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富强专利>正文

一种煤矿矿井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0923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煤矿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煤矿矿井通风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表面的一端与增压泵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增压泵固定块的另一端与增压泵的一端曲面固定连接,增压泵的另一端与进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增压泵的另一端曲面与出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出水管的中部曲面与风箱的一端上侧固定连接,风箱的一端中部与通风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出水管的另一端与雾化喷嘴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增压泵和喷嘴的配合,可以把水进行雾化,把雾化的水雾输送到矿道内的空气中,可以增加矿道内空气的湿度,净化空气中的灰尘,达到了增加矿道内湿度、减少空气内灰尘的效果,解决了矿道内干燥、空气中灰尘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矿井通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煤矿
,具体为一种煤矿矿井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在高耗能的现如今,为了能获得更多的资源,矿井进行煤矿的开采一般都比较深,随着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地温随深度增加而上升,围岩及落煤对风流的加热量增加显著,因此需采取局部降温措施,改善井下作业环境。目前采取的预防措施是采煤工作面通过增大风量,掘进工作面使用大功率局部通风机进行供风,提高风速来进行局部降温,并且随着煤炭的向外运输,粉尘和瓦斯含量也不断增大,严重威胁工人的声明安全,目前的主要的预防措施是对矿井内加大通风量进行降温,此方法在降温效果上已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矿矿井通风装置,具备了增加矿道内湿度、减少空气内灰尘、节省空间、减少工人劳动强度等优点,解决了矿道内干燥、空气中灰尘多、设备占用空间过大、增加工作人员非必要劳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增加矿道内湿度、减少空气内灰尘、节省空间、减少工人劳动强度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矿井通风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表面的一端与增压泵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增压泵固定块的另一端与增压泵的一端曲面固定连接,增压泵的另一端与进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增压泵的另一端曲面与出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出水管的中部曲面与风箱的一端上侧固定连接,风箱的一端中部与通风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出水管的另一端与雾化喷嘴的一端固定连接,出水管的另一端曲面与出水管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出水管固定块的另一端与风箱的上侧内表面固定连接,风箱的内表面一侧与风机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风机支撑杆一侧的中部曲面与风机的一端固定连接,风箱的另一端与喇叭形通风口的一端固定连接,喇叭形通风口另一端的一侧与防护杆的一端固定连接。风箱的下表面一端与风箱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风箱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底板的上表面中部一侧固定连接,底板上表面一侧的一端与拖拉杆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拖拉杆固定块的另一端内部与拖拉杆的一端套接,拖拉杆的另一端曲面一侧与限位块的一侧卡接,限位块的一端与底板上表面一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底板下表面一侧的一端与行走轮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行走轮固定块的另一端与行走轮固定轴的一端固定连接,行走轮固定柱的中部曲面与轴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轴承的外曲面与行走轮的内曲面固定连接。优选的,喷嘴每分钟喷水100毫升,风机的转速在每分钟2500转。优选的,风箱支撑杆共有四根,风箱支撑杆均匀分布在风箱的下表面。优选的,拖拉杆固定块共有两个,拖拉杆固定块对称分布在底板的两侧,每个拖拉杆固定块套接有一个拖拉杆,拖拉杆共有两根。优选的,行走轮共有四个,行走轮均匀分布在底板的下表面,每个行走轮固定安装有一个轴承,轴承共有四个。优选的,出水管固定块共有两个,出水管固定块对称分布在风箱内部的出水管的两端。(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矿矿井通风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煤矿矿井通风装置,通过增压泵和喷嘴的配合,可以把水进行雾化,风机在对矿道内的空气进行稀释的同时,把雾化的水雾输送到矿道内的空气中,可以增加矿道内空气的湿度,净化空气中的灰尘,达到了增加矿道内湿度、减少空气内灰尘的效果,解决了矿道内干燥、空气中灰尘多的问题。2、该煤矿矿井通风装置,通过拖拉杆、限位块和行走轮的配合,可以在矿道内对通风装置进行移动,移动后限位块可以把拖拉杆固定在通风装置的两侧,直接的节省了空间的占用,达到了节省空间、减少工人劳动强度的效果,解决了设备占用空间过大、增加工作人员非必要劳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三维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三维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三维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俯视图。