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兼救援通道的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6872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修兼救援通道的通风系统,检修兼救援通道的一侧设置第一通风机房、第一风机、第一调节风阀、第一通风管道、第一地面风井形成可启闭的第一风道;检修兼救援通道的另一侧设置第二通风机房、第二风机、第二调节风阀、第二通风管道、第二地面风井形成可启闭的第二风道;在正常工况时,第一风机用作送风风机,第二风机用作排风风机,检修兼救援通道内为单向风压状态;在救灾工况时,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均用作送风风机,检修兼救援通道内为正风压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检修兼救援通道的通风系统由于设置了可调控风向的第二风机,既能满足正常工况下的通风需求,又能满足救援工况下的安全性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检修兼救援通道的通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隧道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内的检修兼救援通道的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隧道的救援防灾功能是隧道设计中的重点,救援通道的安全性又是重中之重的技术问题。隧道内通常都设置有检修通道,这种检修通道也兼做救援通道(因此也称为“检修兼救援通道”)。在正常工况时,该通道供检修人员和检修设备进入隧道进行检修作业;在救灾工况(例如,发生交通事故或火灾等需要救援)时,该通道供救援人员和救援设备进入隧道进行救援作业。但,正常工况和救灾工况对检修兼救援通道内的卫生、排风等方面要求并不相同。正常工况时,该通道通过机械送风、机械排风,满足检修人员的卫生、工作要求和检修设备的正常工作需求;救灾工况时,该通道除了满足救援人员的卫生、工作要求和救援设备的正常工作需求外,还必须满足并提高该通道的安全性能要求,即防止因灾害而起的废气或烟气进入该通道。现有技术中的检修兼救援通道满足不了上述要求。本
的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检修兼救援通道的通风系统,设置在检修兼救援通道的两侧;所述检修兼救援通道的一侧依次设置第一通风机房、第一风机、第一调节风阀、第一通风管道、第一地面风井形成可启闭的第一风道;所述检修兼救援通道的另一侧依次设置第二通风机房、第二风机、第二调节风阀、第二通风管道、第二地面风井形成可启闭的第二风道;在正常工况时,所述第一风机用作送风风机,第一风道为送风状态,所述第二风机用作排风风机,所述第二风道为排风状态,所述检修兼救援通道内为单向风压状态;在救灾工况时,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二风机均用作送风风机,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均为送风状态,所述检修兼救援通道内为正风压状态。进一步地,第二风机具有可调控的正转状态或反转状态,以调控所述第二风道的送风风向。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一调节风阀为连锁启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第二调节风阀为连锁启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由于上述结构设计,通过设置可调控转向(正转或反转)的第二风机,控制不同工况下通风系统内的风压,既能满足正常工况下的通风需求,又能满足并提高救援工况下的安全性要求,对隧道内的检修兼救援通道通风系统具有普遍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隧道、2检修兼救援通道、3第一通风机房、4第二通风机房、5第一风机、6第二风机、7第一调节风阀、8第二调节风阀、9第一通风管道、10第二通风管道、11第一地面风井、12第二地面风井。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实施例:如图1所示,检修兼救援通道2设置在隧道1内,该检修兼救援通道2的通风系统,设置在检修兼救援通道2的两侧。检修兼救援通道2的一侧依次设置第一通风机房3、第一风机5、第一调节风阀7(可以是电动调节)、第一通风管道9、第一地面风井11形成可启闭(开启或关闭)的第一风道。其中,第一风机5与第一调节风阀7为连锁启闭(前述“连锁启闭”即:第一调节风阀7为开启状态,第一风机5也为开启状态;第一调节风阀7为关闭状态,第一风机5也为关闭状态)。检修兼救援通道2的另一侧依次设置第二通风机房4、第二风机6、第二调节风阀8、第二通风管道10、第二地面风井12形成可启闭的第二风道。其中,第二风机6与第二调节风阀8为连锁启闭。其中,第二风机6具有可调控的正转状态或反转状态,以调控第二风道的送风风向。在正常工况时,第一风机5用作送风风机,第一风道为送风状态。第二风机6用作排风风机,第二风道为排风状态。第一地面风井11为送风井,第二地面风井12为排风井。检修兼救援通道2的一侧为送风状态,另一个为排风状态(即图1中,左侧为进风状态,右侧为排风状态),检修兼救援通道2内为单向风压状态。在救灾工况时,第一风机5、第二风机6均用作送风风机,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均为送风状态。第一地面风井11为送风井,第二地面风井12也为送风井。检修兼救援通道2的二侧均为送风状态(即图1中,左侧为进风状态,右侧也为进风状态),检修兼救援通道2内为正风压状态。本专利的工作原理:当隧道1在正常工况时,开启第一风机5和第一调节风阀7,将室外的空气通过第一地面风井11和第一通风管道9(即前述的第一风道)引入检修兼救援通道2中;同时,开启第二风机6和第二调节风阀8,将检修兼救援通道2中的空气通过第二通风管道10、第二地面风井12(即前述的第二风道)排至地面,满足检修人员的卫生、工作要求和检修设备的正常工作需求。当隧道1在救灾工况时,开启第一风机5和第一调节风阀7,将室外的空气通过第一地面风井11和第一通风管道9(即前述的第一风道)引入检修兼救援通道2中;同时,反转(所谓“正”、“反”,是相对正常工况而言)开启第二风机6、开启第二调节风阀8,将室外的空气通过第二地面风井12和第二通风管道10(即前述的第二风道)也引入检修兼救援通道2中,使得检修兼救援通道2的二侧均为送风状态,在检修兼救援通道2内形成正风压,防止因灾害而起的废气或烟气进入检修兼救援通道2,满足救灾人员的呼吸卫生、工作需求,提高了隧道1在救灾工况的安全性。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修兼救援通道的通风系统,设置在检修兼救援通道(2)的两侧;所述检修兼救援通道(2)的一侧依次设置第一通风机房(3)、第一风机(5)、第一调节风阀(7)、第一通风管道(9)、第一地面风井(11)形成可启闭的第一风道;所述检修兼救援通道(2)的另一侧依次设置第二通风机房(4)、第二风机(6)、第二调节风阀(8)、第二通风管道(10)、第二地面风井(12)形成可启闭的第二风道;其特征在于:在正常工况时,所述第一风机(5)用作送风风机,第一风道为送风状态,所述第二风机(6)用作排风风机,所述第二风道为排风状态,所述检修兼救援通道(2)内为单向风压状态;在救灾工况时,所述第一风机(5)、所述第二风机(6)均用作送风风机,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均为送风状态,所述检修兼救援通道(2)内为正风压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修兼救援通道的通风系统,设置在检修兼救援通道(2)的两侧;所述检修兼救援通道(2)的一侧依次设置第一通风机房(3)、第一风机(5)、第一调节风阀(7)、第一通风管道(9)、第一地面风井(11)形成可启闭的第一风道;所述检修兼救援通道(2)的另一侧依次设置第二通风机房(4)、第二风机(6)、第二调节风阀(8)、第二通风管道(10)、第二地面风井(12)形成可启闭的第二风道;其特征在于:在正常工况时,所述第一风机(5)用作送风风机,第一风道为送风状态,所述第二风机(6)用作排风风机,所述第二风道为排风状态,所述检修兼救援通道(2)内为单向风压状态;在救灾工况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斌肖玮丁毅周曦王嘉程黄丽君谢波孙立陆城军赵锦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