控制器底面贴合设置的固定结构,控制器与驱动电机贴合面上设有与固定结构相配合的插槽,所述插槽将控制器内外部相连通;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驱动电机上表面的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上开设有将驱动电机内外部连通的通孔,通孔内布置有三相高压线,所述三相高压线一端与驱动电机内部相连,三相高压线另一端穿过插槽并与控制器内部相连;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还开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插槽四周设有与第一固定座上多个第一螺纹孔一一对应的第二螺纹孔,多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卷穿设有第一螺纹柱。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的驱动电机与控制器固定结构,通过在驱动电机上表面设置第一固定座,在控制器表面开设插槽,将第一固定座贴合设置在控制器表面。并通过第一固定座上的通孔和控制器上的插槽,利用三相高压线将驱动电机与控制器进行连接;再通过第一螺纹柱穿设在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上,实现控制器与驱动电机的贴合固定,并且不用担心三相高压线裸露在外面的问题,大大降低了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的装配空间。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驱动电机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控制器与驱动电机接触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插槽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挡块与卡接柱处示意图。附图标记:1、驱动电机;2、控制器;3、插槽;4、第一固定座;5、第一螺纹孔;6、第二螺纹孔;7、第二固定座;8、第三螺纹孔;9、第一缓冲垫片;10、卡接柱;11、限位槽;12、挡块;13、第五螺纹孔;14、第二缓冲垫片;15、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驱动电机与控制器固定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用于将驱动电机1与控制器2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上表面设有与控制器2底面贴合设置的固定结构,控制器2与驱动电机1贴合面上设有与固定结构相配合的插槽3,所述插槽3将控制器2内外部相连通;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驱动电机1上表面的第一固定座4,第一固定座4上开设有将驱动电机1内外部连通的通孔,通孔内布置有三相高压线,所述三相高压线一端与驱动电机1内部相连,三相高压线另一端穿过插槽3并与控制器2内部相连;所述第一固定座4上还开有多个第一螺纹孔5,插槽3四周设有与第一固定座4上多个第一螺纹孔5一一对应的第二螺纹孔6,多个所述第一螺纹孔5和第二螺纹孔6均穿设有第一螺纹柱。传统驱动电机1与控制器2的连接方式会导致驱动电机1与控制器2之间留有间隙,不仅增加了装配空间,还会使得将驱动电机1与控制器2相连的三相高压线一部分裸露在外部,容易造成运行故障等。因此在驱动电机1上设置第一固定座4,第一固定座4上开设通孔,控制器2上开设与通孔相对应的插槽3,并且在第一固定座4和控制器2上分别设置第一螺纹孔5与第二螺纹孔6;在三相高压线将驱动电机1与控制器2连接后,通过在控制器2内部穿设第一螺纹柱,第一螺纹柱旋入第一螺纹孔5与第二螺纹孔6内,将驱动电机1固定在控制器2表面。并且三相高压线穿设在第一固定座4内,不存在三相高压线裸露在外的情况,还能大大降低驱动电机1与控制器2之间的装配距离。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1上表面还设有第二固定座7,所述第二固定座7与第一固定座4相对设置,第二固定座7上开有多个第三螺纹孔8,控制器2与驱动电机1贴合面上设有与第二固定座7上多个第三螺纹孔8一一对应的第四螺纹孔,多个所述第三螺纹孔8与第四螺纹孔均穿设有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固定座7上还开设有凹槽,凹槽内放置有第一缓冲垫片9。为了进一步保证驱动电机1固定在控制器2表面,仅通过第一固定座4一处与控制器2表面固定容易发生晃动问题;因此在驱动电机1的上表面还设置第二固定座7,由于第二固定座7是根据第一固定座4的位置进行适应调整,因此第二固定座7上设置第一缓冲垫片9,第一缓冲垫片9上开设供第二螺纹柱穿过的通孔。