图中:1防护杆、2喇叭形通风口、3风机、4风机支撑杆、5喷嘴、6出水管固定块、7风箱、8通风管、9限位块、10拖拉杆、11拖拉杆固定块、12底板、13行走轮、14轴承、15行走轮固定轴、16行走轮固定块、17出水管、18进水管、19增压泵、20增压泵固定块、21风箱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煤矿矿井通风装置,包括底板12,底板1上表面的一端与增压泵固定块20的一端固定连接,增压泵固定块20的另一端与增压泵19的一端曲面固定连接,增压泵19的另一端与进水管18的一端固定连接,增压泵19的另一端曲面与出水管17的一端固定连接,出水管17的中部曲面与风箱7的一端上侧固定连接,风箱7的一端中部与通风管8的一端固定连接,出水管17的另一端与雾化喷嘴5的一端固定连接,喷嘴5每分钟喷水100毫升,风机3的转速在每分钟2500转,高转速配合小排量的喷雾,防止设备内空气湿度过高,出水管17的另一端曲面与出水管固定块6的一端固定连接,出水管固定块6共有两个,出水管固定块6对称分布在风箱7内部的出水管17的两端,对出水管17进行固定,防止风机3损坏出水管17,出水管固定块6的另一端与风箱7的上侧内表面固定连接,风箱7的内表面一侧与风机支撑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风机支撑杆4一侧的中部曲面与风机3的一端固定连接,风箱7的另一端与喇叭形通风口2的一端固定连接,喇叭形通风口2另一端的一侧与防护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风箱7的下表面一端与风箱支撑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风箱支撑杆21共有四根,风箱支撑杆21均匀分布在风箱7的下表面,对风箱7起到支撑作用,风箱支撑杆21的另一端与底板12的上表面中部一侧固定连接,底板12上表面一侧的一端与拖拉杆固定块11的一端固定连接,拖拉杆固定块11共有两个,拖拉杆固定块11对称分布在底板12的两侧,每个拖拉杆固定块11套接有一个拖拉杆10,拖拉杆10共有两根,便于设备的移动,拖拉杆固定块11的另一端内部与拖拉杆10的一端套接,拖拉杆10的另一端曲面一侧与限位块9的一侧卡接,限位块9的一端与底板12上表面一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底板12下表面一侧的一端与行走轮固定块16的一端固定连接,行走轮固定块16的另一端与行走轮固定轴15的一端固定连接,行走轮固定柱15的中部曲面与轴承1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轴承14的外曲面与行走轮13的内曲面固定连接,行走轮13共有四个,行走轮13均匀分布在底板12的下表面,每个行走轮13固定安装有一个轴承14,轴承14共有四个,便于设备的移动。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工作原理:增压泵19把进水管内的水增压后从喷嘴5处喷出,风箱7内的风机3把喷在空气中的水雾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矿井通风装置,包括底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上表面的一端与增压泵固定块(20)的一端固定连接,增压泵固定块(20)的另一端与增压泵(19)的一端曲面固定连接,增压泵(19)的另一端与进水管(18)的一端固定连接,增压泵(19)的另一端曲面与出水管(17)的一端固定连接,出水管(17)的中部曲面与风箱(7)的一端上侧固定连接,风箱(7)的一端中部与通风管(8)的一端固定连接,出水管(17)的另一端与雾化喷嘴(5)的一端固定连接,出水管(17)的另一端曲面与出水管固定块(6)的一端固定连接,出水管固定块(6)的另一端与风箱(7)的上侧内表面固定连接,风箱(7)的内表面一侧与风机支撑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风机支撑杆(4)一侧的中部曲面与风机(3)的一端固定连接,风箱(7)的另一端与喇叭形通风口(2)的一端固定连接,喇叭形通风口(2)另一端的一侧与防护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n风箱(7)的下表面一端与风箱支撑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风箱支撑杆(21)的另一端与底板(12)的上表面中部一侧固定连接,底板(12)上表面一侧的一端与拖拉杆固定块(11)的一端固定连接,拖拉杆固定块(11)的另一端内部与拖拉杆(10)的一端套接,拖拉杆(10)的另一端曲面一侧与限位块(9)的一侧卡接,限位块(9)的一端与底板(12)上表面一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底板(12)下表面一侧的一端与行走轮固定块(16)的一端固定连接,行走轮固定块(16)的另一端与行走轮固定轴(15)的一端固定连接,行走轮固定轴(15)的中部曲面与轴承(1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轴承(14)的外曲面与行走轮(13)的内曲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矿井通风装置,包括底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上表面的一端与增压泵固定块(20)的一端固定连接,增压泵固定块(20)的另一端与增压泵(19)的一端曲面固定连接,增压泵(19)的另一端与进水管(18)的一端固定连接,增压泵(19)的另一端曲面与出水管(17)的一端固定连接,出水管(17)的中部曲面与风箱(7)的一端上侧固定连接,风箱(7)的一端中部与通风管(8)的一端固定连接,出水管(17)的另一端与雾化喷嘴(5)的一端固定连接,出水管(17)的另一端曲面与出水管固定块(6)的一端固定连接,出水管固定块(6)的另一端与风箱(7)的上侧内表面固定连接,风箱(7)的内表面一侧与风机支撑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风机支撑杆(4)一侧的中部曲面与风机(3)的一端固定连接,风箱(7)的另一端与喇叭形通风口(2)的一端固定连接,喇叭形通风口(2)另一端的一侧与防护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
风箱(7)的下表面一端与风箱支撑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风箱支撑杆(21)的另一端与底板(12)的上表面中部一侧固定连接,底板(12)上表面一侧的一端与拖拉杆固定块(11)的一端固定连接,拖拉杆固定块(11)的另一端内部与拖拉杆(10)的一端套接,拖拉杆(10)的另一端曲面一侧与限位块(9)的一侧卡接,限位块(9)的一端与底板(12)上表面一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底板(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富强
申请(专利权)人:王富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