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隧道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92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隧道机器人,包括第一安装块、伺服电机、减速箱、旋转轴、第二安装块、L形连接滑杆、圆形限位滑槽、第一气缸、机器人主体、辅助伸缩杆、保护防撞块、防尘套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安装块顶部两侧分别通过滑轮块与导轨活动连接,在第一安装块内设置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设置减速箱,减速箱通过旋转轴与第二安装块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块左右两侧分别设置L形连接滑杆与第一安装块连接,L形连接滑杆顶部设置于圆形限位滑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伺服电机配合减速箱的设置将可根据需求调节隧道机器人的工作角度,同时L形连接滑杆配合滚珠和圆形限位滑槽将使隧道机器人旋转运动时更加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隧道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智能机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隧道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铁、地铁、公路隧道等行业对安全预警的要求日益增加,目前普遍采取人工巡检等传统方式,受限于光线、视角等不利因素影响,目前一些安全隐患时有发生。而现有的隧道巡检机器人大多为整体固定式设置,在轨道上进行移动巡检,却无法调节隧道机器人的高度、角度,从而无法适用于不同情况的调节使用,且隧道机器人不具备保护装置,在不使用时,无法对隧道机器人进行保护放置,长时间的放置容易导致其积灰而减短使用寿命,同时当限位保护失效时,无法避免隧道机器人撞击受损,造成经济损失,提高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隧道机器人,包括第一安装块、伺服电机、减速箱、旋转轴、第二安装块、L形连接滑杆、圆形限位滑槽、第一气缸、机器人主体、辅助伸缩杆、保护防撞块、防尘套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安装块顶部两侧分别通过滑轮块与导轨活动连接,在第一安装块内设置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设置减速箱,减速箱通过旋转轴与第二安装块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块左右两侧分别设置L形连接滑杆与第一安装块连接,L形连接滑杆顶部设置于圆形限位滑槽内,所述圆形限位滑槽开设于第一安装块中部内,在第二安装块左右两侧内分别设置第一气缸与机器人主体连接,所述机器人主体底部左右两侧分别与辅助伸缩杆连接,辅助伸缩杆设置于第二安装块左右两侧内,所述滑轮块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保护防撞块,在保护防撞块内侧设置第二气缸与防尘套连接,所述防尘套设置于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和机器人主体外。作为优选,所述圆形限位滑槽上下两侧内分别设置滚珠层,滚珠层之间设置L形连接滑杆,所述L形连接滑杆顶部内侧端设置卡杆配合第一安装块内的卡槽活动连接,所述圆形限位滑槽内侧设置电机安装槽,伺服电机设置于电机安装槽内。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气缸通过加强活塞杆与机器人主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连接板与辅助伸缩杆顶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辅助伸缩杆包括固定杆和活动杆,在第二安装块左右两侧内设置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内活动设置活动杆与机器人主体顶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保护防撞块左右两侧外分别设置防撞软垫,在保护防撞块左右两侧内分别设置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安装块与防尘套顶部两侧连接,安装块内侧端开设有定位卡槽,在定位卡槽内设置定位卡杆,所述定位卡杆与第二气缸连接,且第二气缸设置于保护防撞块内,所述防尘套顶部内侧设置防尘毛刷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伺服电机配合减速箱的设置将可根据需求调节隧道机器人的工作角度,从而适用于隧道内不同情况的巡检,同时L形连接滑杆配合滚珠和圆形限位滑槽将使隧道机器人旋转运动时更加稳定可靠,提高其工作效率,利用设置气缸配合辅助伸缩杆的设置将便于调节隧道机器人的工作高度,从而调节至适用于所需工作位置高度,保护防撞块的设置将在限位保护装失效时达到保护效果,防撞软垫的设置将起到缓冲效果,避免撞击损坏隧道机器人,气缸配合连接杆的设置将使防尘套设置为可拆卸式,便于隧道机器人长时间存放时进行防尘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防尘套与保护防撞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圆形限位滑槽与滚珠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防尘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安装块;2、伺服电机;3、减速箱;4、旋转轴;5、第二安装块;6、L形连接滑杆;7、圆形限位滑槽;8、第一气缸;9、机器人主体;10、辅助伸缩杆;11、保护防撞块;12、防尘套;13、滑轮块;14、导轨;15、安装槽;16、安装块;17、定位卡杆;18、定位卡槽;19、第二气缸;20、滚珠层;21、加强活塞杆;22、防撞软垫;23、防尘毛刷圈;24、电机安装槽。