在第一固定座4与控制器2表面进行固定后,利用第二螺纹柱穿过第三螺纹孔8和第四螺纹孔将第二固定座7与控制器2表面固定,进一步增强控制器2与驱动电机1的牢固性。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座4与第二固定座7之间还设有多个卡接柱10,所述卡接柱10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一固定座4和第二固定座7上,卡接柱10一侧贴合设置在驱动电机1上表面上;所述卡接柱10上开设有多个限位槽11,控制器2与驱动电机1贴合面上设有多个与限位槽11相互配合的限位块15。由于控制器2与驱动电机1的接触面相对光滑,在控制器2或者驱动电机1受到冲击时,冲击力会完全施加到第一螺纹柱和第二螺纹柱上,非常容易发生断裂或弯折问题。因此在第一固定座4与第二固定座7上设置卡接柱10,并在控制器2上设置限位块15。在驱动电机1与控制器2进行装配时,限位块15卡入到卡接柱10的限位槽11内,使得驱动电机1与控制器2相对固定,并且在驱动电机1与控制器2受力时,限位块15与卡接柱10能够分散掉大部分冲击力,避免第一螺纹柱与第二螺纹柱受损。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如图4所示,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1上表面与卡接柱10设置方向平行一侧还设有挡块12,挡块12上横向开设有多个第五螺纹孔13,限位块15上设有与挡块12上多个第五螺纹孔13一一对应的第六螺纹孔,多个所述第五螺纹孔13和第六螺纹孔上均穿设有第三螺纹柱。在限位块15卡入卡接柱10上的限位槽11后,为了稳固限位块15与卡接柱10的位置关系,在驱动电机1的上表面再设置一个挡块12,挡块12与限位块15之间通过第三螺纹柱进行固定,使得驱动电机1与控制器2之间更为牢固。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座4上表面还设有第二缓冲垫片14。为了增强第一固定座4与控制器2表面贴合处的密封性,并且避免第一固定座4与控制器2表面的钢性接触,在第一固定座4上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电机与控制器固定结构,用于将驱动电机(1)与控制器(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上表面设有与控制器(2)底面贴合设置的固定结构,控制器(2)与驱动电机(1)贴合面上设有与固定结构相配合的插槽(3),所述插槽(3)将控制器(2)内外部相连通;/n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驱动电机(1)上表面的第一固定座(4),第一固定座(4)上开设有将驱动电机(1)内外部连通的通孔,通孔内布置有三相高压线,所述三相高压线一端与驱动电机(1)内部相连,三相高压线另一端穿过插槽(3)并与控制器(2)内部相连;/n所述第一固定座(4)上还开有多个第一螺纹孔(5),插槽(3)四周设有与第一固定座(4)上多个第一螺纹孔(5)一一对应的第二螺纹孔(6),多个所述第一螺纹孔(5)和第二螺纹孔(6)均穿设有第一螺纹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电机与控制器固定结构,用于将驱动电机(1)与控制器(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上表面设有与控制器(2)底面贴合设置的固定结构,控制器(2)与驱动电机(1)贴合面上设有与固定结构相配合的插槽(3),所述插槽(3)将控制器(2)内外部相连通;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驱动电机(1)上表面的第一固定座(4),第一固定座(4)上开设有将驱动电机(1)内外部连通的通孔,通孔内布置有三相高压线,所述三相高压线一端与驱动电机(1)内部相连,三相高压线另一端穿过插槽(3)并与控制器(2)内部相连;
所述第一固定座(4)上还开有多个第一螺纹孔(5),插槽(3)四周设有与第一固定座(4)上多个第一螺纹孔(5)一一对应的第二螺纹孔(6),多个所述第一螺纹孔(5)和第二螺纹孔(6)均穿设有第一螺纹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驱动电机与控制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上表面还设有第二固定座(7),所述第二固定座(7)与第一固定座(4)相对设置,第二固定座(7)上开有多个第三螺纹孔(8),控制器(2)与驱动电机(1)贴合面上设有与第二固定座(7)上多个第三螺纹孔(8)一一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灵康张金凤彭勃郭万顺杨一渠
申请(专利权)人:新动力电机荆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