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包括焊接、铆接、粘结等;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包括螺纹连接、键连接、销连接等;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4所示的一种新型隧道机器人,包括第一安装块1、伺服电机2、减速箱3、旋转轴4、第二安装块5、L形连接滑杆6、圆形限位滑槽7、第一气缸8、机器人主体9、辅助伸缩杆10、保护防撞块11、防尘套12和第二气缸19,所述第一安装块1顶部两侧分别通过滑轮块13与导轨14活动连接,在第一安装块1内设置伺服电机2,所述伺服电机2输出端设置减速箱3,减速箱3通过旋转轴4与第二安装块5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块5左右两侧分别设置L形连接滑杆6与第一安装块1连接,L形连接滑杆6顶部设置于圆形限位滑槽7内,所述圆形限位滑槽7开设于第一安装块1中部内,在第二安装块5左右两侧内分别设置第一气缸8与机器人主体9连接,所述机器人主体9底部左右两侧分别与辅助伸缩杆10连接,辅助伸缩杆10设置于第二安装块5左右两侧内,所述滑轮块13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保护防撞块11,在保护防撞块11内侧设置第二气缸19与防尘套12连接,所述防尘套12设置于第一安装块1、第二安装块5和机器人主体9外。所述圆形限位滑槽7上下两侧内分别设置滚珠层20,滚珠层20之间设置L形连接滑杆6,所述L形连接滑杆6顶部内侧端设置卡杆配合第一安装块1内的卡槽活动连接,所述圆形限位滑槽7内侧设置电机安装槽24,伺服电机2设置于电机安装槽24内。所述第一气缸8通过加强活塞杆21与机器人主体9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8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连接板与辅助伸缩杆10顶部连接。所述辅助伸缩杆10包括固定杆和活动杆,在第二安装块5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隧道机器人,包括第一安装块(1)、伺服电机(2)、减速箱(3)、旋转轴(4)、第二安装块(5)、L形连接滑杆(6)、圆形限位滑槽(7)、第一气缸(8)、机器人主体(9)、辅助伸缩杆(10)、保护防撞块(11)、防尘套(12)和第二气缸(1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块(1)顶部两侧分别通过滑轮块(13)与导轨(14)活动连接,在第一安装块(1)内设置伺服电机(2),所述伺服电机(2)输出端设置减速箱(3),减速箱(3)通过旋转轴(4)与第二安装块(5)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块(5)左右两侧分别设置L形连接滑杆(6)与第一安装块(1)连接,L形连接滑杆(6)顶部设置于圆形限位滑槽(7)内,所述圆形限位滑槽(7)开设于第一安装块(1)中部内,在第二安装块(5)左右两侧内分别设置第一气缸(8)与机器人主体(9)连接,所述机器人主体(9)底部左右两侧分别与辅助伸缩杆(10)连接,辅助伸缩杆(10)设置于第二安装块(5)左右两侧内,所述滑轮块(13)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保护防撞块(11),在保护防撞块(11)内侧设置第二气缸(19)与防尘套(12)连接,所述防尘套(12)设置于第一安装块(1)、第二安装块(5)和机器人主体(9)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隧道机器人,包括第一安装块(1)、伺服电机(2)、减速箱(3)、旋转轴(4)、第二安装块(5)、L形连接滑杆(6)、圆形限位滑槽(7)、第一气缸(8)、机器人主体(9)、辅助伸缩杆(10)、保护防撞块(11)、防尘套(12)和第二气缸(1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块(1)顶部两侧分别通过滑轮块(13)与导轨(14)活动连接,在第一安装块(1)内设置伺服电机(2),所述伺服电机(2)输出端设置减速箱(3),减速箱(3)通过旋转轴(4)与第二安装块(5)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块(5)左右两侧分别设置L形连接滑杆(6)与第一安装块(1)连接,L形连接滑杆(6)顶部设置于圆形限位滑槽(7)内,所述圆形限位滑槽(7)开设于第一安装块(1)中部内,在第二安装块(5)左右两侧内分别设置第一气缸(8)与机器人主体(9)连接,所述机器人主体(9)底部左右两侧分别与辅助伸缩杆(10)连接,辅助伸缩杆(10)设置于第二安装块(5)左右两侧内,所述滑轮块(13)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保护防撞块(11),在保护防撞块(11)内侧设置第二气缸(19)与防尘套(12)连接,所述防尘套(12)设置于第一安装块(1)、第二安装块(5)和机器人主体(9)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隧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限位滑槽(7)上下两侧内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显超林宪法胡国来俞逸帆于惠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昂霖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